在洪雅公司,有一个退休工人叫沈绍林,他对工作、对生活,有着执著的爱,很朴素。但“5.12”汶川大地震后,沈绍林纯朴的爱升华了对理想、信念、人生目标的追求,这就难能可贵了。 一 捐 款
沈绍林同志今年64岁,是老洪雅电力人了。一次闲谈,我问他,退休后咋过啊?打牌吗?他说不干,一打牌输5、6元,心痛,要买半斤肉,好大一堆蔬菜了。在一般人眼里,沈绍林同志是不是太抠了啊? 汶川大地震,沈绍林不得不让人刮目相看,就说捐款吧,一般在岗职工,也就捐100元的居多,在公司全体职工捐款仪式上,“我捐151.2元,100元是我对灾区同胞的一点心意,51元2角,代表‘5.12’,它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痛!”朴实的话语,出自沈绍林的口。这还不够,5月14日,沈绍林又在县红十字会捐款100元,路过三色广场见摆着捐款箱,他又投进100元,听说本县一农户因地震死亡两人,走十几里路沿途打听到了该家,捐了100元,含泪向人家说了一大堆好话。 沈绍林每月1000多元钱的退休金,还得支付妻子患癌的大额医疗费,日子过得很清贫,单位考虑到他的难处,曾经给予他生活困难补助。这次地震,沈绍林家的房屋也受到一些损伤,尽管妻子的后续治疗需要钱,尽管他前后捐款451.20元,但他仍感到不安:我捐得太少了,要不是妻子得病花费太多,还可以捐得更多些。为此,他非常痛苦。电视上报道了许多志愿者在灾区的忙碌,他眼里一亮,我没有钱,何不出力呢?对,到灾区当志愿者。
二 志愿者
沈绍林想得很简单,当志愿者好心帮助灾区,应该是一路绿灯吧,其实不然。由于和灾区志愿者站无法联系。沈绍林想:出门有证明要方便些,于是跑县红十字会、跑单位开具手续。考虑沈绍林年龄偏大,怕他到灾区吃不消而没有同意。他含泪求领导:“让我去吧,我会电工,有力气,不让我去,我睡不着觉”。领导为沈绍林的真诚所感动,为他出具了证明。由于实行交通管制,他还是去不了灾区;于是便采取第二方案,自制了“志愿者”标志别在衣袖上,带上生活费和简单的洗漱用具,换洗衣服、被子,直接到了川医。他想,总有老年伤者,擦擦汗,洗洗衣服,喂口饭总要人吧,可是川医的志愿站就是不安排,沈绍林把单位证明和身体体检健康证明给志愿者安排站看,同他们吵,也无济于事,急得直掉泪。这一切被在场的记者看在眼里,见一头白发的沈绍林如此执著,就热心帮忙,和绵竹、北川、都江堰电话联系,十几分钟后对沈绍林说“搞定”,到都江堰去。沈绍林像小孩一样跳了起来,连声谢谢。在都江堰,沈绍林从5月27日到6月7日,他白天一身汗,只是简单地用冷水擦一下,晚上就铺一塑料布,盖上自带的被子,整整忙了12天,他用自带的工具为三个帐蓬装上电灯,帮助装电风扇,修插座;看帐蓬外没有排水沟,下雨账蓬容易进水,他又动手挖排水沟,看食堂人手不够,他又拆菜做饭,啥都干。要不是工作纳入了正轨,还不愿离开,在当地负责人的劝说下,沈绍林要回家了。临别时灾民依依不舍,互留联系电话,一片唏嘘:沈大爷是好人啊。 在广东记者的帮助下,沈绍林到了映秀镇,面对一片废墟,多具遇难者遗体,他虔诚地三鞠躬,默默地念叨:老天啊,你毁坏了我们多少家园、夺取了我们8万多兄弟姐妹的生命,你为什么如此残忍啊?泪如泉涌,傻呆呆的站了好久。这一切,被记者拍了下来。
三 执 著
地震后的一切,沈绍林看在眼里,在深深地思考着。 在现场,共产党的总书记多次和灾民一起,和其他领导一起冒着烈日指挥抗灾;温总理已66岁高龄,不顾自己的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地方;解放军战士,冒死救群众;还有全国各地的爱心雪片一样飞来;这在旧社会完全不可想象,不知会有多少人流离失所啊。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可能这样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共产党了不起,基于这样的想法,在64岁的今天沈绍林想入党的愿望是如此的迫切,他写好了申请,“七一”那天找书记,没有找到,第二天找书记,又没有找到,第三次找到书记,终于郑重地把入党申请书递上,公司党委彭书记看完申请书后,对沈绍林的想法给予了肯定和鼓励,介绍了党的性质、宗旨、目标和任务,要他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 2008年7月14日,眉山公司党委举办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在事先的名单上没有沈绍林,我们向领导说明了他的特殊情况,公司领导同意破例让其参加培训。 沈绍林高兴了。他的日记是这样写的,我要有用实际行动加入中国共产党,融入到先锋队伍里,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今后的几年、十几年里过得有目标、活得更充实,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编辑:韦唯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