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院士名录 >> 正文

苏里坦·马纳甫汗:情暖天山
转自: 时间:2009年12月23日08:42

情暖天山

----记伊犁昭苏萨尔阔布供电所长苏里坦·马纳甫汗

本网通讯员 李易峰 报道

如果我必须生一千次,我愿意生在这块土地;如果我必须死一千次,我也愿意死在这块土地。

                                            --------苏里坦·马纳甫汗如是说

苏里坦·马纳甫汗不仅是电力员工的楷模,也是我们全县17万各族人民的骄傲。昭苏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董刚这样评价到。说这话的时候,董刚的脸上流露出一种发自内心的骄傲和自豪。

在董刚的记忆里,熟知苏里坦·马纳甫汗是因为他曾经是昭苏县委提名推荐的2008年伊犁州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作为宣传部副部长,他参与了挖掘苏里坦·马纳甫汗事迹的全过程。但苏里坦·马纳甫汗第一次进入董刚的记忆,却是在2006年秋季一个大雨瓢泼的傍晚。

那天,昭苏县委住宅楼突然停电。董刚拨打急修电话后,第一个赶到现场的就是苏里坦·马纳甫汗。从大院到楼道,苏里坦·马纳甫汗认真地检查了所有的线路和设备,最后发现是住宅楼电源总开关保险烧毁。等更换完保险,天早已黑透了。看着苏里坦·马纳甫汗头发上不断流下的雨水,董刚忍不住拨通了昭苏供电公司经理周保军的电话,想表达一下对这位急修人员的感谢。电话里,董刚才知道,苏里坦·马纳甫汗并不是县供电公司急修班工作人员,而是哈夏加尔供电所的安全员。当时,他回公司领完安全器材准备回家,正巧碰上这起报修。看到急修人员都已外出,便自告奋勇揽下了这个任务。而此时,他已经一个半月没有回家了。

等到董刚第二次见到苏里坦·马纳甫汗这个名字的时候,已经是2008年的春天。他作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正在审查昭苏县推荐上报伊犁州“十大杰出青年”候选人名单,而苏里坦·马纳甫汗恰好就是其中之一。虽然,在董刚心中,已经有了推荐苏里坦·马纳甫汗的念头,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当了所长以后,苏里坦·马纳甫汗是否已经有所改变。在一个周末的下午,董刚没有同任何人打招呼,悄悄地来到了距离县城50公里外的萨尔阔布乡。他想了解一下苏里坦·马纳甫汗在这里的工作情况。

原以为乡里认识苏里坦·马纳甫汗的农牧民人不会太多。但董刚随便走了几家,却发现大家对这个到任还不足一年的哈萨克族供电所长几乎无人不知。尤其是78岁的哈萨克族孤寡老人热思汗。刚一提起苏里坦·马纳甫汗,老人家立刻热泪纵横地连声说道:“他是我的电工儿子,就是他给我家送来了光明和温暖。”

热思汗老人认识苏里坦·马纳甫汗,缘自一次用电普查。20076月,刚刚就任萨尔阔布供电所长的苏里坦·马纳甫汗,在一次用电普查中发现热思汗老人儿子因车祸身亡,孤身一人带着小孙子过日子。因为严重的关节炎,老人几乎无法行走。平时吃饭全靠邻居接济,家里除了一床已经破烂的棉被外,一无所有。回到供电所后,苏里坦·马纳甫汗立即拿出原来准备给4岁女儿买自行车的钱,给老人买来生活用品,更换了老人家里原来已经裸露的电线。他还给抄表员专门交待,以后不要上门催费,老人家里的电费全部由他垫付。从此,热思汗老人家里小到日常生活用品,大到过冬的煤炭,都是苏里坦·马纳甫汗一手操办的。可是,老人并不知道,作为一名收入刚刚过千的农电工,苏里坦·马纳甫汗的生活也很拮据,家里的开支几乎全靠当公务员的妻子承担。曾经答应要送女儿的那辆儿童自行车,始终都未能兑现。

回到办公室以后,董刚郑重的在苏里坦·马纳甫汗的推荐表上签上了同意两字。虽然,苏里坦·马纳甫汗最终还是与伊犁州“十大杰出青年”的荣誉擦肩而过,但他在近百名候选人的评比中跻身前20名。20085月,苏里坦·马纳甫汗获得伊犁州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

200911月,在办公室里接受采访时,董刚以肯定了苏里坦·马纳甫汗的成绩:“我们不仅要在全县掀起宣传他事迹的高潮,还要号召全县人民学习他爱岗敬业、扎根边疆的奉献精神。”其实,董刚可能还不知道,20088月,苏里坦·马纳甫汗以高票当选新疆电力公司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93月,他又荣获伊犁州诚实守信道德模范称号。

