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记宿州市科技带头人供电公司杜永平
转自: 时间:2008年09月03日09:32

不断超越 写不平凡人生

——记宿州市科技带头人供电公司杜永平

 傅成华 安徽宿州供电公司

 

    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特别爱学习,特别爱动脑筋。从1982年到2004年,他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总工程师。在总工岗位上,他依然坚持不懈向学识高峰攀登,向技术难题挑战,仅2006年以来,他组织的技术改造和科技攻关项目有20多项,其中有9项分别获得省、市和电力公司科技进步奖,在企业上下,形成了“讲理想、比贡献”的浓厚氛围,有力推动了企业科技创新。他就是宿州市科技带头人供电公司杜永平。

 

    讲理想,是他求知路上的动力

 

    1982年,电校毕业的杜永平被分配到宿州供电公司,在一线班组从事电力设备检修工作。刚参加工作时候,杜永平就深深感到自己的技术水平难以满足电力生产的需要,他的理想是要成为一名技术专家,为电力事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从此便踏上漫漫求知路。随后的几年,他首先完成了发配电专业大专层次的学习和电力系统自动化知识的自学,很快成为专业技术骨干,但他并没有停止脚步,又相继投入到本科和研究生的学习,在求知的路途中,他实现了人生理想的一次次飞跃。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的自学考试中,他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他设计的全省首座综合自动化变电站建设项目受到专家一致好评,2002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评为全国电力行业自学考试优秀毕业生,并在全国表彰大会上作专题发言。因工作业绩优秀,他被破格晋升为高级工程师。现如今,他虽然已过不惑之年,但理想促使他继续前行,2007年他又顺利通过了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学习,并以坚强的毅力向工程硕士目标进发。

 

     比贡献,是他科技生涯的追求

 

    多年来,他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尤其走上总工岗位后,紧密跟进国际和国内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并结合电网企业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攻关,将新技术应用到本行业。近几年宿州电网研发的许多项目,在全省甚至全国领先,就是来自于他不断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他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110kV及以上大型输变电建设与改造工程项目10项;主持或主要参与完成的科技项目近20项,其中:“宿州电网电气化铁路谐波污染监测及综合管理研究”,获宿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运用国际最新研究理论,结合本地特点加以设计、开发,功能强大、结构完备,鉴定结论为国内先进水平;“地区电能量管理系统自动旁路替代功能实现”,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解决了电力系统电能量采集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在全国率先研发成功,鉴定结论为国内领先水平;“输电线路护线管理系统”,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实现远程护线管理,具有先进实用性特点,被推广到全省;“防误综合系统”,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保证遥控操作正确可靠,为全省第一家,验收结论为国内电力行业先进水平;“变电站智能操作票系统”,获安徽省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省推广;还分别获得了安徽省电力公司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一等、二等奖9项。这些项目的实施,有效保证了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供电,同时也带来了年供电量近1亿千瓦时的增加和4000多万元的收入。他的科研成果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当旗手 鼓舞职工群众创新

 

    作为公司总工程师分管技术工作,他具有优良的科学道德和求严务实、团结进取的协作精神。他爱科学,崇尚科学,在自己开展科研工作的同时,带领广大员工开展科技创新。他分管的电机学会每年都要开展科普宣传,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学会。他经常组织学术交流,带头撰写科技论文,多篇论文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他4次参加国际论文发布会,2次获优秀论文奖。他在本企业开展“科技人才工程”建设和群众性创新活动,为广大员工提供平台,鼓励广大技术人员投身于科技事业,培养和锻炼科技人才,增强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从而保证了宿州电网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和新技术广泛应用,为公司获得“国家电网一流供电公司”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做出了重要贡献。

    “讲理想、比贡献”,也给杜永平个人带来沉甸甸的荣誉,2007年他获“宿州市第三届青年科技奖”,入选省、市技术专家人才库,当选省电机学会计算机专委会委员、市科协常委。2008年又获得了第二届安徽省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奖,当选为安徽省科协八大代表。在荣誉面前杜永平没有自我陶醉,相反他把这些荣誉化作前进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