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内需保增长:转变电网发展思路
编者按:抓住国家增加中央投资的机遇,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加快转变电网发展思路 ,推进电网科学发展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网今日约请部分“两会”代表、委员围绕改进电网发展规划、转变电网发展思路 、加快电网改造和完善的步伐、推进特高压建设、电网企业加强和改善与民众的沟通、支持家电下乡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特别引人瞩目的是,部分电力行业的代表、委员希望通过本网的平台呼吁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城市变电设施建设,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电网建设的良好氛围。
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电网公司董事长 袁懋振
全国人大代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 马宗林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费圣英
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 燕福龙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毛日峰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电力公司总经理 汤文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科院副总工程师 蔡国雄
全国政协委员、摩根大通银行中国首席执行官 方方
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电业局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 李庆长
全国人大代表、衡阳电业局95598电力呼叫中心班长 肖利琼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徐晓兰
主持:本网记者 任春
采访执行:本网记者 刘启明 赵栋 赫然 颜新华 倪旻 霍丽文 苏伟
坚持电网适度超前不动摇
袁懋振:鉴于中西部农村电网薄弱问题,今后要加大对西部投入的力度,加快电网改造和完善的步伐。同时要抓住国家增加中央投资这一机遇,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南方电网决定今明两年每年增加约300亿元,重点用于城网改造和农网完善,致力于解决长期积累的电网建设欠账问题,把电网做强做优。2009年,南方电网公司总投资将达到1025亿元,其中电网建设、改造投资972亿元,同比增长60%。目前南方电网公司已经研究选定了15个主要城市重点加大电网建设投资。
马宗林:我们必须把电网的发展放在首位,坚持电网适度超前不动摇。以特高压为契机 提高电网发展能力。随着国内首条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顺利投产,迎来了我国特高压电网建设的新时代,给电网发展建设提供了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华北电网公司正以特高压为龙头,以环渤海经济圈崛起为契机,以弥补电网发展短板为突破口,统筹送端与售端电网,统筹电网与电源建设,滚动优化电网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推进华北电网“七横三纵”骨干网架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进一步增强电网输送能力、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抵御事故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推进电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规模、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关系。一方面要抓住机遇,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建设速度。针对当前工期工作核准难的问题,要积极改善工作环境,抓紧落实重要电网项目路条,力争早核准、多核准,增加储备项目。另一方面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稳健投资。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提高电网资源优化配置能力、解决电网"卡脖子"问题上,确保投资的有效性,促进电网持续健康发展。
费圣英:在新一轮省级电网建设中,江苏省电力公司将进一步调整网架结构,更好地适应和满足我省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09年,江苏省电力公司将投资300多亿元,用于全省电网建设,开工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4540千米,投产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2590千米。江苏电网还将加大“增容、升压、换代、优化通道”的技改工作力度,加快220千伏分区互联、110千伏灵活备供的电网结构调整,提高“跨河、跨路、跨线”电力线路的强度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电网结构。目前,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建设计划正在进行之中的苏州吴江±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已于2008年11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核准,设计送电容量达720万千瓦,计划于2013年左右投产。该工程的建设将彻底改变苏州地区电源紧张的局面。
蔡国雄:应该说电力系统过去的投资都有些“亏待”电网投资。在目前金融危机,经济下行的情况下,电力系统想要扩大内需,首先要在电网发展投资方面下功夫。金融危机对于电力系统的发展实际上是很大的契机。不要总把金融危机想成是一件坏事,从另一方面来看,金融危机正好给了电力系统一个喘息的机会,一个冷静思考的机会,一个使电网建设和电源建设配比更趋近于合理的机会。
徐晓兰:去年我提交的有关家电下乡的提案已经部分得到了落实,在金融危机面前,国家和电力企业应加大农网的投入以保证家电下乡的实施。当前的家电下乡工程还当进一步跟进、深入,家电的品种还应进一步增加扩大,个人电脑、空调等产品也应列入家电下乡范畴,随着家电品种的增加,尤其是空调等大功率产品在农村的普遍使用,对农村电网的考验也就逐渐加大,因此希望电力企业能够配合这一系统工程提前谋划,做好农村电网建设及供电服务工作。服务“家电下乡”就是在为抗击金融危机出力,加强农网建设也是电力企业自身抗击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途径。
电网发展思路要调整
马宗林: “绿色”是国有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电网发展建设践行“绿色”理念是题中应有之意。我们明确提出“打造绿色电网”,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标准规范、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新型电网。引导电源建设,优先使用清洁能源;大力提倡绿色消费,鼓励节约用电;广泛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实施科学规划、环保施工、节能运行、智能调度和精益管理;强化节约、节俭、节能意识,勤俭办企业。
