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院士名录 >> 正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电力人生
转自:中国电力新闻网 时间:2009年10月19日09:05

    有人说,他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对工作充满着热情。
    有人说,他是地地道道的“兵头将尾”,真真实实的一头老黄牛。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履行着党员的职责。他就是浙江衢州变电工区优秀共产党员朱延松。
    1975年10月,朱延松高中毕业后来到电力部门工作,被分配到运行岗位,从此开始了他的电力人生。他说:“刚到变电所一切是那么地新鲜和陌生,可是我深信:一个人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知识;可以不上大学,但不能不学习。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只有发奋学习才能成就未来。”于是变电所里便多了一个好学勤奋的小伙子。由于他的努力,1981年6月,他被调往花园岗变电所,并被任命为花园岗变电所所长。从此他便走上了班组长之路,一走便是二十八年。
    在他的电力人生轨迹中,他始终坚守着这样的信念——

    工作有热情
    1999年10月,随着电力工业的不断发展,浙江衢州电力局成立了第一个集控站,朱延松被任命为集控站站长。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全新的运行模式,这就意味着以前管理单一变电所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集控站模式的管理,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接过担子,他一头扑进了集控站的管理工作中,他给自己制订了“边实践、边摸索、边总结”的“三边”策略,利用大量的时间奔波于所辖变电所,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掌握了所辖各变电所的具体情况,从而很快地就拿出了集控站的管理办法。每当回忆起那段时间,他就会感慨地说,刚接手集控站的那段时间,真的感觉压力好大啊!从来不曾失眠的他,竟然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是党员就要挺身而出
    由于朱延松的努力,1998年3月,他被党组织吸收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多年后他依然记得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一刻,他说:“在那庄严的时刻,我想的是今后肩上的责任更重了,对自己的要求应该更严格了。”
    关键的时候挺身而出,甚至全然忘记了个人的安危,这在朱延松同志身上发生过不止一次。2005年6月22日夜,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将他从睡梦中惊醒。因突发暴雨,山洪涌向地势低洼的大洲变电所。险情就是命令,朱延松当即从床上起来,叫车、安排人员……,半个多小时后他们赶到了大洲变,出现在他们眼前的是,洪水不断地从变电所大门往里涌,变电所内水位不断升高,场地上积水深的地方已经超过一米,如不及时控制水势后果将不堪设想。面对险情,他当即安排随同人员组织沙袋堵住门口不断涌入的洪水,而他自己却趟过齐腰深的积水,在黑暗中摸索,寻找原有的排水口。奋战了一个多小时,奔涌的洪水终于被制止住了,变电所内的水位也不断的下降,在大家击掌相庆的时候,全身湿透的他却在夜风中瑟瑟发抖。回家后他病倒了,一连三天高烧不退,朱夫人不由得心疼地嗔怪他。可就在第四天,他的高烧刚一退去,便又出现在了集控站里。
    做人就要有品德
    初次见到朱延松的人,就感觉他是一个平凡、低调的人。他身边的人,都称赞他敬业、投入,是不折不扣的“工作狂”。
    一次,他正在外地学习,正遇上航埠变大修,他牵挂着工作上的事,学习结束已经是傍晚了,他却急匆匆地收拾好东西,乘坐当晚的火车往回赶,第二天早上8点准时出现在了大修开工现场。
    人们说,他有问题从不回避矛盾,总是第一个冲到现场。
    随着电网的不断拓展和更新,新建扩建工程不断增加,为了能在施工现场把握好安全,他始终坚守在生产现场,同事们看着他劳累的样子,劝他:“老朱,回去休息一会吧!”“回去我也睡不着,还是在这里踏实。”他往往会这样回答。
    在日常生活中,他常会引导年轻同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班组员工的困难,他总会提供帮助。在航埠集控站,更多的时间他并不是以一个站长的身份出现在大家面前,而是以一个朋友、一个同事、一个能帮助身边人的兄长和大家融合在一起。
    面对优秀共产党员的称谓,他正以更加饱满的工作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以实际行动报答着组织的教育和培养。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