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8%左右。这也是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将经济增速目标设定为这一数字。但今年这一目标,却格外不寻常。
2009年,国内外经济环境中不利因素和不确定因素增多,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明显增加,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电力工业面临的形势也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电力工业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电力行业的领袖们如何研判目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电力工业如何为促发展、保增长做出更大的贡献,围绕这些大家关注的话题,本报特别约请“两会”内外的业内人士展开对话。
策划:本网记者 韩健
主持:本网记者 任春
采访执行:本网记者 刘启明 赵栋 赫然 苏伟 倪敏 霍丽文 潘昊 颜新华
嘉宾: 全国人大代表、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
全国政协委员、大唐集团公司总经理翟若愚
全国政协委员、中电投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亮
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羡崇
全国政协委员、湖北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宏江
全国政协委员、 广东省电力开发公司副总经理 孙丹萍
全国人大代表 、华电遵义发电有限公司维护分场主任 杨洪波
神华集团国华电力公司总经理 秦定国
京能集团公司总经理 郭明星
形势研判:用电量回升无法确定是否是经济回暖标志
主持人: 翟总认为最乐观的估计是最晚在下半年经济形势会回暖,也可能有些行业在二季度便会有所反映。 陆总的观点是,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嘉宾观点出现碰撞,形势研判分歧加大,说明2009年将是电力企业投资经营极为艰难的一年。
曹培玺: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尚未见底,经济运行中的困难明显增加。在用电量持续下滑、煤电联动政策未能到位的情况下,发电行业经营形势十分严峻。
翟若愚:部分省份在2月出现的用电量回升不能武断的确定为是否是经济回暖的标志,尚需要观察。因为今年1、2月与去年同期是没有可比性的,一个不能忽视的原因是,去年2月恰逢春节,今年春节却在1月份,春节对用电量的影响至少在半个月到二十天左右。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全国用电量负增长12.8%,但是因为受到春节影响而使得数据有所下降,由于2月份春节已过,出现了正增长。其次,在去年2月时,我国遭遇了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并非一个正常的月份,跟今年是没有可比性的,因此我们无法据此简单的认为需求在回升,如果要比较,必须是将1月2月、3月的总体的用电量数据相比较才显得更为客观些。
但是应当看到,目前来看,总体趋势是好的,尤其是政府在出台保增长的措施后,效果在逐步的显现,而且这需要一个过程,乐观估计最晚在下半年经济形势会回暖,也可能有些行业在二季度便会有所反映。
陆启洲:当前,金融危机不仅本身尚未见底,而且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正进一步加深,国家发展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行业看,全国发电装机容量继续增长,发电利用小时数持续下滑,同时受国内经济环境及电力需求下降影响,电价矛盾难以及时疏导。煤炭价格虽有回落,但仍然高于去年同期水平,火电成本压力继续存在。电解铝市场需求持续减弱,价格还在继续下行,后续产能无法充分释放。
谢明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逐步显现。从华中电网情况看,受社会用电需求趋缓以及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电网企业今后的经营压力会越来越大,电网安全形势面临的不确定、不可控因素会越来越多,优质服务也面临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在风险控制和防范方面,现在电网企业面对的挑战前所未有。
张羡崇:经济周期性的出现波动,应该属于正常现象。就好比竹子在生长过程中,长到一定高度,要出一个节。经济运行到一定时间要出一个节,这就是经济危机--在这个节的时候必须进行经济调整。中国这么长时间的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问题是不少的。为了今后能更健康的发展,出现一段波动是正常的。真正把这段波动利用好了,才能化“危”为“机”。
郭明星 :2009年是发电企业投资经营极为艰难的一年,同时也是孕育良多机遇的一年。当前,国家已经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利率存在继续降低的可能;需求放缓导致煤炭价格还有一定的下行空间;随着CPI和PPI指数上涨放缓甚至下降,建设成本正在降低。同时国家鼓励煤电联营,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政策导向,有利于发电企业调整优化结构。