汤文全:当前还存在着电网规划严肃性不强等问题,制约了电网的正常发展。我建议,第一,保障电网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将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各级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确定电力规划分为国家和地方两级,分别由国家和省级电力管理部门制定。建议明确各级发展改革委员会、省电力公司作为电网规划编制的主体,并明确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第二,将电网项目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变电站站址、线路通道纳入统一规划。涉及无法避免占用基本农田的站址,其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其事先调整为建设预留用地。第三,明确变电站站址、线路走廊的保护责任。明确保护的责任主体,对规划的变电站站址、线路走廊需进行有效保护。
毛日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江西调整了电网发展思路:一是加快电网"高速公路"建设。江西加快了500千伏主网架建设和电网"高速公路" 建设。二是满足能源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根据江西一次能源资源状况,江西电网今后将积极吸纳华中主网电力。三是坚持统一规划、协调发展,做到电网建设和负荷发展、电源建设相协调,系统一次与系统二次相协调,送端电网与受端电网相协调。四是坚持电网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正确处理电网效益与安全运行的关系,把建立合理的电网结构、提高电网运行的安全稳定水平放在第一位。五是积极做好以特高压电网落户江西的准备工作。上马特高压电网,是江西电网一个十分迫切的选择,也是江西电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必由之路。
方方:目前,我国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影响了可再生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建议在新一轮电网的规划和建设中,要特别关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实际需要,在布网和输配电新技术应用等方面充分与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整体发展规划与布点相配合。此外,为使电网公司的电网规划和建设能够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长期需要,且应有一定的超前性以起到带动和引导作用,有必要给电网企业明确下达收、售可再生能源电量的任务,如可明确未来各个时期其收、售的可再生能源电量占其全部销售电力的比重应分别达到的目标等。
蔡国雄: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终点不应该只到东部沿海地区,而是应该延伸至台湾。台湾是一个缺乏能源的地方。前些年台湾地区还曾经出现过“核四事件”(在台湾建立第四座核电站事件),当时全岛蓝绿军团纷争,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由此可以看出电力能源对于台湾的重要性。现在可能有很多人说,由于政策原因,目前很难实现“西电东送”到台湾。现在不能实现没关系,以后我们可以设想能够修到台湾。现在可以先提出这样的建议,政府接纳考虑便是成功。以前我曾经建议建设从北京到台湾的高速公路。这样的高速怎么建呢?这种技术层面上的问题可以慢慢研究解决,首先敢于提出这样的口号,让台湾人民感觉到温暖。我了解到现在有一些人在研究台湾海峡海底隧道的可行性,提议建一条堤坝直通台湾。相比之下,西电东送比建设海底电缆更为可行。因为这样长度的海底电缆上世纪在欧洲就已经建成过,长度比台湾海峡还是更长。所以技术上已经有可行性。
呼吁社会各界理解支持城市变电设施建设
燕福龙:加快电网建设既是电网企业的责任,更离不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目前,很多地区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存在手续办理难、征地拆迁难、工程施工难等客观情况,耗费了电网企业大量时间和精力,不仅浪费国家资金,增加电网建设成本,而且严重影响工程如期投运,制约了地方经济发展。针对电网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网省电力公司首先要积极向所在地党委、政府汇报沟通,得到他们的支持和关注,为电网建设开辟“绿色通道”。同时,要与铁路、林业、公路等相关部门建立良好沟通协调机制。同时,电网建设还需要良好的舆论环境,通过各种媒体和宣传平台,加强电网建设重要性的宣传,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形成全社会关注、关心和支持电网建设的良好氛围。
毛日峰:我国的电网建设过程当中,应该说遇到了很多问题,尤其是《物权法》出台以后。一是人民对用电可靠性要求要高,大家都需要用电。但是建变电站和线路的时候,大家都不希望建在自己家周围。二是民众对电网的辐射认识不是很清晰。其实电网建设,包括变电站建设没什么辐射,跟手机差不多。我认为,这些电网建设问题,通过政府重视,对环保、辐射问题加大宣传以及遇到阻拦时积极协调,是可以解决好的。
蔡国雄:电网发展过程中与老百姓的矛盾,很多问题由于电网企业公关工作不是非常有效。其实大企业不光要发展自身,更多的要体现其社会效益。这对于大企业自身形象非常重要,也便于他们在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时候获得更多的支持。电网企业以应该多提供让民众了解电网的机会和平台。很多电网企业其实是可以向社会开放,让老百姓能够亲身体会和了解的。比方说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可以每年设几天开放日,向普通百姓介绍平时电科院的研究课题,给老百姓答疑解惑。类似于前一段时间非常受人关注的电磁污染的科普工作,如果在一个双方都心平气和的环境下进行沟通了解,效果也许更好,也更能够获得老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李庆长: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建设迅速发展,由于原来城市边上的村屯在城市扩建时已改变为城区,物权法实施后,部分村民对电力线路、电力设施占用土地索要超出国家标准的高额补偿,达不到要求就阻挠施工。部分居住在高压线路附近的居民,由于对相关知识的缺乏,以线路电磁辐射为由到处上访,也有住在变电所附近的居民以变压器噪声扰民而投诉。我认为,新闻媒体要对相关电力法规和安全常识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提高社会对工程建设重要性的认知度和对电力设施的保护意识,取得社会各方面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尽快出台地方《电力设施建设保护条例》,对干扰、破坏工程建设和电力设施的违法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肖利琼:我因为一直在基层工作,对电网建设中的问题感同身受。衡阳电业局110千伏石鼓变电站,周边居民以电磁辐射为由阻工,致使该站三易站址,历时五年方才建成,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这五年里该区域因供电设备容量和线路传输功率不足等原因,在用电高峰期被迫采取拉闸限电。此外,电力建设所经地和电力设施保护区内的村组和个人要求高额的青苗、树木补偿十分普遍,而实际的赔偿往往数倍高于国家标准,且不达到目的就以暴力阻工相要挟。近几年来,衡阳各类阻挠电力施工建设案件发生152起。我希望通过贵报呼吁全社会要充分理解、支持电网建设,因为电网建设不仅仅是电力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确保地方经济发展充裕的能源供应,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生活质量不断改善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