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人物专访 >> 正文

山西省继电保护专家孟恒信走笔
转自: 时间:2009年10月09日08:53

梦想成真,就在今天

——山西省继电保护专家孟恒信走笔

梦想是一种憧憬,梦想是一种渴望,梦想是珍藏在心底的罗盘。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梦想,后羿射日,九天揽月是梦想。时代的飞速发展,使得凡尔纳的海底巡游科幻故事,今天大多已经梦想成真。

在人民共和国的怀抱里,探求知识、掌握知识、发现知识,成为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也成就了一代代人知识报国的梦想。

梦想与现实,往往有一段空间和时间的维度或距离。当年陈涉辍耕垄上,感叹燕雀不知鸿鹄之志;王勃凭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抚凌云而自惜,奏流水以何惭。梦想的指向性决定幸福感,梦想的接近性决定成功率。怀揣着解开种种电力神奇奥秘的梦想,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农家少年开始,孟恒信走过了46年的追逐、实现梦想的历程。也许他未曾想到,走出农家小院,走进高等学府,由电力系统一名普通科技人员开始做起,今天,他是能源大省、山西省电力系统最权威的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专家,同时还是华北电力技术院一级专家、山西电力技术院A级专家、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研究所首席工程师。

梦想缘起:山沟电力曲

同事眼中的孟恒信,话不多,高个,结实,待人热情,特有条理,领域内多有建树,属于“君子讷于言、敏于行”的专家。和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孟恒信的技术生涯也包括求学、致学、建学,然而,在他的记忆中,从孩提时代,他就和“电力技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岁月回到四十多年前。孟恒信的老家在河北农村,浇地、打场、磨面,这些农家活计已经用上了电动机。望着那个整天欢唱不停、力气大的使不完、一般人又不会摆弄的机器,少年孟恒信满脑子的疑问。他想,我将来要懂得电动机的原理,也能象电工一样,可以为乡亲们帮大忙。“懂得电、使唤电”——这个朴素的梦想一直伴随孟恒信。即便在文革期间停课干农活,“复课闹革命”,没有桌椅,只能坐在拆旧房子的木头上,在腿上写字,——这个梦想依然召唤着他汲取数理化知识。高中毕业后,他成为一名民办教师,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他顺利考入河北电力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前身)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及自动化专业。于是,实现梦想的进程开始提速。

1982年大学毕业后,孟恒信被分配到山西电力科学研究院(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工作至今。

上世纪八十年代,正是共和国走出“文革”阴影,开始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年代。电力工业在百废待兴中急需技术人才。孟恒信从事的工作是继电保护技术的试验和研究,工作地点主要在发电厂、变电站,简言之,有电力系统线路保护的地方,就有系统专业技术人员。

继电器由美国科学家约瑟夫·亨利19世纪30年代发明,现代意义上的继电保护器,是一种电子控制器件,它具有控制系统(输入回路)和被控制系统(输出回路),是用较小的电流去控制较大电流的一种“自动开关”。在电路中起着自动调节、安全保护、转换电路等作用。专业技术人员亲切地称它为电网的“无声卫士”,它每个动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孟恒信的工作主要围绕它展开。

参加工作不久,孟恒信和另一个新同志在做线路送电试验时,遇到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一送电,胶卷型故障录波器就连续启动,“躁动不安”,当时他们还没完全明白故障录波器启动原理,更不懂调试方法,但必须尽快解决,否则将直接影响线路送电。孟恒信急中生智,单凭装置原理说明书,根据工作原理自己琢磨调试方法,结合书本知识,制定了一套可行调试方法,受到专家的肯定,结果,调试后故障录波器恢复正常!事后,孟恒信发现他所总结的调试方法与调试规程完全一致。他说:“这种技术实践中的不谋而合,使自己第一次深切感受到了的运用知识解决现场问题的快感。”

 20多年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专业技术工作,我亲眼见证了电力工业高速发展,见证了电力技术进步产生的巨大作用,见证了知识分子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孟恒信深有感触地说。

