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资讯 >> 新闻快讯 >> 正文

【观点】海外购煤 亦非万全
转自: 时间:2009年04月14日08:34

    一单未签的2009年全国煤炭订货会之后,煤电之争有增无减。早已侧目海外煤炭市场的电企终于迈出了海外采购的第一步。近日,华能、浙能与同一海外煤炭供应商签下了总量超过400万吨的优质煤炭合同。
  有人说,电力企业的“出海行动”只是要在气势上压倒煤企。但笔者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电企海外购煤是国际市场配置资源的必然,是经济全球化、采购全球化的结果,在国际市场上寻求低价优质的商品正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表现。
  2009年国际煤炭供给相对宽松:印尼国内电厂建设推迟导致煤炭需求较预期减少,澳大利亚多个煤炭项目投产、港口运能得到改善,南非港口扩建项目将在年中投产……这些情况使得国际煤炭的供给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及欧洲等主要煤炭进口地区需求减少。供给增加、需求减少导致国际煤炭价格下行压力增大,加上具有一定优势的到岸价格,国内电力企业自然被吸引到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
  虽然海外购煤是电企在当前形势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但电企也应该认识到,这并非万全之策。首先,海外煤炭供给方难成主要供给力量。当前我国动力煤年需求量在15亿吨左右,是全球动力煤贸易量的2倍左右,进口煤炭作为调剂余缺和平衡价差的手段尚可,但成为主要供给力量是不现实的,国内电企最终还是要立足于国内煤炭市场。其次,电企海外购煤是一种基于价差的套利行为,
市场调节的结果是国内外煤炭价格趋同。由于国际煤炭贸易总量不大,中国煤炭进口额的变化具有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小幅增量就可能使国际煤价迅速上涨,最终使国内外煤价走向平衡,国际煤炭失去价格竞争力。另外,如果过于依赖进口煤炭资源,会对本国的电力供应造成安全隐患。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