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徽当涂供电公司博望供电所退休已经4年了,伴随着我在工作岗位上 “征战”了24年的工具包,如今也已静静的躺在角落里。每次看到它,我的思绪仍会回到与电结缘的24载时光中,回想起工作岗位上令人难忘的点点滴滴。
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1981年7月,我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博望电管站工作,正式成为一名电力工人。参加工作第一天,站长就亲自把一个崭新的电力工具包交给了我:“这工具包就是咱电力工人随身携带的武器,好好干啊。”
从那天开始,在博望镇的大街小巷、田间地头,只要有电线杆、变压器等电力设备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我和同事们背着工具包忙忙碌碌的身影。80年代初的博望镇,还远没有如今中国刃磨具之乡的雏形,仍旧是以农业为主。记得那时候全镇一年的电量,大概在700度左右,跟现在一户家庭一个月电量都相差不了多少。镇上居民家里的电器,也还只是电灯泡而已。一到晚上,家家户户都是昏黄的灯光,电压不稳时,昏黄的灯光还闪个不停,小孩子的家庭作业,都没法写下去了……
电压不稳的时候,也正是我们电力工人最忙、最着急的时候。一旦有哪个地方电力设备出现了故障,我们总会带着工具包以最快的速度冲向现场,尽快恢复送电。有时碰上比较严重的问题,耽误了比较长的时间,保不准还会听上几句百姓的抱怨。
在无数次登杆检修经历中,1983年除夕之夜的抢修是最难忘记的。那年天降暴雪,当涂县遭受罕见雪灾,一天不到的时间,全县平均降雪量达30厘米。暴雪给博望镇的供电设备和线路带来很大损害。为了让百姓能过上一个亮堂堂的春节,那年的除夕,我们都是在电线杆上度过的。记得当时还和同事开玩笑说:“上杆子时是83年,下来就到了84年。”完成抢修任务时,自己已几乎变成了一个雪人,与我形影不离的工具包,也已冻的硬邦邦的了。
当时心里就萌生出了一个愿望:什么时候咱们当涂的电能让百姓敞开来用,下再大的雪都不停电就好了。
时光荏苒,几十年转瞬即逝。改革开放给祖国大地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博望镇也从一个农业乡镇变成了安徽省最大的剪、折机床及配件集群生产基地,享有了“中国刃模具之乡”的美誉。电力事业也早已今非昔比。农网改造和新农村电气化把导线越改越粗,变压器也越换越大。彩电、冰箱、空调、电脑等家用电器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随着“同网同价”的实施,农民享也享受到了和城里人一样的五毛多的生活电。我们当涂供电局改制成了当涂供电公司,博望电管站也改成了博望供电所,抢修用的工器具也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工具包还陪伴着我,奔忙在各个施工、抢修现场。
如今,我和我的工具包早已在家休息,当年雪灾中的愿望却早已变成了现实:08年初,五十年一遇的暴雪侵袭,整个雪灾期间,当涂电网总体完好,当涂百姓的用电并没有因雪灾而受太大影响。感到欣慰的同时,我知道,一定有着许许多多年轻的“工具包”在奔波忙碌着,为当涂电力事业的发展默默的付出的努力和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