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变化大会落下帷幕,全球朝着节能减排、控制气候变暖的方向又迈出了一步。而就在三天前,浙江富阳市下辖的25个乡镇全部通过新农村电气化验收,从而在杭州地区率先实现“镇镇电气化”。
富阳市供电局的工作人员算过一笔账,通过三年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富阳地区农村配电网的技术规格大大提高。按可比电量测算,因线损率下降累计实现节电量1.3亿千瓦时,折合节约标准煤5万余吨;其中农村低压电网累计节电量997万千瓦时,折合节约标准煤3900余吨,节能减排的成效显著。这是富阳供电局推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来取得的一个出乎意料的成果,当然还不仅仅止于此……
富春江畔的新农村电气化之路
——写在浙江省富阳市全面实现“镇镇电气化”之际
楼眉之 汪婴 赵志明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罗隐的千古名句。2009年12月16日,罗隐的故乡、富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村,新登镇双江村呈现出一派新农村与新电力相映生辉的喜人景象。整齐划一的电线杆、笔直簇新的高压线、整洁美观的配电房、随处可见的用电宣传标语成为村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当天,双江村迎来了杭州市“新农村电气化乡镇”考评验收组的现场检查,现代化的供电设施和舒适便捷的农村用电环境不时地引来验收组专家的啧啧称赞。据了解,2009年初,富阳供电局的职工们开始在双江村高标准、高要求地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三个多月之后,村里5个变压器台区和电力线路全部焕然一新,村民们的用电更加舒心了。
在经过严格细致地查评之后,“新农村电气化乡镇”考评验收组正式宣布,富阳市新登、胥口、大源等9个乡镇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经过三年多持续的电气化建设与改造,富阳市25个乡镇街道全部通过新农村电气化验收,从而率先在杭州地区实现“镇镇电气化”。
一时间,“镇镇电气化”成为富阳当地最为热议的关键词,相关的报道登上了地方广播电视台、报纸、网站等众多新闻媒体。回首三年的新农村电气化之路,富阳供电局局长张帆感触良多:“三载光阴,一千余个日日夜夜,众多电力职工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付出,见证了一条颇具富阳特色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之路,这是一条使命之路、创新之路和未来之路。”
使命之路:为富春大地插上腾飞的翅膀
进入“十一五”之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举措,国家电网公司迅速作出战略部署,全面启动以“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为宗旨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转瞬即逝的宝贵机遇和艰巨繁重的建设任务同时摆在了富阳供电局干部职工面前,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是他们给出的掷地有声的答案。经过积极申报,2007年3月,浙江省电力公司批复同意富阳市作为试点单位,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显然,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方配合,协同作战,更需要政府牵头主导,协调指挥。对此,富阳给出了一系列自己的漂亮的答案。2007年5月,富阳市政府和杭州市电力局共同达成了《关于加快富阳“十一五”电网发展共同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工程建设会谈纪要》,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帷幕随之徐徐拉开。一个月后,富阳市又召开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启动大会,来自各乡镇街道的主要负责人不仅参加了会议,而且在会上都立下了全力推进电气化建设的“军令状”。
很快,《富阳市农村电网“十一五”规划》、《富阳市电力设施布局规划》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陆续出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部署、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的指导原则,富阳市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有机地融入到当地镇村的发展规划中,做到近期、中期、远期协调有序,分步实施,有序推进。
作为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主力军,分散在各地的富阳供电局十余支施工队伍数百名电力职工冒酷暑、战寒冬,全力奋战在施工现场。“安全、经济、可靠”,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每一个改造方案、每一次施工作业、每一条架设线路,都紧紧围绕着这六个字的原则进行。按照“典型试点、示范先行、统筹兼顾、过程控制”的建设思路,富阳供电局制定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的各类技术规范和标准,对设计、施工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并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真正确保一流的工程质量。
辛勤的劳作换得了丰硕的回报。2007年当年富阳市就有10个乡镇、198个行政村(行政村规模调整前)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验收,而该市也获得了“新农村电气化县”的荣誉称号。2008年,又有6个乡镇、90个行政村通过验收。截至目前,富阳供电局累计投入建设资金3.6亿元,建成达到“浙江省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的A类“新农村电气化乡镇”25个,“新农村电气化村”190个。既赋山城之美、又具江城之秀的富春大地上处处都徜徉着新农村电气化的蓬勃生机。
创新之路:新电力和新服务的别样精彩
