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职业生涯 >> 职业指导 >> 正文

就业高压下谨防“招聘陷阱”
转自: 时间:2009年03月24日09:12

    眼下,各种花样翻新的招聘接踵而至,五花八门的招聘信息令人眼花缭乱。不少应聘者在找工作时,不是要交培训费就是要交押金,工作没着落,冤枉钱却花了不少;有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惹上了大麻烦;更有甚者,落入了传销陷阱。本站了解到几种较难防范的“招聘陷阱”,提醒求职者避免吃亏上当。

  身份信息被招聘者盗用

  骗子“嫁祸”应聘者

  汉口的徐小姐(化名)刚刚大学毕业,她怎么也想不到,在参加了一场招聘会后,自己竟成了法庭上的被告。

  原来,去年9月3日,有人竟用她丢失的身份证,向银行办理了一张信用卡。截至去年11月30日,该信用卡透支2000多元没有归还。为此,今年2月,银行将徐小姐告上法庭,要求其归还欠款本金、滞纳金、利息等共计8000多元。

  随后,办案法官根据身份证上的地址,给徐小姐寄去法院传票。“收到传票后,我很惊讶,连着几天都睡不好觉。我根本就没有办过信用卡,怎么就差银行的钱呢?”徐小姐说。考虑再三后,她还是决定到法院问个明白。

  到了法院,法官拿出案卷。徐小姐这才得知,在办卡人资料中,自己成了某公司的员工。一看到该公司的名字,徐小姐回想起来,就在去年9月3日,他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参加招聘会时,曾到该公司的展位应聘。当时,该公司提供的待遇很优厚,在通过现场面试后,招聘人员取走了她的身份证说要审核,她没太在意,便将身份证交给了对方。约半个小时后,招聘人员将身份证交还给她时,又以“职位已满”将她拒绝。经过仔细回忆,徐小姐一口咬定,就是该公司利用招聘之机,骗取了她的身份证,并冒名办理了该信用卡,导致她惹上了这场官司。

  了解事情原委后,徐小姐当即提出反诉,要求做笔迹鉴定,深入调查此事,并提出银行凭借假的办卡人信息将自己告上法院,给自己的身心造成了伤害,要求银行赔偿损失2万多元。最终,两案以双方撤诉宣告结束。

  针对目前一些不法分子借招聘名义疯狂盗用他人身份信息的现象,办案法官分析,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以待遇诱人的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账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账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倒卖个人隐私。等到求职者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因此,求职时,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不要向根本不知底细的“招聘单位”透露任何个人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欲做公关反被“公关”

  两男子身陷高薪骗局

  受月薪高达2万元以上的诱惑,两名外地来汉找工作的男子本欲到酒店应聘做公关,未料反被招聘者“公关”,损失近千元。

  据介绍,吴先生和黄先生均为四川达州人。正月初二早晨,没能回家过年的两人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到市区想找份工作。闲逛了一圈,一无所获。失望之余,他们被电杆、车站、墙壁上贴着的“牛皮癣”招工启事所吸引。一则启事上这样写着:本星级酒店急聘保安、男女公关、底薪5800元,月收入2万元以上。

  按照启事上留下的联系方式,两人迫不及待地拨通了对方手机135992255××。2月5日,他们约定前去面试。“你们身高多少,想干哪行?”对方开门见山问道。

  “我们想做公关,身高1.7米左右。”当时毫无戒备心的他们表明意图。对方当即通知他们到市区某酒店停车场 IC卡机旁等待,并称一会儿会派人下来观看一下,10分钟后再打电话告知结果。

  焦急的等待之后,两人再次拨打对方手机。一位自称姓张的小姐告知他们:本星级酒店“公关服务部”纯属保密,不可泄露,是专门给港澳商旅、富婆服务。上岗之后,酒店将发给每位应聘者一套西服、一次性牙膏和牙刷,但每位应聘者须交保密金300元。若即日上岗,应聘者须将钱存入指定的账号35065606602870101010026445× ×内,酒店将派人下来接待。

  到银行存完600元钱后,2月6日,吴黄二人回到原地静候“佳音”,但对方迟迟没有出现。他们又一次拨通电话。对方称要安排一位香港小姐替他们“体检”一下,他们须将小费200元存入另一个账号中。尔后,“公关部”又来电告知,应聘者还须将办理会员卡的100元存入第一个账号中。

  按照对方的要求先后存入3笔钱后,吴黄二人不但仍未能如愿与酒店方面的人见面,对方反而还要求他们再存入100元体检费。一次又一次都未达到对方要求,身上所带的钱都已花光,吴黄二人这才明白原来这是一场连环骗局。

