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其乾 高鹏强
2009年五一节期间,福建永安供电局举办了“爱岗敬业·奉献”先进事迹报告会,来自闽西北农村泰宁县的现三明电业局“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永安供电局配电部主任詹应云也被邀请上台演讲。他的事迹感动了不少在场的供电职工。
喜欢物理的农村娃成了永安供电局的生产技术骨干
1973年詹应云出生在福建泰宁县农村一个普通农民的家里。初中阶段,詹应云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90年6月,詹应云初中毕业,中考成绩揭晓,詹应云以495分的成绩考入泉州电力学校输配电专业班。在学校里,对物理知识有着浓厚兴趣的詹应云更加努力学习。
1994年7月,詹应云服从组织分配来到了永安供电局工程公司线路队工作。上班不久,老班长郑依国让詹应云帮忙送饭、编杆号,开始詹应云有点想不通,心想“好歹我也在电力专业学校学习了4年,班长怎么就让我来送饭,编杆号呢”,尽管当时詹应云的心里有想法,但是詹应云还是认真、努力去完成老班长安排给自己的工作。
一段时间后,老班长才让詹应云接触一些施工图纸,这时他才告诉詹应云:“年轻人,你知道为什么一开始就让你送饭和编杆号吗?因为从事我们线路这一行,耐心和毅力很重要,我是在让你锻炼锻炼自己的脚力啊!”听了老班长的一番话,詹应云幡然大悟。从此詹应云知道了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无论做什么,都要从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才能做好大事”。
跟着老班长,詹应云逐步学会了杆上作业、看施工图、竣工资料整理等技能和知识,有时也协助他做一些现场指挥和项目安排,后来,詹应云所在的公司在漳州、厦门承接了工程,组织上派詹应云去漳州、厦门负责项目施工管理。1996年,公司的领导派詹应云去大连参加了工程项目经理的培训,回来后詹应云很快就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解决了不少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
本来老班长很希望詹应云能接他的班,可是詹应云一直觉得自己年纪尚轻,应该趁现在还年轻多学一些知识和技能。在詹应云的再三恳求之下,1998年6月,组织上调詹应云到公司线路设计室,从事线路设计工作。同年,詹应云还被派往北京参加工程概预算培训,回来之后直接应用于工程设计当中。因为有了多年的线路施工经验,做起线路设计来非常有基础,所以,詹应云做出来的设计成果也比较适合现场实际和施工要求,不久詹应云在线路组里面担任了负责线路设计的小组长。
1999年6月,配电工程班的班长要退休了,詹应云从线路设计室调到配电工程班担任了班长。2001年4月,在詹应云当了2年班长之后,詹应云又回到工程公司担任了项目室主任。当时,正是农网改造的高峰期,项目多,人员紧,事情比较多,压力比较大。詹应云只好带头自己做,从前期的施工交底,现场的定位,材料订货,到施工过程的安全质量把关,工程的竣工结算等等都亲自把关。烤烟收获季节,大湖、曹远、小陶、上坪的农民因为烤烟需要稳定的电源,接到施工任务的时候已经很迟了,时间紧、任务重,可是为了不误农时,他总是白天看现场,连夜拟出定货清单,并亲自参与订货和安装、调试。尽管那时的工作很忙,但是詹应云总是加班加点,努力完成本职工作。
2003年,詹应云被任命为工程公司经理助理,除了涉及生产管理外,詹应云再公司的经营管理方面也参与出谋划策。从那时开始,詹应云逐步对公司的全盘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2004年,詹应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战“桑美”,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
詹应云说:“我参加工作15年来一直不断努力学习,而这契而不舍的学习动力来自于自己对工作,对家庭和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在实际工作中,詹应云同样有着高度的责任感,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把它做好。
2006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在闽浙边界登陆后,挟带着17级以上风力直扑福建省福鼎市,台风中心在福鼎盘旋了整整5个小时之久。台风所过之处,房屋倒塌,渔船翻沉,粗壮的树木被连根拔起,同时也给福鼎电网带来毁灭性的破坏。为了帮助福鼎市尽快恢复电网重建任务,8月16日,永安供电局组织12名抢险队员组成了抗洪抢险突击队,于当天13时出发赶赴福鼎。那时,詹应云刚被任命为工程公司副经理,组织上让詹应云担任这支抢险突击队的队长。当晚22时20分抢险突击队到达福鼎市,一下车,詹应云和班长吴庆星就马不停蹄前往设在福鼎市的三明电业局抢险指挥部接受电网抢险任务。