2009年12月8日,富阳市渌渚镇的唐有火、麻勇格、谢生军等6户孤寡、病残困难户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阵冬日里的温暖,来自富阳供电局的电力职工为他们免费更换了破旧老化的室内电气线路,解决了他们多年来的心头之患。这几位困难户所不知的是,早在几年前,富阳供电局就开始大规模地为弱势群体免费改造室内老化电气线路。
2007年,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开始后不久,富阳供电局了解到当地农村不少低保困难户还住在木结构的房屋中,而他们家中的电气线路也因为年久老化,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于是,富阳供电局联合民政局、残联等有关政府部门,主动承担起为困难户改造老化线路的重任。据统计,富阳市共有600余户困难群众在这项活动中受益,农村火灾触电等事故隐患从源头上得到了整治。这次免费的线路改造活动不仅让广大弱势群体充分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同时也进一步诠释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深刻含义。
此外,富阳供电局曾经连续多年为困难家庭每月代缴5度电费在当地也成为美谈,该局“保险丝”服务队、村级用电责任人、优质服务月活动等一系列服务举措也从机制上保证了广大农民尽享电力优质服务春风。
自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开展以来,富阳市城乡居民年生活用电量由2.61亿千瓦时增长到了3.76亿千瓦时,累计增幅达到44%。随着 “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还将进一步带动,增长潜力巨大。通过三年的新农村电气化改造,目前富阳农村电网的输送能力已大大提高,电能质量也有了保障,这为国家“家电下乡”政策进一步实施创造了很好的先决条件。
众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引入也成为富阳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过程中的突出亮点。2009年12月9日,蒙蒙夜色中,地处偏远山区的该市常绿镇黄弹村亮起的灯光格外的明亮。就在当天下午,经过电力职工的精心安装,富阳市首台10千伏单相变压器顺利落户该村。
“供电半径缩短70%,电压质量明显改善,供电可靠性大大提高,而且更加节能降耗,单相变压器给黄弹村的村民们带来的好处可多了。”负责首台单相变压器设计施工的富阳供电局技术人员说道。据了解,该局还将继续在农村偏远山区和散居农户地区使用单相变压器,通过大力推广单相变压器的应用,切实降低电网损耗,建设节能型配电网。单相变压器只是富阳供电局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诸多新设备应用中的一个例子,除此之外,该局积极应用非晶合金变压器、集束导线、剩余电流断路器等一系列新产品。
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富阳供电局还高度重视宣传引导和氛围营造工作。该局通过在地方媒体上开设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专栏,做到宣传报道和建设施工齐头并进。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该局又通过大型户外广告牌、宣传道旗、公交候车亭、农村公告栏、阅报栏等多种形式打造浓厚的农村用电宣传氛围。
通过三年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富阳供电局与地方政府部门、各乡镇、各行政村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共赢关系。目前,富阳市25个乡镇街道和287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用电协调小组,供用电双方的关系随着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得到进一步加强,电力客户投诉少了,笑容多了,用电更放心了。
未来之路:勾勒“村村电气化”的崭新篇章
位于富阳三桥地区的拔山村是重要的茶叶产区,盛产“拔山高峰茶”,炒茶收入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在这个茶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二三台炒茶机,有的甚至更多。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以前,原有的电网无法承载迅猛增长的炒茶用电负荷,有序用电成为当时不得已采取的措施。
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中,富阳供电局针对当地茶叶产业的重要性,投资150余万元,专门架设了一条2公里长的炒茶专线,有力地缓解了严峻的炒茶用电形势。有了电,广大茶农的生产生活如虎添翼,致富奔小康之路走得更快更稳了。
类似于拔山村这样的农业特色村,富阳还有很多,在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推动下,各村都瞄准了新的发展方向,有了可以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的舞台。富阳供电局介绍,经过三年持续的建设,富阳市的电网结构得到了不断优化,目前基本达到了当地农村经济社会今后5至8年的发展需求。同时,大量电力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引入为节能减排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实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镇镇电气化’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目前已进入‘十一五’的最后阶段,‘十二五’已经在向我们招手。展望未来,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责任很重,任务还很艰巨。我们将以‘镇镇电气化’为契机,继续深入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向‘村村电气化’的目标不断迈进。”这是富阳供电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心声。下一个春天,春来江水绿如蓝的富春江两岸定会再次掀起波澜壮阔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瑰丽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