秦定国:我认为,电力行业当前良好机遇与严峻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从危机中看机遇,国家改革开放30年造就了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城市化、工业化、市场化等支持中国经济增长的中长期因素并未消失,为公司加快发展提供了较大空间;国家出台一系列有效扩大内需的措施,将有力拉动电力需求和推动电力投资的增长;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将有利于国华电力的资金筹措,增强对公司投产和开工规模的支持力度;节能调度试点在江苏等地的实施和推广,有助于国华电力发挥大容量、环保机组的优势,促进电量增长和电量结构的改善;神华集团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再造一个神华的发展战略目标,为国华电力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与空间。
化传统发展模式之危为科学发展之机
主持人:各位嘉宾提出了电力企业企业必须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动态调整经营策略;加快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企业抗风险能力;探索电站服务产业化,打造新的电力盈利模式;把握投资机会 ,并购新能源项目;抓住机遇调整结构等真知灼见,必将对2009年的电力工业改革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曹培玺: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发电企业要坚定战胜各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要抓住机遇,用好政策,充分发挥好各方面促进发展的积极作用,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多发电量为前提,以控制成本为重点,以落实电价为保证,抓住量、本、价、费等关键环节,强化对标,落实措施,加大力度,努力实现扭亏增盈。
为应对金融危机,华能集团将继续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入研究电力、煤炭、资金市场变化,科学分析市场变化对公司的影响,准确判断变化趋势,动态调整经营策略;积极探索省网内的经济调度模式,使消耗低、效益好的机组多发电,努力提高单位发电收益;加大营销工作力度,提高设备可靠性,确保设备利用小时行业领先;完善燃料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煤炭全过程闭环管理,努力构建长期稳定的煤炭供应保障体系;加强成本费用管理,深入开展增收节支活动,努力降低工程造价;加强资金管理,切实防范资金风险;进一步健全以风险防范为重点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审计、效能监察和风险控制。
陆启洲:2009年对中电投集团公司而言,火电、电解铝止亏扭亏难度加大,煤炭增利预期下降。
当前,挑战前所未有,机遇也前所未有。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积累了雄厚的实力,中长期看能源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是近期电力供大于求,保电压力减轻,可以集中精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优化电源结构。三是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我们加快核电发展,推动路港布局与建设。四是近期增值税转型、货币政策调整等,有利于缓解资金压力,实施融资创新,改善财务状况,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特别是煤价的持续下跌,加上去年电价调整的翘尾影响,有助我们扭转亏损额持续加大的困难局面。
谢明亮:危中寻"机",危中思"进",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基本态度。电网企业提升抗风险能力,我认为关键还是要从发展的角度着眼。
今年我们提出了始终坚持"四个发展"的理念,即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安全发展的理念、创新发展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我认为,安全发展既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又是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以"大安全观"筑牢大安全防线,真正建立覆盖决策安全、电网安全、经营安全、财务安全和队伍安全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地防范电网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张羡崇:在危机过程当中,我认为加快电网建设正逢其时。这个时间搞电网建设,既能拉动经济,又能降低电网造价。危机的时候我们把电网建坚强了,做好先行官,使我们的能源供应有一定的预度。等我们建完了,危机也就过去了,经济大发展,我们的电力再进入微调。因此,在经济危机形势下,要加大电力建设,尤其电网建设的投资。
秦定国:为把握机遇、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国华电力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及时性与必要性的"六个突破"与成本领先战略。六个突破即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与开发;转变技术发展方式,推进清洁煤发电技术应用;落实“走出去”战略,提升公司国际市场竞争力;优化变革组织管理,提升公司的管理成熟度;探索电站服务产业化,打造新的电力盈利模式。
