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资讯 >> 新闻快讯 >> 正文

【观察】电荒四年一轮回
转自:中国科技财富 时间:2008年09月08日08:40

    煤电价格理不顺 今年电荒再次袭来。正如发改委主任张国宝指出的,“电荒”如此严重的关键并不在于发电领域,而在于今年以来电煤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剧了“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

   8月20日起,全国火电企业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2分钱,销售电价不做调整。此政策正是我们所持续呼吁的能源价格调整的一部分,这将对减少发电企业亏损、缓解电力紧缺发挥一定的作用。

   今年,国内正遭受数年来最严重的电荒早已不是什么新闻,官方也承认这一点。正如发改委主任张国宝指出的,“电荒”如此严重的关键并不在于发电领域,而在于今年以来电煤价格的不断上涨加剧了“市场煤”和“计划电”之间的矛盾。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19日公布数据显示,今年1-7月全社会用电量达20126.81亿千瓦时,同比增10.91%。同期,全国规模以上电厂发电量达20062.81亿千瓦时,同比增11.9%。公告显示,1-7月份中国国电网供电量达17629.94亿千瓦时,同比增13.21%;全国电源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599.46亿元人民币,新增生产能力(正式投产)4112.25万千瓦,其中水电826.42万千瓦,火电3093.94万千瓦,风电174.49万千瓦。数据显示,同期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为2816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80小时。其中,水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1987小时,比去年同期增长70小时;火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为2992小时,比去年同期降低102小时。1-7月份,全国供电煤耗率为347克/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8克/千瓦时。国内今年面临自2004年以来最严重的夏季电力短缺,目前至少有14个省份实行临时拉闸限电,合计电力缺口可能达到3600万千瓦,占中国整个装机容量的近5%,已接近2004年夏季电荒时4000万千瓦的水平。

   也就是4年那场大电荒,许多人都还记忆犹新。时隔四年之后,中国渐趋缓解的电力供应形势再度变得严峻 。

   “市场煤”和“计划电”之争

   与以往的电荒不同,显然今年电力紧张的原因并非源自供给能力,而是因为电煤价格上涨,导致成本上升,供应紧张,进而使发电公司的装机容量不能满负荷开机导致。

   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18日表示,在国务院的领导下,“煤电油运协调领导小组”已经成立,将帮助那些一时缺少煤炭或者电力的地方,加强调度。张国宝同时表示,目前的电力短缺的问题在于缺煤,而不是缺装机容量。

   此前,受制于通胀的高水平,又要保证电力企业有足够的动力去发电,政府已两次限制电煤价格。6月19日,发改委对电煤的出矿价作出限制;7月24日,发改委再将限价范围扩大至主要港口和集散地的动力煤的平仓价。

   不过,这些出于良好愿望、但违背市场规律的限价令,很快被证明是事与愿违,甚至使情况进一步恶化。相关调查显示,第一次限价基本没有起到效果,动力煤的平仓价不断在上涨。第二次限价令发出后,官方的报价没有再升,但在这个价格下电厂很难买到煤,要想买到煤则往往要支付更高的“地下价”;与此同时,煤炭质量也在大幅下降,市场上充斥着掺入煤矸石的煤炭。可见,电煤限价令甚至有使“电荒”加速蔓延之嫌,近两月发电量增速的明显下降就是一个例证。

   在两次价格干预政策出台后,“市场煤”与“计划电”的矛盾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进一步激化。7月28日,国家电监会派出了数十人组成的专项检查组,分赴国内各省市检查两次电煤“限价令”的执行效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第一次限价基本没有起到效果,动力煤的平仓价升到了 1000元的高位;第二次限价令发出后,报价虽然没有再升,但在这个价位下,很多电厂买不到煤了。令人担忧的是,市场普遍认为,在限价令之后,电煤的需求缺口会越来越大。虽然国家能源局屡次表示煤炭市场不仅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国家也要加强宏观调控。煤炭是工业的粮食,不能出问题,政府要管。但问题在于,政府管住了价格,管得住供应和质量吗?

   众多经济观察家认为国家发改委对电煤的限价,表面上看是缓解了CPI的压力,但也使得定价机制更加扭曲,会极大的影响煤炭企业对于电煤的供应。根据相关的分析报告目前已经出现了电煤合同实际兑现率逐步下降,同时煤质下降的双重问题。主流电力企业二季度标煤价格在一季度基础上平均又上涨了10%。整个火电行业利润总额为负22.9亿元,同比下降108%,亏损面在80%以上。而电厂缺煤停机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就是在在产煤大省山西,也有很多的电厂因缺煤而停机。所以今年“电荒”主要的原因是缺煤,而不是机组不够。许多地方电厂寄望于奥运会之后,国家再次调整电价。但是就目前全行业亏损已成定局,在新一轮的“电荒”来临之后,我们怀疑只能让五大电力集团痛快淋漓的低价收购地方电厂。

   煤电联动提上议程

   今年6月份电价上调以后,发电企业所面临的困境并没有得到太大的改观,因为电煤的价格同样水涨船高。不过,对电力企业来说,要“过上好日子”,煤电联动或许还真是个“好办法”。于是,煤电联动的呼声再次响起。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我国PPI同比上涨10%,涨幅连续12个月扩大,而12日公布的7月份CPI则同比上涨6.3%。PPI与CPI已经不止一个月出现“一上一下”明显的“剪刀差”,从5月份的0.5个百分点,到6月份的1.7个百分点,再到7月份的3.7个百分点。我们认为,8月份这个“剪刀差”还可能会继续扩大。一般来说 PPI向CPI传导上涨压力的链条大致有三种:PPI(煤炭、成品油、电力)—农业生产资料—农产品(14.45,-0.95,-6.17%,吧)—CPI;PPI(采掘工业)—水电燃料—CPI;PPI(原料工业、加工工业)—工业消费品—CPI。但是由于我国下游产品市场总体供大于求,并且还对中间产品实行价格管制,导致了PPI在向CPI传导过程中很大程度上被弱化。

