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院士名录 >> 正文

岳西徐所长的助学情怀
转自: 时间:2008年09月12日09:46

——记岳西县供电公司来榜供电所所长徐长安

刘作厚 王国生

    “咚,咚……”8月31日傍晚,两位不速之客敲响了安徽岳西县来榜镇黄泥村余海棠家的大门。“听说余夕庆同学考上了河南理工大学,我们特地赶来祝贺,并送上供电所全体同志的一点心意,这2000元钱请收下。”正在家里为儿子学费发愁的老俩口顿时心里暖融融的……
    岳西县是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一句“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形象描述,道出了这里人们生活处境的艰难。贫困是莘莘学子们走出山门的头号“拦路虎”,不少人曾因此失去了施展才华的良好平台。多年来岳西供电公司来榜供电所所长徐长安热心捐资助学,一笔笔大额捐款和一次次热心行动见证了其不息的助学情怀,为大山深处的贫困青年垒起了一座座希望的靠山。

    他的才华不能埋没在工地上

    02年9月徐所长家建房,工地上工人师傅正在紧张地忙碌着。一个瘦弱的身影出现在挑沙石的人群当中,生疏的动作和扁担牵拉肩部的痛苦表情引人注目。
    他的表情引起了细心的徐所长注意。小伙子名叫刘会德,是该镇农村的一名大学生,在大学里已就读了一学年,由于家庭困难再也拿不出学费了只得准备退学,无奈中跟着父亲四处打工谋生。看着小伙子瘦弱的身体和单薄的衣衫,再看看孩子父亲无助的眼神,他真是又气又怜。随即他拦住了小伙子继续干活,并“狠狠”地讲了孩子父亲一通:“再苦再累也不能苦了孩子,他的才华不能埋没在工地上。”
    随后,他立即全身心投入到了紧张的募捐活动当中。经其积极介绍和热情解说,岳西供电公司全体员工在很短时间内就为刘会德捐款7000元,很快助其返回了学校。之后,徐长安个人每年都要给刘会德2000元助学款,直到其毕业,从始至终圆了一个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活人不能让“钱”憋死

    03年8月,家住来榜镇农村的江东午同学接到了山西大学寄来的通知书,十年寒窗换来的丰硕果实让他满心欢喜。阵喜过后隐痛很快袭来,家徒四壁的家和父亲因病折磨更加孱弱的身体,让他内心感到阵阵撕裂的疼痛。
    原来很早他母亲就去世了,父亲一个人将他拉扯大。到他上了高中以后,终因操劳过度父亲生病了,尤是如此父亲还是咬紧牙关坚持供他读完了高中。此刻看着通知书上“天文数字”般的学费,再看看面前低矮的3间土瓦房(在当时的农村如此家当也是最穷人家的状况),他心中的疼痛无比强烈。眼看开学的日期一天天临近,江东午家怎么也筹不到那笔“巨额”学费了。
    一次用户的无心之说让徐所长知道了这个情况。“江家父亲扛着病痛将儿子培养成才太不容易了,无论怎样活人不能让‘钱’憋死,我们电力人要千方百计支持他。”说到做到,一方面他立即带头捐出了1000元,为江东午凑齐了第一笔入学的学费;另一方面,又开始四处联系对口支援人,为其后续学费多方盘算。据同事们回忆,这么多年来仅徐所长一人就为他捐了4000元之多,助学情之切可见一番。

    利用女儿的渠道捐资助学

    刘同芸,一个自强不息的农家女孩,从小缺少亲生父亲和母亲的怜爱,在六七十岁养父母的痛惜中长大。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懂事的她在班上成绩都是名列前茅,07年信心十足的她参加高考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可到填志愿哪一天却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别人很慎重的填志愿过程,她只是电话里委托她的同学——徐所长的女儿帮其随便填个学校。
    回到家中,听女儿说起这事他立即嘱咐问清原因。原来自知家庭困难和对年迈父母深深怜惜的她不愿再拖累父母,同时也不打算接受别人的资助,对大学梦她独自选择了放弃。面对这个自尊、自强的女孩徐所长深深感动了,同时也陷入久久的沉思,如何助其梦圆大学呢?
    一番冥思苦想,徐所长决定由女儿为其出面,懂事的女儿欣然答应了。从此,徐所长爱心助学的经历又多了一种形式。今天,刘同芸同学已顺利地在长沙理工大学就读了一年,要好的同学每年1000元的助学款,使得大学幸福的阳光始终笼罩在这个刚强的女孩身上。
    听完他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助学故事,笔者无法停笔掩卷,这不文章开头的故事又吸引了我,就在前一天晚上徐所长和同事又上门向贫困学子送去了2000元助学款,其中他个人又捐出了1000元。快要离开时有幸见到了徐所长,从他的呼吁中,我感受到了山区学子急需资助的迫切;从他的坦然中,我看到了现代电力人自觉履责的厚重社会责任感和山区教育的希望。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