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中科大少年班30年 成败如何看
转自: 时间:2009年01月07日08:58


  
 

早期的少年班学生在宿舍里讨论功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

    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迎来了30岁生日。

    3月17日,该校向外界公布了少年班毕业生的跟踪调查结果:30年来,少年班共招收31期学生1220人,毕业1027人中,有935人考取研究生,比例为91%。总体来看,少年班毕业生的升学率高、出国深造率高,就业面广,获国际大奖者多,回国服务的人越来越多。

    这曾是一个受到全国瞩目的“神童班”,它的创办,也与“神童”有关:1977年10月,江西冶金学院教师倪霖写信给当时的方毅副总理,推荐13岁的智力超常少年宁铂。11月3日,方毅对此信作出批示。在此背景下,中国科技大学选派教师前往各地考核,最终,21名智力超常少年在1978年3月8日进入该校学习,并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开始接受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超常教育实践。

    30年前,关于宁铂、谢彦波、干政等“神童”的故事频现报端,少年班的孩子们,也几乎成为全民偶像。

    30年后,当年的“神童”们,如今境况却大不相同。几年前宁铂出家为僧,舆论一片哗然。

    30年回望,质疑声此起彼伏:少年班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否真的符合科学规律?对智商超常少年应该如何教育?我们又该用一种什么样的心态,来看待这些俗称为“神童”的孩子们?

    少年班学生今何在

    昔日“神童”,是否“泯然众人矣”?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跟踪调查,少年班毕业生主要流向三个领域: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国际学术前沿;国内外工商、金融、IT领域。

    在毕业生的名单中,不难发现一些“闪光”的名字:当年以11岁低龄入校的78级学生张亚勤,曾是美国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百年历史上最年轻的会士,现任微软全球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像他这样年龄在40岁左右、毕业20年左右的学生,有18人在西方一流研究型大学中任正教授,出现了众多国际知名大奖的得主。87级学生庄小威在34岁时成为美国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正教授,也是获得美国“天才奖”的第一位华人女科学家。像她这样年龄30余岁、毕业10年以上的学生,超过70人已经获得国际一流大学的终身教职……

    除了科研领域,少年班毕业生也在海内外各行各业“立脚生根”。据介绍,科大少年班前16届毕业生(1983—1998年)共590人,64%获得博士学位,26.9%获得硕士学位。但据不完全统计,他们中只有约20%选择了学术研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另有一大批毕业生在IT、金融、制造、媒体等领域里崭露头角。

    但恰是这一点,也引发了不少质疑。按照少年班成立时以培养科学家为目标的标准来评判,大家发现如今继续从事科学的毕业生并不是很多,与人们的预期大相径庭。

    对此,中国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鹿明解释说,少年班成立30年来,根据智力早慧少年的特点,已经探索出一条通识教育和因材施教相结合、专业教育和全面素质教育协调发展的培养模式。从成才率的角度说,少年班的毕业生,大部分都没有“泯然众人矣”。
早慧少年该如何培养

    少年班是“天才之路”,还是“揠苗助长”?

    在“成功者”的名单之外,还有一些曾经“闪光”的名字,被媒体、专家不断提起,也不断引发人们的质疑和思考。

    3年前,少年班首批学员回母校聚会,立即有媒体跟踪采访,披露了这个班上昔日大名鼎鼎的“神童”宁铂如今出家为僧、干政“自我封闭”、谢彦波“有心理问题”的“不幸”命运。中科大少年班再次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少年班究竟是‘天才之路’还是‘揠苗助长’?”有人认为,让十几岁的孩子过早进入大学“不人道”;还有人认为少年班违背了教育公平。讨论在校内外激烈展开……

    不过,一些少年班学生有着自己的看法,“如果再来一遍,我还是会选择少年班”,少年班首届毕业生、现任该校自动化系博导的王永说,“实际上让一个孩子继续呆在中学,一遍遍重复他已经学会的知识,也并非人道。”

    教育界人士表示,对智力超常少年的培养,是许多国家关注的课题。苏联从上世纪60年代起专门设立了“特科学校”,对一些天赋异秉的青少年施以特殊训练;美国1973年通过的《天才教育法》也为天才教育提供物力、人力和法律保证。“但是像我们这样批量选拔早慧少年,集中进行系统严格的大学教育,在世界上也比较罕见。”中科大少年班管委会主任陈卿说。

