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人力资源 >> 人才测评 >> 正文

重用“老实人” 不用“老好人”
转自: 时间:2009年11月05日08:38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组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将从提名、考评,到公开选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八个方面深化和推进。

  昨天,《人民日报》刊登了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文章《李源潮:选干部兼顾德才 重用“老实人” 不用“老好人”》(下称“文章”),指出了当前干部人事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着重强调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提名推荐环节的改革,解决干部考评机制的三个主要问题。

  提名制度改革

  文章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体现在干部选拔任用的民主机制不够健全,“少数人特别是一把手说了算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存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拉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和单位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对一把手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屡禁不止,整治吏治腐败任务艰巨。

  由此他强调,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他强调,要合理界定干部任用提名主体,规范提名形式、提名程序,明确提名责任,使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防止实际上的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全国领导科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刘炳香在接受CBN记者采访时认为,提名制度改革应解决公开、透明和权力责任对称的问题,“提名要负责任”。与之相适应,她认为提名主体很关键。

  刘炳香认为,尊重民意和不简单以票取人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把握起来要细化,“民意就是票,而用不用这个人不能简单以票数决定,票数是决定产生的一种因素,但并非唯一因素”。同时,选任制、考任制和任命制三种方式也要有所区分,选任制重在选票,后两种则强调民意。

  考核制度改革重点解决三个问题

  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的基础环节,考核制度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此前,中央办公厅曾印发《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意见》,中组部也随之印发了与其配套的三个相关办法。

  “下一步要重点解决三个问题”,李源潮在文中指出,考评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在“完善考察标准、优化考察办法、强化考察结果运用”三个方面。

  “考核的科学性体现在多个方面”,刘炳香认为,从上述三个大的方面中提炼和延伸,考核主体要在实践中重视起来,从服务对象、政治考核主体和中立的第三方出发,加强考核主体的培养和作用。

  就考核方法,刘炳香认为这非常值得研究,“定量、定性的考核要视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分”。另外,由于考核时间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考核结果,因此要明确考核时间,并重视考核时间的积累,“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到半年考核、年度考核等等”,从而有助于将干部的长期打算和短期安排有机结合起来。

  另外,李源潮在文中还强调了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指出要继续把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作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一个重点。并完善差额选拔干部的办法,进一步扩大民主。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