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明星 >> 正文

纪宝成:丹心一点系民魂
转自: 时间:2009年12月17日09:31

 

  【经济学家、教育家、教授、学者、诗人乃至社会活动家……,撷取其间任一,冠之于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先生身上,都可谓实至名归;然而,当你有机会与这位儒雅亲和的长者晤对,聆听他睿智深邃、逸兴湍飞的讲话时,或许你会不知不觉产生一丝犹豫——前述的任一称谓,似乎都尚不足以体现出纪先生的特质——因为事实上,纪先生不仅奇妙地集上述多重身份于一身,而且,在他学者的博学谨严之外,还交织着思想家的创见与卓识、实干家的勇气与魄力,以及诗人的浪漫与激情,所有这一起,使得纪先生呈现出独特的精神魅力。

  2001年4月,纪宝成在《七律敬奉袁老》诗作中,以“大义八方勤国事,丹心一点系民魂”联语,颂赞人大老校长袁宝华的高风亮节。实际上,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第六位校长,纪先生自己也很好地承续了人大的这一光荣学统。】

  2009年8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和哥斯达黎加大学联合创办的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在哥首都圣何塞宣告成立。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专程到访圣何塞,为孔子学院揭牌。途中,纪校长过境温哥华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采访。

  哥斯达黎加大学孔子学院是中美洲第一所孔子学院,同时也是人民大学在世界范围内建立的第十所孔子学院。纪宝成强调,“哥斯达黎加孔子学院的建立是中哥文化交流的丰富和延续,人大冀望孔子学院未来不仅成为汉语培训与中国文化交流的平台,而且可以拓展成为双方全面学术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哥斯达黎加共和国于2007年6月建立外交关系,2009年8月,人民大学携手中国国家汉办,在哥斯达黎加建立起中美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可谓领风气之先。

  “人民大学作为一所以人文科学为主的大学,理应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起到排头兵的作用。”纪宝成说,“近年来,人民大学在大力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努力承传华夏文脉方面,付出了切实的努力,起到了站立桥头的作用。我们也期望面向世界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普世价值,为丰富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续承文脉厚而高

  纪宝成,一个在中国思想界、学术界耳熟能详的名字。在维基百科全书所收录的“纪宝成”条目下,对其主要成果及社会评价的描述包括“人民大学‘中兴’的关键人物”;“创立新中国第一所国学院”;“成功推动清明、端午与中秋成为中国法定假日”;“呼吁‘海外国企回归A股’”以及“大力批评大陆的‘教育产业化政策’” 的主要人物……可以说,近年来纪先生每一项重要的思想或行为主张,都挺立在当今中国社会思潮的风口浪尖,并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与热议。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依然是他为弘扬国学、承续文脉的鼓与呼。

  2001年,纪宝成在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次年,即毅然接受香港孔教学院捐赠的一个孔子像,并树立于校内图书馆旁。由于人民大学特殊的历史背景,此举曾激起中国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2005年3月始,纪宝成陆续以《重估孔子价值》、《接续文脉 重振国学》等为题,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周末》等媒体发表论文,系统阐述自己对弘扬国学的思想主张和现实思考。在各种公开场合,纪宝成也不遗余力地呼吁珍视中华传统文化,大力弘扬国学。

  “一石激起千层浪”,纪宝成的系列言论,引发了中国思想界和学术界的激烈争辩,并在事实上推动了大陆社会儒学思潮的回归。同年5月,纪宝成主导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第一所国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

  唯实复求真,谈笑风波里

  纪宝成说,“积极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是一时的头脑发热,而是长期以来系统、深入思考后的慎重选择。我对传统文化一向有兴趣;结合中国的历史与现实来看,弘扬国学更是直接关系到中国的今天与未来。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同时,经济全球化、文明多样化的国际发展趋势,也呼唤中华传统文化彰显其价值。”

  而令纪宝成疾首忧心的是,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了解越来越少,对传统文化也产生了疏离感。清末民初以降,中国全盘引进西方教育制度,中国传统的学科制度被分割,传统文化被肢解,只是零星分散在文史哲等学科中,在教育中无缘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而享有一席之地,其价值自然得不到社会的充分认识。

  “在今日中国,不少年轻人对美国等国家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热烈追捧,而对自己祖国的文化传统却显得相当隔膜,这也进一步暴露了我们教育的不足。”纪教授坦承,创立国学院,人民大学的确可以说是冒了很大的风险。2005年,社会上针对人大开设国学院涌现出各种各样不同的声音。走到今天,不能说反对的意见没有了,但至少目前公开反对的声音很少听到了。

  回首来时路,纪宝成不无感慨,他说,“我们常常强调,大学是‘社会的良心’——因此大学不仅要服务社会,还要有引领社会的卓识。现在回头来看,我们迈出的这一步无疑是正确的,国学院确实在弘扬民族文化方面发挥了引领潮流的作用。继1928年清华国学研究院关闭以后,在中国大地上已然断裂80余年的国学正规教育传统,今天在人大终于得以重新接续。”