    据介绍,在中科大创办“少年班”后,北大、清华、复旦等国内12所重点高校都曾试办过少年班,但当发现少年大学生的总体发展水平不够理想之后,这些学校又陆续取消了少年班。争议声中,只有中科大的少年班走过了30年。对此,该校一些师生认为,该校的少年班有着一套不同于别校的招生、培养和管理方式,关键在于首创了入学两年后再自选专业的宽口径通才培养模式,而其他学校多是把少年大学生当作“尖子生”培养。

    据介绍,中国科技大学的少年班是彻底的自主招生。每年报考学生有三四千人,录取仅为40多人。考生的平时成绩占了很大比例,录取的关键在于复试,其中包括面试和心理测试。

    1983年起,该校成立少年班管理委员会,并配备专职人员担任少年班班主任。陈卿介绍说,学校还邀请院士、资深教授和杰出青年学者担任“少年班学生指导教师”,每位学导负责指导3—8名学生,为他们选课、制定学习计划提供意见,帮助他们了解各学科的发展前沿,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

    据了解,为了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中科大提出要把“培养多学科交叉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作为少年班新的办学目标。为实现这一办学目标,该校决定整合全校资源,提出少年班与一些国家级研究机构合作办学,共同探索交叉学科高端人才培养新模式。

    “对待早慧少年,国内外没有一套定型的成功模式,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当然,探索中也可能出现了一些不足或失误。”少年班党总支书记杨义英说。

    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

    是超常教育,但不能承载过高期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国科技大学的不少老师认为,宁铂、干政等人后来的命运,与当年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有很大关系,正是这些过度的宣传,给宁铂等人幼小的心灵造成巨大压力,为天才的未来埋下了祸根。

    陈卿说,少年班学生最小的只有11岁、最大的也才15岁,正处在生理、心理上充满矛盾的少年时期,“半幼稚半成熟、自觉性与幼稚性共存的矛盾状态表现得比较突出”。另外,这些孩子自信心与自尊心都特别强。少年班的特殊性一方面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但竞争也可能产生非理智的言行,有些孩子一时成为“落伍者”,就很可能会沮丧、嫉妒,可能对他人和集体产生排斥心理。

    担任少年班班主任20多年的叶国华老师说,“他们还是孩子,我这个班主任有点像家长。每天晚上都要去查寝,督促他们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有时还要陪着他们一起去上课……”

    该校学生处副处长孔燕说,这些孩子在学业上异常优秀,但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还是懵懵懂懂的,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一些生活、学习上的矛盾,容易造成人格的分裂。实际上,少年班也的确有个别“问题学生”因自控力差、贪玩、学业跟不上、品行不端或心理问题被劝退学。孔燕说,对这些早慧少年如何加强心理引导,也是少年班教育的难点和关键点。

    “如今少年班的毕业生中,许多人以少年班的经历自豪,但也有些毕业生回避这段经历,不愿意因为是少年班的学生而被另眼相看,因为别人可能就会对你有更高的期望,因为你是‘神童’嘛”,孔燕分析说,“这是因为社会给少年班贴上了‘标签’,承载着公众太多的希冀”。由于早年对“神童”的高频率宣传,对一些少年班毕业生造成了过多的心理压力,以至于对他们后来的人生路产生了消极影响。有鉴于此,学校从上世纪90年代起,拒绝媒体采访少年班在读学生,保证他们拥有一个健康、宁静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这些孩子需要宽容的成长环境,需要自由的空间,请不要给予他们过多的关注。”孔燕最后感慨地说。

    少年班“群英谱”(延伸阅读)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跟踪调查,科大少年班30年毕业生主要流向3个领域。

    国内一流大学、科研机构。少年班毕业生在北大、清华、中国科大、复旦这四所一流名校担任教授的有近20人,其中78级的翁征宇是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85级杜江峰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新近又入选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教授。

    国际学术前沿。少年班毕业生已有18人在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任正教授,有3人当选IEEE(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士,3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多人当选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美国光学学会等会士。除了87级庄小威外,81级骆利群38岁时出任美国斯坦福大学正教授,82级卢征天36岁时出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正教授,83级邵中34岁时出任美国耶鲁大学正教授。

    国内外工商、金融、IT领域。据不完全统计,仅在IBM、英特尔、微软、杜邦这样的国际500强企业就职的就有149人,其中许多人担任重要职位。除了78级的张亚勤外;78级高峰目前任德意志银行中国分行董事、总经理。在国内,78级郭元林现任紫光集团总裁,83级陈晓薇现任中华网总经理。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