  总是妄想着不出气力又能挣大钱,吴黄二人遭遇的这场连环骗局,骗的都是这些存有侥幸心理的人。“高薪陷阱”屡见不鲜,但上当的人总是接二连三。要想防范这种陷阱,除了应聘者端正自身思想外,执法部门也应加大力度打击。

  轻信街头招聘广告

  学子应聘误入传销魔窟

  当记者在某高校汉口分校美术系的男生宿舍找到李军(化名)时,他正在睡午觉,回忆误入传销陷阱后10天的生活,他说一切就像是一场噩梦。

  2月1日,一家自称是“广州迪科广告有限公司”的企业,在该校附近的街头发布了招聘信息,准备招收一批应届毕业生。李军学的是包装专业,符合招聘要求,2月3日,李军在和家人商量之后,乘火车赶往了广州。

  2月4日,李军到达了广州番禺区市石桥镇。当天清晨6点许,在当地友谊大厦门口,一男一女和李军接上了头,但他们并没有立刻带李军去面试,而是陪他到处逛,直到中午11时,李军才被带到一家麦当劳快餐店,见到了一名自称是广告公司经理的陈姓男子。陈某在简单问过几个问题后,就告诉李军他被录取了。接着,陈某安排李军住进一男女混住的套房里,并直接告诉李军,该公司不是什么广告有限公司,而是直销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公司。次日下午,李军寝室的一名室友借口玩一下手机,将其手机没收。此后,每天早上5点,李军便被要求起床,开始听传销课。发现落入传销陷阱后,李军和陈某摊牌,表示马上要离开,但走到宿舍门口便被两个人抓了回来,并被告知:“如果再要跑就会被打!”

  受困传销公司的10天里,陈某只让李军用一个小灵通往家里打过一次电话,并且只能说“一切平安”。但也正是这个号码,为后来警方追踪提供了线索。

  2月11日,李军的女友苏雪(化名)有所察觉,当即找到了李军家人。两方一合计,发现李军在广州出了事,便赶忙前往广州营救。2月14日下午,他们在当地派出所的协助下,通过电话跟踪,终于在当地一个名叫“世纪年华”的超市里,将李军解救出来。

  回想这次遭遇,李军后悔不已:“都怪我求职心切,去之前根本没有对那家公司做详细调查,还好家人赶来解救,否则不知道要被困到什么时候。”李军希望,他的这次经历,能提醒其他正在求职的人们,切勿盲目行事。

  求贤是假 求钱是真

  黑中介借招聘大肆敛财

  就在不久前,曾有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向本报反映,武汉某公司对应聘者提出要求,必须花200元听赵军老师的演讲,他们怀疑该公司是借招聘之名行敛财之实!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李琴同学反映,她在两家招聘类报刊上见到,该公司招聘文员和总经理助理。2月16日,她前去位于武昌中南路中建大厦的该公司初试后,对方让她回去等电话。次日,李琴就接到该公司的电话,称公司只招没有经验的人,并让她去参加复试。她赶至现场,发现有40余人进入复试。

  复试现场变成了一场演讲会,该公司负责人赵军叫喊:“知识不代表一切!”、“只要努力,没有办不到的!”大约十分钟后,赵军拿出一本名为《为人动点儿心眼 处事讲点儿手腕》的书籍,称作者是其朋友,30元一本,许多求职者纷纷掏钱购买。

  2月18日,该公司电话通知10人进入第三轮复试。李琴、汤同学、严同学等人赶来。李琴回忆说,当时赵军手中拿着五六张《如何成为销售冠军》的听课票,声称“谁出钱买票,谁就可以到公司工作!”“听课后悔可以退款!”

  因求职心切,李琴、汤同学和严同学等人,每人现场掏出200元,购买了2月22日的听课票,该公司在收据上注明“工作满三月退还”。

  求职未成,先交钱买书和培训,李琴、汤同学、严同学等人思考后认为,该公司招聘或许只是个幌子,其实质是专找“没经验”的人收取培训费。随后,李琴等三人找到该公司退款时,对方竟分文不退。

  对此,该公司有关负责人赵军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求职者买书和听课票,都是他们自愿的;听课票背面有“售出概不退换”字样;“现场听过赵军老师演讲的人”,是该公司招聘员工的五个条件之一,对此赵军解释称“这是公司的规定!”

  由于该公司拒不退还求职者的购书款和听课费,惊动了当地110民警。警方调查得知,赵军的身份证显示为“赵绪军”,赵绪军辩称“鲁迅也有笔名”!随后,赵绪军被带至派出所接受调查。

  李琴等三人的遭遇,暴露了目前不少求职单位“忽悠人”的手段。然而,不少受骗者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少人都选择了“吃闷亏”。一旦受骗,立即报案,依靠执法部门将其铲除,不给此类骗子生存的空间,才是避开此类陷阱的唯一途径。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