  精微汉学风光俏

  人大国学院按照“新型国学”的定位来构建学科体系,并采用新的理念和办法,在学制、学科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式等诸方面均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人大国学院实行本硕连读的6年学制,教学内容既包括传统的经史子集的经典、元典,也包括经济、政治、法律等现代学科以及外语。

  同时,国学院强调树立世界眼光、增强国际意识,在世界文明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定位,建设既融合世界潮流、又富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国学。与此相适应,人大国学院积极寻求借鉴国外的研究理念和方法,加强比较研究,加强国际交流与沟通,以求充分吸收海外汉学研究的成果。从实际情况看,这样的学科设置和教学方式效果很好,很受学生欢迎。

  明年,人大国学院将输出首届毕业生。谈及国学院的首批“弟子”,纪宝成不无自豪地说,“我们培养的是一批国学领域的专业人才;假如未来就在他们中间涌现出中国现代国学大师,我们将毫不惊讶。因为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也是唯一的一批接受正规的、系统的国学教育的人才。”

  著名学者南怀瑾曾经对纪宝成说,人大国学院“应以培养出将入相的人才为己任”,而纪宝成则满怀深情地冀望:“学生们未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他们自身的努力。”

  目前,人大正在向教育部等有关部门积极建言,争取设置“国学学位”。其更深层的意义,在于构建中国自己的学术架构,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承学习,恢复中国文化的创造力,并回复中国文化的主体性。

  理念躬行铸校魂

  如果说,为弘扬国学而奔走呼号,更多体现了纪宝成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么,他在执掌中国人民大学9年间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则充分显示了其教育家的战略与胆识,以及实干家的智慧与魄力。

  2000年9月,纪宝成接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也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其前身是1937年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陕北公学,以及后来的华北联合大学和华北大学。无论是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还是在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人民大学都是一所具有特殊地位的大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民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发展滞缓,甚至一度被边缘化。

  纪宝成上任伊始,即大力呼吁“重视人文科学”,强调人民大学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重镇”、“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面旗帜”的地位不可动摇,并将其总体工作思路概括为“1231”——“1”系指高举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旗帜;“2”是抓好学科规划与建设、校园规划与建设; “3”是抓实改革、抓实调整、抓实管理,在改革中发展,在调整中前进,在管理中提高;最后一个“1”,就是千方百计筹集经费,空前规模加大投入。按照这一思路,人大进一步确立了 “人民、人本、人文,大师、大楼、大气,真情、真想、真干”的十八字“发展真经”。

  当时,摆在纪宝成和他的新的领导班子成员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人大的办学条件举步维艰,在仅有的906亩主校园面积中,全校教学科研用地只有520亩,学校没有一座独立的学院大楼;各院系教研室没有活动场所;教师包括一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均没有自己的办公室。此外,学校长期以来无体育馆、无礼堂、无游泳池、无风雨操场。

  同时,人大教职工的住房标准在教育部71所高校中排名位居末位。一些教师因住房困难被其他高校“挖”走。黄达、萧前教授等全国著名的学术大师住在几十平方米的陈旧楼房中,109名副教授在简陋的“筒子楼”或一居室住;98名教授和5名校领导干部住在逼窄狭小的旧式两居室中。

  豪气冲天起,挽袖写华章

  纪宝成说,他一方面为人民大学这样一所著名大学在如此恶劣的条件下取得的学识成就和社会贡献而自豪,一方面又为有如此声誉的大学简陋的办学条件而感到震惊。

  一流的大学需要一流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需要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人民大学寻求发展有着两大关键要素——校园规划与建设、学科规划与建设。两相比较,人大的学科建设基础较为雄厚,因此,纪宝成和他的领导班子成员将校园规划与建设列为人民大学发展的首要战略问题,决心“带着感情来解决”。

  经过系统而周密的市场调研,纪宝成他们独辟蹊径,找到了一种富有创意的模式,这就是立足以“校园置换”的方式,实现办学空间的拓展和教师住房条件的改善。纪宝成说:“校园的规划发展不能用传统的计划经济的办法,得用新的思路。我们采用了商品化、社会化、货币化的新办法,用的是老师搬出去、学生住进来的逆向思维。”

  2001年初,人民大学正式启动住房改革工作,由集体组织购买低价房或个人单独购买商品房,学校为职工提供住房补贴,在普遍解决住房基础上,重点解决无房职工,未达标职工和教学、科研、管理骨干的住房问题。鼓励教职工到校外购房。在购房支出负担中体现了国家、学校和个人三者合理负担的原则,三者的比例分别是:19%、38%、43%;购房的过程严格遵循自愿原则,教职工在校外购房完全自愿和个性化,在全市任何地方买房,支出都按三者比例的原则。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共有600多套、5万多平方米的职工住宅(和180多亩土地腾退出来。腾退的住房调整为研究生、博士后或留学生宿舍,学生住房基本满足本科生4人一间、硕士生2人一间,博士生1人一间的标准。截至2005年夏天,人大已成功实现每位教授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工作室,副教授2人一间,讲师3人一间的目标。