   最近有媒体报道,在济南两家发电厂八台发电机组只剩下三台勉强维持、用电缺口高达1/3的紧急状态下,济南市即将启动“以煤换电政策”。此举意味着煤电联动再次山东省间接启动。 其实,对于推进煤电联动,政府一直是抱着积极的态度。早在2006年,国家发改委在草拟《电力产业发展政策》时,就提出要鼓励煤炭企业与电力企业之间通过资产重组,实现煤电运一体化经营。而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日前也表示,对于央企电力企业子公司中10%因实现煤电联营而避免亏损的情况,鼓励电力企业实行煤电联动。

   对于煤电联动,真的是可以用“剃头挑子一头热”来形容目前它们的处境。因为煤电联动应该是一个纯粹的市场行为,这其中不应该掺杂过多的政府因素。在目前能源价格高位运行的背景下,不解决计划与市场的矛盾,单纯地依靠政府把两家企业捏和在一起是不现实的。如果在短期内不能放开电价,那就应该由政府给予相关企业以补贴,当然补贴的形式不一定是现金,可以是税收或者政策等等。入夏以来,我国的用电负荷也是快速加大,2008年夏季的用电缺口达到1600千瓦,南方多个省市均拉闸限电。在需求如此巨大的背景下,我国电力企业却形成两极态势。而煤价上涨则被认为是罪魁祸首。虽然发改委发布了限价令,但这并不能阻挡煤价不断上涨的势头。2008年上半年火电行业成本剧增,入不敷出。由于我国的工业用电所占比例较大,因此这就使得我国的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有较强的联动性。今年上半年在紧缩政策下,GDP高位回落,使得我国电力需求增速也明显放缓。2007年电力需求增速为14.42%,而2008年上半年增速仅为11.67%。由于电煤紧缺、电力企业亏损、现金流紧张等因素,使得电厂供电量下降。电价是否会如分析人士所言再次上调?煤电联动是否会再次启动?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高层实施差别电价

   面对日益严峻的“电荒”形势,煤电联动启动又困难重重的情况下,国务院提出了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的措施。今年8月5日,国务院发布《全民节能行动通知》(下称《通知》)称,地方政府可以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对于高耗能的产业,地方政府可在国家规定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程序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提高实施标准。对电解铝、铁合金、钢铁、电石、烧碱、水泥、锌冶炼等高耗能行业严格执行差别电价政策,取消地方自行出台的高耗能企业电价优惠政策。差别电价是电价主管部门的项特殊电价政策,即在正常电价之外,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实行加价。

   《通知》中还特别规定,各地可进一步完善峰谷电价,合理调整峰谷价差、时段和实施范围。研究对居民用电实行阶梯式电价。在电煤价格飙升,电价上调还面临重重压力下,提高差别电价实施力度,分时段电价上浮有利于用户采取节电、错峰、避峰用电等措施,在电价保持刚性的情况下调节电力供需。上半年,一些地方已开始实施了峰谷电价政策。率先对电煤进行限价的山东省不仅调高了峰谷电价浮动比例,并开始试行尖峰电价政策。在尖峰时段,电价按基础电价上浮70%(活用电和农业生产用电不在调整之列),往年则是上浮40%。此外,北京、河北、湖南、浙江、福建、天津、重庆等省市也实行了尖峰电价政策,重庆市的政策是“尖峰时段电价按基础电价上浮70%”。近年来,国务院曾经多次扩大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并屡次发文禁止地方对高能耗企业出台优惠电价。

   2004年6 月,国家发改委开始对电解铝、钢铁等六个高耗能产业实行差别电价,这些行业中,限制类和淘汰类企业用电价格在正常电价的基础上每千瓦时分别加价2分钱和5分钱。2006年9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完善差别电价政策的意见》,扩大了差别电价的实施范围,提高了差别电价的加价标准,并明令禁止各地自行出台优惠电价措施。2004年以来,国家电监会曾多次对差别电价的实施问题进行专项检查。差别电价政策自2004年出台以来,在地方的执行情况并不理想,违反政策向高耗能企业提供优惠电价的情况是比较多的。

   差别电价政策的执行效果并不理想的原因大部分恰恰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执行差别电价,一些地方政府出于招商引资等压力,并无动力对高能耗企业实施差别电价。此次再次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能否起到实效,仍有待观察。其实国家关于电价改革的实施办法已经下发多年,但中国的电价市场化改革止步不前,所以造成了目前的局面。所以越来越多地运用计划时代的电力定价方式,这必然带来越来越多的矛盾。因此是尽快推动电价的市场化改革才是真正的解决途径。

   政府统一定价与完全竞争性市场结构在体制上是无法“兼容”的。当中国电力的市场结构发生着质的变化的时候,人们开始担心两种制度生出矛盾“硝烟”。让人略感欣慰的是,目前方向性的体制选择已日减成型,今后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上网电价将向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过渡,最终审批制将让位于市场。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