苏里坦·马纳甫汗是服务行业的标兵,我们乡已经把供电所列为示范窗口,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乡所有部门学习。如果每一个基层站所都能够像供电所一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日可待。萨尔阔布乡乡长江阿别克发出了这样由衷地感叹。

因为爱,所以选择。苏里坦·马纳甫汗命运的改变是因为那一次考学。

1993年,初中毕业的苏里坦·马纳甫汗报考中专。我要学电,回来以后为村里人服务。凭着这种单纯的热爱,苏里坦·马纳甫汗毫不犹豫地在志愿表里填报了新疆电力学校。

1998年,中专毕业的苏里坦·马纳甫汗走进了昭苏火电厂的大门。这时,他对电力已经不再陌生。2003年,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小机组的昭苏火电厂结束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苏里坦·马纳甫汗面临着第二次择业。这时,昭苏供电公司向社会公开招聘农电工。凭着扎实的电力专业基础知识,在激烈竞争中,苏里坦·马纳甫汗脱颖而出,顺利地进入了昭苏县供电公司。

要干就一定要干好,苏里坦·马纳甫汗默默地下定决心。已经25岁的苏里坦·马纳甫汗买来了线路运维和配网作业等专业书籍,开始学习供电业务知识。当年秋天,在昭苏供电公司举办的配网技能大赛中,他理论考试成绩和实际技能操作双双名列第一。随后,苏里坦·马纳甫汗来到哈夏加尔供电所担任安全员。

2005年除夕,农民王永忠家停电了。当时,他根本没有抱希望。拨打急修电话,只是一个下意识的举动。但王永忠没有想到,20多分钟后,苏里坦·马纳甫汗带着一名电工敲响了他家的门。第二天一早,王永忠提着一包糖果来到供电所:“往年拜年第一个拜长辈,今年拜年第一个拜供电。”2005年和2006年,苏里坦·马纳甫汗连续两年走上了新疆电力公司“供电营业服务之星”领奖台。

2007年6月,当苏里坦·马纳甫汗就任萨尔阔布供电所所长。

萨尔阔布乡乡长江阿别克还清楚地记得曾经发生的一幕。那是2008年的冬天,苏呼托海村的村长打来电话报修,说全村停电。苏里坦·马纳甫汗便向村民借来三匹马,带着急修人员匆匆地走向了茫茫雪野。4个小时以后,当他们疲惫的身影终于出现在苏呼托海村牧民期盼的目光中时,全村一片欢呼。

在向导的带领下,苏里坦·马纳甫汗沿着海拔2900多米的山脊,开始一基基地巡视线路。突然,一声凄厉的马鸣打破了当前的宁静,苏里坦·马纳甫汗连人带马跌入了一个齐腰深的雪坑。马的四条腿全被擦破,苏里坦·马纳甫汗的脚扭得又青又肿。向导看不过去了,主动劝他们返回。苏里坦·马纳甫汗拒绝了向导的好意,再次固执地走向线路。终于,在当晚10时许找到了故障点,400多户牧民家里的电灯又重新亮了起来。

回到村里,年过50的哈萨克族村长紧紧抱住苏里坦·马纳甫汗:“以前光听别人说,哈萨克人是马背上的民族,今天我们全村人都看到了,你们是最敬业的马背上的电工。”

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天涯海角。可我现在同苏里坦·马纳甫汗相距不过才15公里,可要想见他一面,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咫尺天涯吧。苏里坦·马纳甫汗的妻子叶尔森古丽一脸无奈的说到。

当时,为什么会爱上苏里坦·马纳甫汗,叶尔森古丽一直都说不清楚。也许,第一次见面的时候,苏里坦·马纳甫汗就以勤奋和好学的印象进入了叶尔森古丽的记忆。她至今清楚地记得,同朋友聚会时,苏里坦·马纳甫汗竟然带着一本电工基础知识。2000年12月,叶尔森古丽幸福地牵着苏里坦·马纳甫汗的手走上了结婚的红地毯。

2003年秋天,女儿法丽莎出生,给家庭带来了许多欢笑。但还没有等到女儿满月,苏里坦·马纳甫汗就背起包袱悄悄地去了哈夏加尔供电所。无奈,叶尔森古丽只好把母亲接到家里,帮助自己照顾女儿。而苏里坦·马纳甫汗除了利用到昭苏供电公司出差的机会回家看看女儿以外,其余时间基本都住在了供电所。叶尔森古丽曾把结婚后两人在一起相聚的日子做了一个简单的统计,发现9年的婚姻生活中,苏里坦·马纳甫汗不在家的日子竟然长达6年。