  人民大学的校园建设成绩卓著,目前人大拥有多项全国高校之最:最先进的体育馆、最新的现代化游泳馆、功能最完善的多媒体教学楼、国内首家文化科技园。

  风景这边犹看好

  除了学校硬件建设之外,近年来人民大学的学术文化建设亦卓有成效。2006年9月,纪宝成在《七绝?履职人大六周年抒怀》诗中曾以“无有惊天摇地事”自谦。事实上,纪宝成执掌人大9年,使人民大学重新焕发其一流人文大学的光彩。在中国教育界,纪宝成有着“人大当代复兴(或云‘人大中兴’)的顶梁柱”之美誉。在人民大学校内,年轻的学生更饱含深情地将这位享有极高威望的校长亲切地昵称为“纪宝宝”。

  2009年1月,中国教育部学位中心公布2007-2009年全国81个一级学科排名,中国人民大学一举摘取了全国人文社会科学21个一级学科的7块“金牌”,获得第一名的学科总数在全国高校中排名第三。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一共有21个一级学科,中国人民大学获得7个第一,占三分之一,位居全国第一位。

  “可以说,在社会科学领域,人大全面领先于全国高校。这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历史上所达到的学科建设最高水平。”纪宝成表示。

  目前,中国人民大学拥有8个国家重点一级学科,33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均居全国第一。从2004年开始,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收录我校论文数量连续五年均保持全国第一;通过竞标取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重大社科项目的数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在迄今十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评选中,人大累计有24篇入选,遥居全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博士培养单位的第一位。

  击水正中流,扬帆更上游

  在国家经费投入上,人民大学得到的并不是很多,但人大在短短数年间在 “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和办学效益,其奥秘何在?

  纪宝成说,人民大学在新世纪初就实施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定位。 “人民大学的特色首先是学科结构特色,在学科布局上,我们有效防止了‘学科结构趋同’、‘千校一面’的情况。其次就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模式特色、办学理念特色、校园文化特色” 。纪宝成强调,“人民大学虽然是综合性大学,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特色始终没有丢。在巩固传统优势学科上下功夫、做文章,同时发展社会应用学科,扶持交叉学科、新兴学科。”

  长期以来,社会上普遍存在着“重理轻文”的现象,人文社会科学一定程度上受到冷落,中国人民大学的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也受到这样的影响。2000年9月,纪宝成履新人大之初,倍感压力。因为人大是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上不去,人大就上不去,不过,纪宝成坚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地位和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

  “因此,我回到人民大学后组织的第一个会议,主题就是呼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我来到人大后撰写的第一篇文章叫《新世纪要更加重视人文社会科学》;举办的第一个学术论坛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纪宝成回忆说,“这些举动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关注。并在新世纪呼吁重视人文社会科学方面起了排头兵的作用。”而继续坚守人大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重镇的地位,将人大办成世界一流的人文大学,将是人大未来努力的目标。

  潜心作育后来人

  在纪宝成心中,教育是最高的善。大学之所以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大学的根本使命是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大学的基本精神是崇尚学术,追求真理。大学必须以培养人才、创新知识为神圣使命,必须以崇尚学术、追求真理为价值导向。

  不幸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伴随着新自由主义思潮而一度严重泛滥的教育产业化、市场化的恶劣影响,大学校园不再宁静,急功近利和浮躁之风弥漫校园,有时甚至让人感到大学里的话题已经与市井谈论没有多少区别。纪宝成说:“如果大学师生对股票和金钱的关注胜过对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的求索,那么大学还怎么能担负自身的使命,彰显大学的精神呢?”

  因此,在中国人民大学校内,纪宝成大力呼吁抵制教育产业化、市场化思潮的负面影响,号召并鼓励全体师生员工消除一度不同程度存在的“商气”,努力坚持学术本位,坚守大学使命,守护大学精神,营造宁静校园,静下心来读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使中国人民大学成为一方净土。

  纪宝成的办学理想,一言以蔽之,就是要使大学真正成为“知识的殿堂、人才的摇篮、社会的良心、精神的家园”。诗以言志。纪宝成在《诉衷情?赴哥伦比亚大学》诗中吐露了自己的干云豪气:“此生当信,位或寒微,业在人为”。

  的确,纪宝成,他术业专攻于经济学,以人民大学“中兴”之成就彰显教育家本色,以儒学回归之思想主张而名动海内外,更以忧国忧民、振臂一呼的赤子之心焕发中国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的异彩,因此,归根到底,纪宝成是五千年文明古国所孕育的优秀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代表着这一群体“敢为天下先”的宝贵人格,以及不趋流俗、卓而不群的精神气质。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