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崩摧,巨星陨落。7月11日上午9时,我国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聊城大学名誉校长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闻讯,家乡人民悲痛不已,当日晚聊城大学数千名大学生在烛光中追思季羡林,为先生送行。 生命终结,精神永存。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生命虽然终结了,但精神确如春风化雨般激励着每一位世人。7月12日,聊城大学学子自发掀起学习先生精神热潮,以此表示对先生的哀悼和祈福。晚7:30在群星公寓15号楼党员活动室,环境与规划学院自发组织在校大学生学习先生崇高精神,20余名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勤工俭学学生齐聚在活动室以先生的生平简介材料为读本,认真学习先生为人、做事、做学问的态度和品质。 学习会议伊始,全体起立为先生的仙逝默哀三分钟,告慰先生之灵。随后,学生们一起研读了先生的生平材料,凭着自己的认识、见解谈了对先生的崇敬之情。大一的学生党员许勇同学首先发言:“先生仙逝是中国的一大损失,先生的书里人生激励着我们年轻的一代;我一定认真读书,踏实做人,学习先生之风,谦虚努力。”接着,同学们纷纷发言,立志向先生学习,认真做学问,朴实做人,让先生之风代代相传、万古流长。 学生会主席陈伟同学谈到:“季老一生爱国,他曾深情地说道‘平生爱国,不甘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我们应该学习先生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06级3班班长朱思猛同学说:“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作为世纪老人,先生历经沧桑、饱尝困苦,在传达室看大门的时间用时五年翻译了《罗摩衍那》,令人敬佩,激励后人。” “普通、朴素、敦厚,我觉得媒体对季老的评价自然真实。即使在其桃李满天下、集大成时,他仍不以名人自居,笑谦自己是‘杂牌军’。这种精神永远都不过时,我们应该学习季老,在以后的过程中,踏实做人、努力学习。”假期勤工俭学的程元雷同学说道。 先生在《病榻杂记》一书中,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顶桂冠,做人谦恭,永远坚守自己的良知,只说真话不说假话,这也是季老留给世人最宝贵的精神遗产。此外,先生的《牛棚杂忆》被出版界视为“一代宗师留给后代的最佳礼品”。最后,参加学习会议的学子决定向全校、全院师生发出倡议:希望大家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为学校的名誉校长季羡林先生献花、点烛、上香、祈福,表达哀思之情;同时,希望大家多读先生文章,学习先生精神,让先生精神万古流长。
(编辑:施晓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