有效落实成本领先战略,就是树立“一切行为皆耗用资源,消耗资源即产生成本”的理念,创新成本管理手段,培育成本管理文化,加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将其固化为企业长期的竞争战略和行动纲领;不断向内挖潜,降本增效,提升成本管理品质,努力成为市场竞争中成本最低者,始终推动企业具有持续的成本领先优势。
郭明星: 面临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京能集团投资经营工作将从优化结构、降低成本、稳定节奏、提高效益等方面入手积极应对。
控制成本要做到加强燃料管理,控制燃料成本;加强精细化管理,努力降低运营成本;加强资金成本控制,节约财务费用;加强基建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
稳定节奏的重点是防范风险,要通过融资创新,加强资金调配,确保资金链条稳定,调整负债结构,防范财务风险;构建经营监管体系,提高风险控制水平。
提高经济效益要通过争取外部资源,增加收入。发电企业要千方百计争取计划电量和热量,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努力增发电量热量,力争利用小时数高于本地区平均水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积极争取财政补贴足额早日到帐;做好CDM的谈判工作,增加收入。
孙丹萍:在当前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情况下,企业必须不断转变经营观念,改进经营工作。我认为应该做到"一个中心、两种形势、三个市场、四个因素"。"一个中心"就是企业必须以整体利益最大化为中心,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和利润,企业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两种形势"就是要着力把握国内的经济运行形势和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的所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后果,如果我们能关注国家产业调整及振兴计划和经济运行形势的变化,将会对生产经营工作更有帮助;"三个市场"是指要着力关注电力、煤炭、金融三个市场,电力和煤炭市场为我们所熟知,而金融市场则涉及收购企业、资金来源等问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体会和加强;"四个因素"是指我们要着力研究电量、电价、煤价、利率的因素;更新燃料经营理念,加强燃料价格走势及发电市场的预测。每个电厂要做好盈亏平衡点的测算分析,尽量在煤价偏低时多存煤。
杨洪波:具体到一个电厂的工作,由于用电量下降,各电厂之间竞争加剧,所以,电厂职工要立足本职岗位,各尽其责,精心维护好设备,提高设备的利用小时,千方百计的保证发电量。
另外,强化企业管理也很重要。电力企业要挖潜增效,认真开展接能减排工作,要从源头上千方百计通过各种途径来降低成本。比如要节约每一滴水、一克煤、一度电,还要及时调整燃煤的采购策略,努力降低燃煤成本。
调整结构要避免盲目投资
主持人:继中电投总经理陆启洲公开质疑煤电联营的经济性,批评煤电一体化不符合市场经济专业化分工规律以来,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指出煤电一体化是重复建设。
翟若愚:对于电力投资来说,还是要抓住机遇,但不能盲目投资,要投资水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项目,抓住机遇调整结构。
郭明星:结构优化的重点是调整电源结构,寻找并购机会。要优先发展点对网机组、煤电一体化机组、城市热电机组、规模化风电机组、中型以上水电机组;把握好市场低迷时期的投资机会,对一些效益好的风电和中型水电项目,在体现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思路的前提下进行适时并购。
肖宏江: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之下,很多电力企业寄希望于能够收购煤矿或者能够和煤矿联营,来降低自己的燃料成本,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
原先投资在电力的企业也因为电厂利润过少或者是亏损,逐渐将投资转向相对利润较多的其他行业。长期从事电力生产的企业在此盲目转向其他行业投资,未必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回报。电力企业还是应该做强主业。
电力企业应该在人才和资金都到位的情况下,适当地发展和自己主业相关的产业。反之,没有经过慎重考虑而进行的辅业投资,非常容易造成失误。这对目前利润本来就不丰厚的电力企业来说得不偿失。
孙丹萍:随着石化资源日益紧缺、环保日趋严格,如果单纯依靠煤电,煤电比重太高,发电企业会缺乏竞争力和化解风险的能力。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优化电源结构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大力发展水电、LNG,尤其是要尽快实质性进入核电;同时还要优化发展火电,对没有优势的火电项目要叫停。在涉及公司战略方向的问题必须要迅速转变观念,竭尽全力、千方百计、不拘小利,使公司尽快进入核电、水电领域。只有完成了电源结构优化调整,发电企业才能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