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河南火电一公司机械化施工处起重班班长沈效民
凌玮 孙海江
9月2日凌晨4时,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劳模、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起重专家、机械化施工处起重班班长沈效民不幸因病去世,享年54岁。尽管之前已经知道了他身患重症的消息。但惊闻噩耗后,熟悉他的人们还是深感震惊——老沈,您怎么这么快就走了?
电建铁人一腔赤诚老黄牛
沈效民,1975年参加工作,生前任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机械化施工处起重班班长。作为一名起重工,沈效民在电建起重专业一干就是33年。33年来,他吃苦耐劳、胆大心细的“电建铁人”老黄牛精神早已广为人颂。
2005年7月中旬,正值高温酷暑。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承建的首台60万千瓦机组进入锅炉大板梁的吊装节点,FZQ1380塔吊必须尽快从巩义电厂拆卸后转移至首阳山发电厂;吉林珲春项目大型机械进场迫在眉睫,巩义电厂工程的DBQ3000塔吊必须尽快拆除,并需运至2500公里外的吉林珲春工地进行组合;鹤壁电厂三期工程开工在即,伊川电厂的主力吊车BFQ1500塔吊必须火速支援……多项大型机械拆、装任务纷至沓来,困难重重。在这场硬仗中,沈效民带领起重班同志们迎难而上,作为班长,哪里有高空作业,哪里工作繁重,他就出现在哪里。在沈效民的直接带领和“铁人”精神激励下,工友们越战越勇,在两个月的连续高温酷暑天气里,他们圆满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确保了相关工程节点如期推进。
2006年8月22日晚,沈效民手握前往吉林珲春电厂工地的机票彻夜难眠:DBQ3000吨/米的塔吊安装在即,他的父亲却重病在身,面对亲情和工作的艰难抉择,沈效民毅然踏上了前往珲春的路程。在这场攻坚战中,沈效民带领工友们取得了又一次胜利。
沈效民高度的责任心和无私奉献精神也多次赢得了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的交口称赞,在“拼命三郎”、“老黄牛”等绰号的基础上,大家又送给他了“铁人”的称号。
技艺高超电建沙场屡建功
作为一名起重专业技术人员,沈效民在工作中勤钻研、善总结,更富于创新,他曾多次牵头组织解决了电建施工现场起重专业领域重大技术难题,也因此屡创先进施工纪录,被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乃至国内电力同行誉为“起重专家”。
2006年1月,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鹤煤热电工地重达535吨的BTQ1500A塔式起重机需要实施垂直转向施工。按照传统的方法,应进行一次拆除后再安装,最快也要20天,需花费45万元。考虑到工期紧、场地小等因素,沈效民与公司相关起重专业人员在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利用3个200吨液压千斤顶作业,仅用4天就顺利完成了塔机转向施工任务,总花费还不到5万元,一举创出塔机转向两项施工先进纪录。
全国仅有的3台QTZ-3450型塔吊,其中两台在以往的拆卸过程中都出过事故,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耸立在三门峡电厂工地的该型号塔吊是唯一一台无事故车。担任拆卸该塔吊的起重总指挥是沈效民,他深感责任重如泰山,为了公司的声誉和利益,他将电建同行的历史教训牢记在心,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次特殊的任务。他带领全体参战人员,顶狂风,冒严寒,从80多米高的塔顶一点一点往下拆卸,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终于将这个受重点保护的“庞然大物”安全无恙地拆倒在地。此外,在他的组织带领下,2003年,巩义电厂工地DBQ3000II100T塔吊安全平移28米施工;2005年,珲春电厂工地DBQ3000II100T塔吊拆卸只用了6天就顺利完工。2006年8月,他在黔东工地把40吨附着式塔吊改造成可在炉顶穿梭自如的“炉顶吊”,这一创举直接为公司节省大型机械的租赁及运输费100余万。2002年至今,在他的带领下,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每年几十台次的大型起重机械的拆、装施工任务,均做到无人员设备事故,拆装优良率100%。其间,沈效民更是多次刷新自己创下的全国大型机械拆、装施工记录。
誉满全身带病工作无憾去
多年来,沈效民始终坚持工作在电建一线,哪个工程有大件设备吊装、哪里大型机械布置有了难题,哪里就会出现他忙碌的身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沈效民先后多次得到上级领导的多次肯定和赞扬,他的先进事迹材料也被《河南电力报》等省级以上媒体多次报道;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还把他的先进事迹以小品《劳模风采》为载体在公司全体职工新春团拜会上演出;他个人先后获得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劳模、河南电力系统“先进生产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然而,在誉满全身的同时,由于长期超负荷的工作,沈效民积劳成疾,2007年6月,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为职工体检,他被诊断出患有肝癌。闻听此讯,河南省电力公司、河南火电一公司等各级党政工领导多次亲临或委托专人赴医院、家中看望沈效民;同事们也不断前往探望,大家期盼着他能够早日康复并重返“大雁”团队。
尽管重病在身,沈效民依然想着工作。两个月后,他刚做完第一次手术,听说姚孟电厂工地正在拆卸16T平臂吊和100T塔吊,就拿起电话,一再嘱咐工友们拆卸方法及注意事项,最后还是不放心,竟强行出院到工地现场指挥拆卸工作。同年12月,他在家输液治疗期间,闻听巩义工地正安装63吨塔吊便主动向领导请缨。该公司机械化施工处处长葛建伟板起脸说:“不行!你现在的任务就是休息养病!”家人也恳求他在家休养,可他就说了一句话:“我的身体没事,走吧!”他的爱人知道老沈的倔脾气,只好陪护他一起来到现场。刚刚在这里忙完,唐山工地正在安装的CC2500-1/500T履带吊大钩又出了问题,于是他又匆匆忙忙赶赴唐山。
今年4月2日,他刚做完第二次手术,没来得及回家就又匆匆赶到许昌工地指挥一台63吨塔吊的拆除工作;之后,又奔赴千里之外的海南工地指挥该车的安装。7月15日,还发着高烧的沈效民考虑到施工任务紧张和现场需要,便悄悄跑到信阳工地参加40T炉顶吊安装。在那里,他与大家一起战高温、斗酷暑,仅用5天时间就顺利完成任务,再创同类吊车安装全国记录。8月27日,也就是沈效民去世的前5天,他还在民权工地与大家并肩作战……
回顾沈效民的一生,可谓是鞠躬尽瘁,他把满腔赤诚全部倾注在了伟大的电建事业中。噩耗传来,大家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每个人的眼泪都在不听话地顺着脸颊流淌。9月4日上午,河南第一火电建设公司为沈效民举行遗体告别仪式,该公司300余名沈效民生前的同事、好友及亲人自发来到现场,在沉痛的哀乐声中一起寄托对沈效民的哀思并默默地祈祷——“老沈,一路走好!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