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通讯员秀女 经宝 昭团报道 从煤油灯到现在的电脑、空调;从手拉风箱到现在的微波炉、电磁炉……新中国成立60年,伴随着电力事业的发展,海岛洞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10月14日的“祖国在我心中——辉煌60年”专栏和人民网浙江温州视窗往事解密回顾了洞头海岛这60年的“光明之旅”。 解放前,岛上居民祖祖辈辈过着的是点蜡烛、燃油灯的生活,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电灯。1953年底,北岙镇创办了一家小型火力发电厂,装机15千瓦。1955年投入运行后,揭开了洞头电力建设的序幕。随着扩建,到1978年的供电量仅为109.65万千瓦时。供电长期局限在县城,且白天修理,夜里发电,电压低,光度弱。 1982年,燕子山火力发电厂建成,但占全县总人口一半的大门、元觉、霓屿和鹿西等岛屿仍无电力供应。1987年6月底,洞头县成功地将华东电网电源引上了洞头诸岛,结束了洞头列岛长达33年之久的小电网孤立运行的历史。并于1988年底,全县各乡镇全部通电。这着实让很多人激动了一回。 在2006年11月2日,浙江省农村“户户通电”竣工仪式在大瞿岛举行,我省最后761户未通电居民迎来了“光明”的历史时刻。至此全县实现了“户户通电”。村里架上了电线,家家户户挂上了电灯,不少人家里还用上了时髦的彩灯。此时,一些简单的小家电也陆续登场了。 截止2009年8月,洞头县拥有35千伏变电站3座,主变5台,容量56300千伏安;35千伏输电线路4条、长度106.4千米;10千伏配电线路17条、长度233.27千米。2007年,供电量首次突破1亿千瓦时大关。2008年,全县完成供电量12802.28万千瓦时,比1978年增加了近116倍。 这些数字的变化真实的勾勒出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海岛供电事业发生的巨大变化。
(编辑:银红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