“其实,我也很想支持他。可让我独自承担一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实在是太辛苦了。母亲身体不好,只能帮助照看孩子,其他的家务还得全部由我包揽。最可悲的是女儿三岁时,竟然还不认识爸爸。”回想起曾经的经历,叶尔森古丽依旧抱有一丝幽怨。就在女儿刚满三岁那年,叶尔森古丽干脆把她寄放到母亲家,自己搬进了单位的集体宿舍,开始了一家三口分居三地的生活。

其实,在埋怨苏里坦·马纳甫汗的同时,叶尔森古丽心里更多的是担心。因为她知道,苏里坦·马纳甫汗根本就是一个工作起来不要命的人。2005年,在一次巡线途中,苏里坦·马纳甫汗不小心将胳膊摔断。当时,领导要求他回家休养,但他在手臂打上石膏后,又坚持留守在工作岗位上。结果,那年弄得全乡农牧民都知道供电所里来了一位“断臂电工”。

今年2月,叶尔森古丽来到苏里坦·马纳甫汗曾经工作过的哈夏加尔乡担任副乡长。她把已经6岁的女儿带在了自己身边。由于哈夏加尔乡距离萨尔阔布乡不足15公里,叶尔森古丽觉得同苏里坦·马纳甫汗的距离近了,可以经常见面了。但事实总是出人意料,虽然两地之间的车票仅6元钱,在9个多月的时间里,苏里坦·马纳甫汗只来过两次。对此,叶尔森古丽曾多次气愤地说:“你如果为了心疼6元钱,车费我可以全部支付。”其实,叶尔森古丽说这番话的时候,心里也很清楚,苏里坦·马纳甫汗绝对不是一个小气的男人。今年6, 苏里坦·马纳甫汗的母亲因为癌症住院。作为家里的长子,苏里坦·马纳甫汗负担着母亲全部的住院费用。而在此前,妹妹上大学的费用也全部都由他资助。

女儿和妻子在那里,家就在那里;家在那里,心中的牵挂就在那里。但牵挂终究不能替代职责,作为一名电力员工,我的使命就是做好供电服务,为千家万户送去光明。我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头上顶着的那个神圣标志---国家电网。苏里坦·马纳甫汗时时这样提醒自己,我是国家电网人。

在苏里坦·马纳甫汗的心中,客户不单纯是服务对象,更是自己的衣食父母。来到昭苏供电公司工作的6年里,苏里坦·马纳甫汗从一名安全员成长为供电所长,但这种朴素的服务理念却从来不曾改变。刚到萨尔阔布供电所时,有件事给苏里坦·马纳甫汗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在全乡工作会议上,几位农牧民联名致信乡政府,感谢共产党为农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其中,第一件就是电力部门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解决了许多无电农牧民的用电问题。原来,我们的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此,苏里坦·马纳甫汗更加坚定了做好供电服务工作的信心。

昭苏又是一个典型的高原地区,气候变化无常,这些因素在客观上给安全正常供电增添了许多困难。苏里坦·马纳甫汗知道,客观上的困难,一时根本无法改变。要想确保正常供电,只有加强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于是,从配网整治到急修工作,从抄表收费到用电接洽,苏里坦·马纳甫汗经常利用晚上时间和所员们一起讨论如何进一步做好供电服务工作,共同探讨和研究农村供电管理的最佳办法。遇到重大保电任务和恶劣天气,苏里坦·马纳甫汗还以身作则,天天坚守在值班室。今年哈萨克族的传统节日--肉孜节期间,他就是在值班室里度过的。

“我很爱妻子和女儿,但爱的越深刻,歉疚也就越沉重。从我到供电所工作以后,就没有陪妻子上过一次街。曾经答应女儿,在四岁生日那天一定送她一辆儿童自行车,直到现在我也没有兑现。以前,在电厂的工作很单纯,下班以后时间完全可以由自己支配。但到了供电部门就不一样了,我们的服务连着千家万户。不过,既然已经选择了供电这项事业,那就应该无条件地把它做好。古不过,以后我会尽力照顾好妻子和女儿,弥补以前对她们的亏欠。”苏里坦·马纳甫汗看着女儿的照片向记者作出了保证。

可惜,还未等到完成全部采访,供电所的急修电话就响了起来。因为连续一天的大雪,有一个村子突然停电。苏里坦·马纳甫汗遗憾地向记者摆了摆手,又骑上那匹枣红色的大马,带领急修人员踏上了抢修的征途。马蹄声声,苏里坦·马纳甫汗的身影沿着雪野越走越远,渐渐地消失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之中。视线里,只剩下巍峨雄伟的北天山越来越清晰……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