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3月18日电(记者代群 熊润频)30年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立少年班,将超常少年集中到一个班级进行培养,这不仅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超常教育,是指对那些天资优异、富有创造潜质的学生进行的特殊教育。1978年3月8日,在李政道、杨振宁等著名科学家的建议下,中科大创建中国高校第一个少年班,首批21名智力超常少年被中科大破格录取。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1岁、最大的也才15岁。30年来,中国科大少年班已毕业少年大学生1027人。
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是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关注的课题。二战以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超常教育的研究和实践。
“但是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样,批量选拔智力超常少年,专门设立少年班,把他们集中在一起进行系统、严格的大学教育,在世界上十分罕见。”中国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说。
30年来,在培养大量科技人才的同时,中国科大“少年班”在招生、教育、管理等方面也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多个第一:在中国率先实行“自主招生”、首创大学通识教育、首倡大学个性化教育、最早实施创新教育。
但其间,对于少年班的质疑之声从未间断。有人认为,少年班是“拔苗助长”;也有人认为,让十几岁的孩子过早进入大学是“不人道”的;还有人认为少年班是给少数人的“特权”,违背了教育公平。
对于质疑,中国科大表示,智力超常少年群体客观上需要少年班等特殊教育模式。超常少年在天资、素质上异于常人,常规教育很难满足其需求,需要更高层次的开导和指引,少年班就是这样一种特殊的人才培养形式。中国科大少年班的30年办学实践表明,遵循科学发现最佳年龄区规律,开展超常教育,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