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北外志愿者杨静:志愿者是我最自豪经历
转自: 时间:2008年09月26日09:23

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志愿者杨静

  新华网消息在25日下午举行的教育部第九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外国语大学学生志愿者杨静介绍了担任媒体运行和语言服务志愿者的收获与体会,以下为讲述实录: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05级的学生——杨静,非常荣幸今天能够作为志愿者代表,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在此,也请允许我,代表北外3000多名参与奥运会志愿服务的师生向各位送上最诚挚的问候与衷心的祝福。

能够成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一员,相信是我这一生最自豪与难忘的经历,我想千千万万的志愿者们也和我一样,将这段经历视为人生一笔重要的财富来珍藏,因为这其中寄托了我们太多的梦想和感情。

  2007年,我报名参加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赛会志愿者,经过层层的笔试和面试考核,完成各种培训课程,在国家游泳中心完成“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并于2008年6月拿到了我梦寐以求的志愿者录取通知书,真正成为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北京奥运会语言服务的一名志愿者,并签下了我庄严的承诺,开始了我多姿多彩的志愿服务之路……

  圆梦—测试赛

  ·印象水立方

  2008年2月16日,在水立方,我开始了第16届跳水世界杯的志愿者口译员工作。

  混合区——速记、麦克和录音笔下的世界

  混合区是媒体运行和语言服务志愿者最主要的工作阵地,每一次当场上的预赛或是决赛临近结束时,我们就要立即下到一层的混合区,等候自己将要采访的运动员从这条道上走来。

  跳水运动历来星光璀璨,中国“梦”之队的美誉更是让全世界习惯性的把目光注视中国。印象最深的是女子双人三米板决赛结束后的采访,郭晶晶和吴敏霞毫无悬念的摘得桂冠,由于媒体运行的人手不足,加之没有德国队的采访任务,我被临时调到混合区协助工作,没想到,当郭晶晶和吴敏霞走到之时,所有的文字记者几乎一拥而上,我就这样被地挤到了最前头,抬眼一看,两位冠军就站在自己面前,此刻,多少人,多少只手,多少录音笔,从我的左右身后一齐伸出,把我的脖子牢牢掐在了千手之间,动弹不得。大家争相发问,我的脖子和小脚也就这么跟着话音传来的方向左挪右移。小心翼翼,怕踩着记者,也怕被聚精会神的记者踩着。身后一股强大的力量始终源源不断地向我推来,使我不断地前倾,后仰,失去平衡……终于还是站稳了,我拿出了笔协助媒体运行记者采访记录,运动员认真地回答,我在纸上刷刷的画着自己的符号,这一瞬间,我目睹了最真实的新闻人的世界,很挤却很充实,更重要的是奋力工作后的乐趣,他人对自己笔下的那份新鲜期待。

  对面的德国先生,看过来

  在美标第16届国际泳联跳水世界杯赛上,德国选手萨沙·克莱因凭借高难度动作摘得男子10米跳台金牌。这是中国跳水队在本届世界杯唯一失掉的金牌。而对于克莱因的出色表现,媒体运行的志愿者们肯定是要进行深度的采访和详细的报道的。

  决赛一结束,混合区依旧水泄不通,大家都期待克莱因的出现。所有记者更是争相抢占“有利地势”,我这个德语引语以及采访克莱因的媒体运行志愿者也在人群中晃动,克莱因出现了,好多记者都争着和他打招呼“Mr.Klein”,以使他驻足接受他们的采访。几经挣扎,我这个瘦小的家伙终于在人群中露出了自己的小脑袋,对他挥了挥手“HerrKlein”。由于之前预赛采访过他,和他的交流也很顺畅,虽然他也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但是听到我的这句德语,他便径直走来,让当时的我受宠若惊,不仅对自己会说德语而感到自豪,也可以看出母语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意味着什么。我边采访,媒体运行的志愿者帮着录音。我们第一个采访到了克莱因,并为测试赛的INFO系统又增添了一条重要信息。

  奥运会,与击剑同行

  2008年7月,我来到了国家会议中心击剑馆,开启了我全新精彩的志愿者生活。

  击剑馆的德语语言服务,是一件令我骄傲的工作。虽然德语的任务不是特别多,但我深知,待命与服务都需要自己全力以赴。曾有德国观众在比赛当天迫切想到现场看比赛,让早已售尽的票务口再卖一张门票;曾有德国运动员的一些家属持观众票误坐了运动员区域……琐碎的工作,却从不厌烦,因为这是我的任务,用自己所学的德语帮助其他业务口进行沟通和协调。

  8月13日,对于德国击剑运动员来说,是一个非凡的日子,德国选手纷纷获得了男子花剑个人赛和女子重剑个人赛的冠军,包揽了13日两场决赛的金牌。德国队的优异表现免不了加重德语语服的工作。从协助ONS采访德国运动员、到引领女子重剑冠军海德曼前往兴奋剂检查站报到、引导她到新闻发布厅、全程跟随和记录她的新闻发布会,虽然工作紧凑,压力和强度大,但是还是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当自己得到媒体运行、新闻运行和兴奋剂检查站经理的肯定时,心里非常的高兴。

  同时未曾料及的故事更让我的志愿者生活丰富而精彩。在引领海德曼的过程中,我和研学汉学的海德曼中德互说,很有一番情趣。男子花剑个人赛颁奖仪式结束后,铜牌获得者——意大利花剑名将萨尔瓦托雷?桑左,把自己手中的花束送给了在媒体区等待着引领运动员前往新闻发布厅的我,表示了他对志愿者的感谢。那一刻,志愿者的集体形象在我的心里永久定格,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手中的花束,是自己替千千万万志愿者拿到的最好的一份肯定与馈赠。从那以后,这束花,一直静静地插在我们的语服办公室里,艳丽、绽放……

  回首自己的志愿服务工作,记忆深刻,思索颇丰,千千万万的志愿者在奥林匹克大熔炉中千锤百炼,熠熠生辉: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笑纳百川、恭迎八方来客的主人翁风采;践行五环旗下最庄严的承诺,散发着新时代中国青年谦虚、踏实、大有作为的傲然气质。2008年,相信美丽、相信无悔……


(编辑:贺芳)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