叠石线是叠石镇的10KV供电主干线路,承载着全镇企业、居民的生产、生活用电负荷。这次台风,叠石线是重灾区,从叠石镇到贯岭镇的40基电杆中,就有19基电杆在此次台风中完全断裂,且大部分分布在山上,加上天气恶劣,抢修施工难度非常大。但是詹应云带领的突击队员们充分发扬电力工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终于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抢修任务。就以8月20日这天来说,这天,詹应云和他的队员们根据三明电业局指挥部的命令,又承担起了福鼎市贯岭镇马洋内、西山后岚、岭头弯3个自然村电网重建工作。马洋内、西山后岚、岭头弯地处福鼎市贯岭镇的边远村庄,道路狭小,给行车带来了很大难度。这3个自然村分别只有5户、3户和9户人家。为了使当地村民早日用上电,当日上午,突击队勘查了以上3处电网抢修现场。下午,大家就立刻投入到重建工作中。根据勘查情况,詹应云把队伍分成2组,一组承担马洋内A10-5#,A10-7#两处断杆的抬杆以及立杆工作;另一组承担岭头弯B04-20-1处断杆及B04-9至B04-14断线修复工作。由于狂风暴雨刮断了树木,挡住了道路,有的地方则因为洪水破坏了沟渠和道路,加上当地农民人手不足,抬电杆的任务尤为艰难和繁重,为了确保线路早日修复,队长詹应云主动带领队员们加入了抬电杆的行列。这天下午15时20分,突然下起了大阵雨,这给抢修施工造成了很大困难。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让村民们早日用上电,全体抢修队员冒着暴雨继续坚持工作。一直至傍晚18时30分,2处抢修施工地点才完成了预定的电网重建任务。
这次抢修,时间紧,任务重,全体队员都做到了“识大体,顾大局”,大家都发扬了“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早出晚归,中午吃饭在工地,其中的班长吴庆星,他总是冲锋在前,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作为班长的他不仅要与詹应云这个吃苦队长一起进行勘测现场,分析施工的安全点,做好安全措施,还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任务具体分解到每个班员,带领班员保质保量完成三明电业局抢险指挥部下达的任务。而詹应云自己,也必须付出常人难以想像的努力。白天,詹应云要做好现场勘查,分析抢修施工中危险点,并及时组织材料,而且经常和队员们一起参加抬电杆、立杆、放线、紧线等具体工作,晚上别人休息去了,詹应云还要到指挥部去参加信息反馈会,回来后还要讨论布置第2天的工作。那段日子虽然不长,但是艰苦异常,那时詹应云的脑海里时常想这样告诫自己:“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是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正是因为天灾破坏了福鼎的电网,灾区人民需要我们,组织上才把我们派到这里,只要能够让灾区人民早日恢复供电,我和队员们苦一点不算啥”。正是因为有了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永安供电局抢险突击队圆满地完成了驰援福鼎抗击桑美的电网重建工作。
抗冰保电和工作生产詹应云都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08年1月25日至26日,强冷空气袭击了福建省南平境内的浦城、光泽、邵武、武夷山,以及三明地区建宁、泰宁、宁化等北部地区,导致电力线路发生覆冰灾害,造成闽北电网电杆倒杆,线路停运。为了支援灾区人民抗冰救灾,尽快修复受灾电力线路,自1月29日起,永安供电局先后派出了3支由党员和职工组成的抢修队伍,奔赴建宁县里心镇,负责建宁县里心镇的三条10千伏线路的抢修,作为送变电分公司副经理的詹应云是1月31日从永安来到建宁的。那次,詹应云去建宁的线路是永安、明溪、清流、宁化、建宁。途经清流时,詹应云看到路上的积雪已经很大,心想这次自己的老家泰宁恐怕也会受灾,于是拿起手机给老家父母打了电话,还好当时的电话还会通,家里人告诉詹应云,老家泰宁这次也遭冰灾了,雪下得很大,已经停电两天了。当时的詹应云曾想:“要是这时自己能在老家,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乡亲们排忧解难该有多好啊”。不过,詹应云又转念一想:“有党和政府的领导,组织上也会安排好泰宁的抗冰保供电工作,这次抗灾,自己的任务是做好建宁里心镇的抗冰保电工作,如果大家都树立‘全国一盘棋’的思想,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再大的困难也会被克服的”。
