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精英历程 >> 正文

哀牢山深处无电人口通电的故事
转自: 时间:2008年09月26日08:55

    为了改善边疆民族地区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云南电网公司无电人口通电工程实施以来,红河供电局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在施工中,以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常年生活在哀牢山深处8261户各族群众的用电难问题,结束了他们祖祖辈辈点煤油灯的历史。其间,无数电力人用实际行动,在大山中演绎了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六旬老人看奥运
    今年8月19日下午四点多钟,在蒙自县冷泉镇六马村村民侯顺祥家中,10多名彝族群众围坐在电视机旁,正在收看奥运节目。今年60岁的侯顺祥老人手舞足蹈,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我太高兴了,我们这个地方太偏僻,山穷、水穷、人更穷,感谢供电局领导的关心,把电架到我们这个地方来,让我们看到了奥运会的节目,这是我一生当中最难忘的事情。交谈过程中,村民们无不表达了他们对奥运会召开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为了让蒙自县边远山区的无电人口早日通电,红河供电局本着“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实际出发,局领导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该局党委决定“山再高,路再陡,也要想方设法送电上山,让蒙自县水田乡桂花树村、马百租村以及冷泉镇六马村告别煤油灯。下雨天,施工人员踩着溜滑的山路上山施工,在乱石堆里挖电杆坑,手背上一锤一道血渍印。深沟里架线,压缩干粮充饥,岩石下的山泉水解渴,经过40多名施工人员20多天的施工,克服了雨季多、道路险等困难,总投资45万元,共架设10千伏线路2千米,400伏线路1.1千米,安装50千伏安、63千伏安、160千伏安的变压器各一台,安装一户一表103户。 
    8月19日下午四点,在蒙自县水田乡马百租村,当电力工人用绝缘棒合上跌落保险的瞬间,家家户户的灯泡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村民们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笑容。
                             买台彩电过新年
    2007年12月28日,当电力磁场被激活的瞬间,建水县最后一个无电村――面甸镇安边哨村委会马鹿塘苗族村举行了通电仪式,当灯在苗寨点亮的瞬间,整个苗寨沸腾了!山野沸腾了!苗族小伙吹起芦笙,姑娘们载歌载舞,欢呼声、喝彩声响彻了群山,欢乐和喜庆的气息弥漫了遍野。从此,这里的群众告别了不通电的历史,结束点灯靠煤油的时代,开开心心点上了电灯,迎接新年的到来。 
    马鹿塘村是一个比较偏远的山村,居住着27户140多位苗族群众,由于远离县城、交通不便等原因,群众生活比较艰苦。到处是光秃秃的石山,连家中地面上也是高低不平的石头,种庄稼是在石头缝隙中寻找土壤;水要走几小时的山路用牛(马)去驮;吃的玉米面是人工用石磨辗出来的;住的是茅草和石块累起的“细瓦房”——几乎成了与世隔绝的山寨。可是,为了让这群生活在贫瘠土地上的苗族同胞们早日通电,建水供电公司的干部员工怀着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的精神,顶着严寒酷暑、日晒雨淋的考验,跋山涉水、风餐露宿,用脚步丈量着山野,用汗水浇灌了大地;肩扛手拽,咬紧牙关,路没有了我们用脚走,设备运不到预定位置我们用绳拉用马驮用杠杆撬,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完成了一项项艰巨的任务。至此,马路塘苗族同胞结束了祖祖辈辈“白天观日、夜晚观月”的历史。 
    苗族村民王仁宏激动地说:“感谢党和政府把光明送到我们村子里,通电是我们全家5口人一直以来的企盼,在下个月我要到城里去买电视机,准备热热闹闹地过一个新年。
                          莽人有了“夜明珠”
    2008年8月5日这天,夜幕刚刚降临,沉寂多年的莽人山寨开始沸腾了,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在金平县水龙岩村的宽敞的草坪上,莽人群众载歌载舞,用特殊的方式感谢电力部门为他们送来了夜明珠。 
    莽人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群体,目前,金平县仅有120余户,人口不足600人。多年来,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人的素质等因素制约,加之莽人一直恋山、守山,导致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十分缓慢,莽人群众的生产方式较为落后,把被褥熏得黑乎乎的煤油灯是黑夜的“眼睛”,他们的生活极为贫困,至今仍过着“点灯靠油,耕地靠牛”的农耕生活。 
    为了尽快架通莽人村的高压输电线路, 2008年4月初,金平县电力公司已完成了通电工程的初步测量设计工作,决定先架通3个莽人安置点的10千伏主杆线,以便保障其它扶贫项目的施工用电。 
    5月13日至14日,云南电网公司农电局规划部、红河供电局农电部、金平县电力公司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再次深入到莽人居住的雷公打牛村、平和中寨、平和下寨、龙凤村和三个莽人村寨安置点,对线路走向、施工方案等进行实地察看和最后确定,已确保莽人村通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施工过程中,工人们每天都要跋山涉水,翻山越岭,每运一根电杆都要步行十几里路,电杆、电线,全靠人拉肩扛。8个人抬着沉重的变压器,艰难地行走在弯曲的山道上,施工人员的脚扭伤了,手破出了道道血口,肩膀压红了,却没有一个叫苦喊累。工人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让120余户莽人群众早日告别黑暗。 
    据悉,无电人口通电工程的实施,逐步带动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向前发展。无电人口通电工程任重道远,日前,红河供电局将再次投资1895万元,为绿春、金平、蒙自、红河4个县的5426户无电户送去光明。

(编辑:贺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