技术飞跃:电磁保护到微机保护

孟恒信清楚地记得,1982年刚参加工作时,他到山西省当时装机容量最大的娘子关电厂实习,那时的继电保护装置的测量部分,大多都是采用电磁式电流、电压继电器,最复杂也是最先进的就是BCH电流差动继电器了。由于那时的晶体管技术已经成熟,用晶体管构成的继电保护装置已经开始应用。

电磁型保护不仅可靠性差,原理陈旧,而且现场调试手段也很落后,仅仅一套阻抗保护的试验接线,一般都要两名技术人员半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调试时间一般都较长。因为那时保护的很多器件都需要在现场进行认真的调整,才能保证其性能的灵敏可靠,所以,保护运行以后性能优劣与调试人员的调试水平关系非常密切。

“那时(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保护设备调试才叫调试,现在的微机保护嘛,只能算是检查了,因为,我们的继电保护技术发展是如此之快,快的超乎想象。 ”孟恒信说。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集成电路保护开始逐渐取代晶体管电路保护和整流型保护,保护的工作性能有了质的提高,保护的调试方法和调试手段也有了相应改变和提高,试验接线就相对简单。到九十年代,国内自主研发生产的WXB-11第一代微机保护问世,从此也标志着国内微机保护的时代的到来,采用了电压频率(VFC)变换技术,实现了交流采样数据的共享,核心CPU器件采用了inter生产8031八位单片机,从计算速度和计算精度方面讲当然与现在32位机、DSP芯片无法比拟,微机保护更智能化和人性化,实现了保护的在线检测功能,保护测量器件的异常和损坏可以通过在线检测及时地发现并通知维护人员及早消除设备隐患,测量方法也由原来模拟测量转向了数字测量,从而也进一步提高了继电保护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目前国内继电保护的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水平并驾齐驱。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电力事业的迅猛发展,继电保护领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还是阻抗保护的试验接线,以往两名技术人员半天才能完成,现在只要二分钟!微机保护校验仪的出现使得保护的调试方法也得到了相对简化,从而也大大地减轻了现场调试人员的调试工作量,使调试时间大大缩短。

孟恒信和他的同事们在研究继电保护微机技术的保护、控制、测量和数据通信一体化;用于高压或超高压电网的微机继电保护产品全部实现网络数据通讯,新建、高压或超高压变电站均实现综合自动化。孟恒信相信,现在的继电保护技术正处在微机化和网络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超越梦想:一个轮回

应该说,孟恒信这代高级知识分子经历过生活的艰难,赶上了恢复高考,在共和国经济转型、腾飞的年代,施展了自己的才华、抱负,由一个负笈的青年学子到了积淀丰厚的中年,印证了一个工业化国家进步的铿锵步履,知识和技术,人才和专家,在中国历史上,正在被前所未有地体现出特有的尊严和价值。

那个在乡下磨坊目不转睛地观察电动机的农家孩子,而今已然是令人尊敬的大专家,但是,深奥的技术理论,复杂的试验过程,都是最早“懂得电、使唤电”的延伸。多年来,某一时间段孟恒信也曾有过当一名管理干部的机会,但由于种种原因,他最终没有离开继电保护专业技术,这主要是他自己酷爱这一专业的原因吧。的确,孟恒信的业余时间里,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研读专业技术类书籍,其它一些消遣方面的书籍好像看得很少,“有时,也想强迫自己看一些,但很不奏效。”他笑着摇头说。在电力科学研究院这个工作环境,能够一直从事自己喜爱的专业,从省公司到院领导,放手支持、大胆任用,加上他的钻研,真的是如鱼得水。“还有什么比在专业中的收获更令人快乐呢?”他反问道。

