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电力专家 >> 正文

杨诗宁:坚韧不拔 拨千层雪只为光明
转自: 时间:2009年12月03日09:06

坚韧不拔 拨千层雪只为光明

——记宁国供电公司抢修突击队员杨诗宁

王峰


    杨诗宁,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名字,他没有过多的言语,有的只是一腔热血,一份超乎常人想象的坚毅。提到他,所有人都会说:“这小子倔得很,不会说话,只会死做。”公司领导对他是这样的评价:“杨诗宁,要让他上台说话可能说不好,可是要让他做事,那是绝对放心。”此次对庐江支援抢修中,杨诗宁凭着一身韧劲获得了公司广大员工的称赞。


连续三天抢修,带病上一线


    09年11月,秋季尚未过完,一场接一场的暴雪突如其来。安徽宁国13个乡镇普遍受灾。宁国电力员工兵分多路下乡进行抢修,杨诗宁所在抢修小组自17日开始,已连续三天奋战在救灾一线。11月20日,马不停蹄,刚刚从宁国仙霞抢修归来的他,临时被公司领导作为骨干力量编入赴庐江抢修突击队中。连日来在山中奔波,杨诗宁已有些感冒,他将自己身体不适的这个“秘密”守口如瓶,身体倍棒的他坚持要随突击队“出征”。其时,细致入微的抢修组组长早已察觉出杨诗宁的疲倦,问他:“小杨,还行吧,这几天辛苦劳累了!”杨诗宁一旁答道:“黄总,我没事,还能继续!”
    晚上7:30分,杨诗宁准时出现在抢修队伍中。
    一路随行,有的员工吃吃喝喝,有的员工说说笑笑,杨诗宁却一个人躲在车上的角落里睡得正鼾。连日来的抢修工作着实让他劳累,加上感冒,这一次又是连夜赶赴受灾区,舟车劳顿,想想便知。
    夜里11点45分,抢修车队到达巢湖庐江县,杨诗宁和他所在的小组连夜被分派到庐江受灾重区白湖镇…..
    凌晨1点多,抢修小队在白湖镇安住。


一身的韧劲和决心


    11月21日早上5点30分,抢修突击队在庐江白湖镇供电所门口集合开始了一整天的抢修……
    休息不到5个小时的工作人员却精神振奋,势必要将该镇的线路全部打通。杨诗宁挺着感冒,此时已经发烧,但他未惊动任何人知晓。
    抢修小组负责人早已察觉出杨诗宁身体有倦态,悄悄的把他分在自己的组内,多年在一起工作,早就知道他的牛脾气,一旦他要坚持做完的事情,就是不吃饭他也要做完。负责人这样安排无非是心疼这样坚韧的“兵”。
    杨诗宁所在的抢修小队一早来到白湖镇农场附近进行10kV线路抢修接线。安排他做地面,他说地面没意思,一身的技能可不能白费,执拗的他拦也拦不住,非要上电杆紧线。紧线这项工作在线路工作中是最讲究技术与体力的,一上午的时间,他二话不说,强忍着发烧,默不吱声接连上了11根电杆,紧了8档高压线路。一身的韧劲和决心为的只是一方光明。
    下午时分,抢修组辗转该镇各个村庄,由于线路多数处于田地中。暴雪刚过,田里泥泞不堪。杨诗宁身穿橘黄色工作服,脚踏长筒胶鞋奔赴各村庄,此时抢修突击队的队长黄拥军到该点检查,发现他不同往日,吩咐小点负责人不让他再上电杆,可检查组刚走,他却依然坚持随队不肯一个人去休息,一天连跑十几处,累了就换别人上会,自己就在地面上进行接线。冬天黑的特别快,下午5点半,天如黑夜。在最后一根电杆紧线的时候,杆下4人拿着探照灯照明,杆上一人正忙着紧线,这个人就是杨诗宁,周围的百姓也围了过来,此时他已完全顾及不到自己头疼脑热了,双手挥舞着扳手,迅速而稳健,一口气将最后一相线接完。下到地面时,主任亲自为他收拾吊绳,此时的杨诗宁也似乎拼尽全身力气,一屁股坐在田埂上,休息片刻立即起身收拾自己的装备。随着主任汇报线路已接通,线路可以送电,“嗡”的一声,全村一片光明,在一片欢呼声中,杨诗宁此时也露出难得的一丝笑意。
    后经统计了解到,杨诗宁所在的小组在一个工作日内共完成15个台区的抢修任务,直接让3000多户百姓顺利通电,抢修突击队的队长得知杨诗宁的情况后在抢修总结会上对杨诗宁称赞有加:“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作为一个年轻的后辈能如此吃苦耐劳,实属难得!”
    杨诗宁一个很普通的抢修队员,在他身上找不到浮夸与吹嘘,有的只是一份年轻的韧劲与决心,踏实肯干的他或许被他人视为愚忠,可是在他的眼中,工作的事胜过一切,他可以放弃家中菜棚被大雪压垮,任年迈父母在菜地辛勤劳作,他可以放弃休息,带病坚持上岗,他这种舍小我而成全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他这种坚韧不拔的决心值得我们每位员工去深思……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