在建宁期间,詹应云们战严寒,斗风雪,克服了许多令人难以想像的困难。詹应云印象较深的是,大年三十那一天。由于当地有“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风俗,这时,一些想家心切的队员们对詹应云说:“让我们回家过年吧,哪怕就是吃一餐年夜饭,初一我们就归队,初二就开始干活”。对面队员们的这些请求,同样也会想家的詹应云只能以身作则,当天傍晚,詹应云逐个驻点驻地挨个宿舍去做工作,詹应云对队员们说:“我也很想家,可是抗冰保电的任务重,时间紧,我们只能服从指挥部安排。这里,距我的老家只60多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就在中午,我母亲也曾打电话,约我回去吃个年夜饭,但是,我们不能走,相信我和我们的亲人会理解并支持我们的”。詹应云的一番话,使队员们打消了回家的念头。当天晚上,詹应云与队员们在建宁县政府同吃年夜饭,过了一个特殊的除夕夜。翌日上午放假半天,恰巧这时来了一车电杆,为了让队员们能够得到休息,詹应云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队员,而是和副队长一起去现场配合卸完电杆。
艰难困苦中,抗冰抢险队员们就象当年的红军:印着“永安供电局党员‘一带二’突击队”和“抗冰抢险工人先锋号”等类似字眼的鲜红旗帜始终高高飘扬在抗冰保电工地上。作为党员的詹应云始终坚持在现场抢修第一线战斗,为缩短上山抢修的路程,就近租用民房和废弃房屋,在冰冷的水泥地上打地铺;为缩短吃饭时间,中午就在现场吃早已冷却的盒饭和矿泉水……抗美援朝时期,一个苹果在防炮洞中的8位志愿军战士手中传来传去,尽管干渴得很厉害,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战士谁也舍不得吃它。由于条件有限,在建宁县里心镇双溪村打地铺的永安供电局抢修队员们每人手里只有一床军棉被和一条垫单,下面是成捆稻草,夜里,詹应云听到刚参加工作的队员小王冷得牙齿咯咯响,詹应云主动将自己的一条毛毯给小王垫上,自己裹着着厚军衣将就了一夜。
建宁抗冰保供电期间,抗冰抢险队员们克服了气候寒冷、抢修时间紧迫、抢修工作量等困难,提前完成了里心镇10千伏的镇直线,包括它的直线和低压台区,总共架设了400余根电杆,高压线路的总长度约24公里,低压线路15公里,总共恢复了15个变压器的送电,共解决了近2000户人家村民的用电。至3月5日全部参与抗冰抢修人员安全返回。
在建宁抗冰保供电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耽误了永安供电局送变电分公司在220kV永平线开断进黄历变工程、新建增田变~坑边II回、万年110kV线路工程、220kV永平线等3条线路增容改造工程及永武高速公路移杆改线、火电厂II期扩建移杆改线等一批重要业扩项目的施工,为了努力做到让用户满意,让政府放心,从建宁返回的第二天,詹应云和队员们又立即投入到永平线等三条220千伏线路增容改造工程及以上重要业扩项目的施工中。
2008年6月,因工作需要,詹应云调入配电部从事部门管理工作,经过半年时间的努力,詹应云调整并理顺了操作抢修班、配电维护班、电气电缆班的班组职责及人员,使以上班组更好地开展配电设备维护、检修、操作、抢修等工作;同时紧抓安全基础工作,以部门月度及周生产计划管理为平台,从“两票”培训、安全工器具管理、员工基本操作技能培训等方面入手,努力提高部门安全管理水平;认真实施2008年配网改造项目,经常深入现场指导配改项目的安全、质量,2008年共完成配网改造资金三千多万的项目管理;积极督促配电带电作业的开展,在常规带电作业项目中始终坚持“能带不停”,2008年共安全开展带电作业68次,为提高配电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难忘的是,2008年8月18日,奥运保供电期间,由于连日高温,加上居民用电量骤增,造成10千伏兴永I线过负荷,位于永安市北门桥通往三明方向约100米的环网柜HWJ内的六氟化硫开关绝缘气体发生了膨胀泄漏,当时,为了确保市民能正常收看奥运节目,詹应云和同事们采用了零点作业方法,利用凌晨1点到6点的时间停电更换了故障设备,及时恢复供电,,确保了市民正常收看奥运节目,受到了各级新闻媒体和市民的好评。
由于詹应云工作努力,认真负责,2006年詹应云被省公司授予“抗桑美保供电先进个人”;2007年,詹应云被三明电业局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2008年,詹应云被省公司授予“抗冰抢险保供电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