黑格尔说: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进入21世纪,老孟已在电力生产现场摸爬滚打十几年,国内外的线路保护和元件保护特性非常熟悉,“能不能做一个属于电科院水平的、自己亲手开发的产品?”这个念头一冒出来,他就和着了魔一样,和自己较上劲了。开发产品一是不能影响正常的生产工作,二是微机技术是道“坎”:大学时代没有赶上学习微机技术,微机单片机及其外围芯片的内部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汇编语言编程、印刷电路板制作以及电路板抗干扰技术研究等都是一片空白,都需要从头学起。他硬是用80196十六位单片机开发了一款CPU主板平台,用此平台开发一些保护试验仪器和低压继电保护产品。仅仅CPU电路主板就做了45次,在最紧张的阶段,老孟头上头发成片地脱落。靠着对技术的执著追求,他完成了新产品“CKY-1型高压开关程控仪”的研制工作。这一产品还应用在1000kV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中。

2008年,孟恒信主持进行山西电网的110kV继电保护装置技术性能检测,利用数字动态仿真系统、数字化建模技术,进行数字动态仿真试验。由于这一工作在山西刚刚起步,仿真系统刚刚升级改造完成,参加试验的有国内知名厂家的软件开发高手。孟恒信感到压力很大。行船偏遇顶头风——虽然事先做了大量理论计算和与其它电磁软件的仿真校对,但部分保护装置还是发生了不该出现的动作,原因何在?孟恒信经过仔细分后发现,是电流电压相位出现了偏差,系新改造系统与旧系统接口板时钟不同步造成,问题于是迎刃而解。这下,设备厂家都心服口服,所有不同型号设备的技术性能问题,都进行了整改,并为省电力公司选择了优质入网产品提供了准确的技术依据。

在二十多年的技术生涯中,孟恒信研究了继电保护基本工作原理和测试技术,参与了山西境内高压、超高压线路的技术服务工作,还有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长治变电站的调试工作。先后主持、参与了大房双回及神大一回500KV西门子线路保护、GE公司线路保护的调试;完成神神500KV英国GEC公司线路保护、西门子线路保护及国产保护调试等重大技术工作。在国内首条1000kV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系统试验方案论证中,为王曲及漳山电厂参与隔离小系统试验方案提出了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全过程参与了系统试验,分析验证了线路计算充电功率与实测差异、分析调压及补偿变压器负荷向量与常规变压器保护向量差别,计算带低压电抗器负荷向量参数。为保证工程顺利投运出了大力。为提高山西电网数字化水平,他把眼光瞄向了国家电网提出的建设智能电网方向上,和同事们建立了含有电力系统发电机、励磁机、励磁调节装置、电动机、变压器、负荷、断路器、输电线、电抗器等丰富模型的山西电网数字动态仿真系统、主持制定了建设山西电网全数字化变电站动态仿真实验室建设方案的系统扩容方案。仿真系统能够根据系统实际接线结构、元件参数对一次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准确的仿真。该项目通过在动态仿真系统和离线仿真程序共同建立的山西电网典型系统模型的比对,校核电网数字动态仿真系统的可信性和准确性。

不仅如此,多年来,孟恒信还频频著书立说,攀登继电保护学术高峰。“以前刊物少,学术交流机会少,做一个学术研究项目很难,”他说,“现在,可以通过多种杂志、研讨、网络查新等多渠道获取继电保护专业的最新研究动态。”他先后发表技术论文20篇,其中国家一级刊物4篇。多篇获省科委、省电机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获省公司级技术改进或科技成果奖十多项;被聘为山西省电机工程学会继电保护专委会委员、山西省继电保护专家组成员;为现场及系统内外培训技术人员授课数百课时;是山西省电力公司优秀继电保护专家。近日,他在业余时间编著完成20万字的继电保护现场及维护人员培训教材《电力系统微机保护测试技术》,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发行。在他的读者中,一定有少年时和他一样的对电充满疑问的读者……。

亚里士多德说,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孟恒信,一名继电保护专业技术专家,因为梦想和国运同行,与国家电网相伴,与山西电网共生,他的人生价值、工作激情得到了持续释放。无数个和他有着相同或不同梦想的人,都有一个殊途同归的理由: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