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超越"打杂"、"观摩" 见习大学生化解世界性难题
转自: 时间:2009年05月15日09:13

    四川移动公司通过探索发现,只要方法得当,大学生就业见习的成果远远超越“打杂”、“观摩”的层面

    5月5日,记者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四川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川移动公司”)获悉,由一群见习大学生和该公司正式员工打造的成果——《服务危机管理体系》,刚刚获得了中国移动通信集团的管理创新奖。

    鼓励大学生参加就业见习,提高就业竞争力,缓解就业压力,是目前共青团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些单位认为,就业见习无非是让大学生来打打杂、观摩观摩。而四川移动公司通过探索发现,只要方法得当,就业见习的成果远远超越“打杂”、“观摩”的层面。

     5月13日,首批入驻天财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的4个大学生创业团队一起亮相。当日,天津市首个高校大学生创业服务机构——天财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企业孵化、企业融资等服务。目前,首批大学生创业团队已入驻实训基地,内容涵盖餐饮服务、汽车维护、商贸物流和文化创意等诸多领域。 新华社发(李想 摄)

    实习生上岗头件事是“挑毛病”

    走进四川移动公司客户服务中心的办公大楼,姚方亮没想到,自己的实习经历是从给公司挑毛病开始。他更没想到的是,自己真正介入业务,起步于和一个正式员工面红耳赤的争论。

    姚方亮是电子科技大学的2006级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2008年6月,在看到学校团委发出四川移动公司招收见习生的消息后,他很快递交了简历。四川大学2006级国际贸易专业研究生罗娜,也抱着学习的态度,向学校团委申请参加见习。

    作为四川省首批“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08年7月底,四川移动公司迎来了首批192名大学生,见习时间为3个月。公司每月为每人提供600元补贴,并为每人购买了保额为10万元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提起开展大学生就业见习工作的初衷,四川移动公司总经理李华告诉记者,公司发展到今天,需要创新思维,探索人才培养引进新模式,将企业提供实习机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提早发现并引进人才有机结合起来。

    就业见习的焦点,锁定为四川移动公司的客户服务中心,因为在这里率先探索了“项目管理”的见习新模式。

    姚方亮、罗娜和其他23名见习生组成了一个学习班,选出班长、副班长、学习委员各一名,负责见习阶段的班级会议、专题学习、阶段小结等事务。

    见习的前两周,这25名见习生被分成5个小组,分别进入客服中心的5个部门进行走访,任务是给工作挑毛病。然后每过两三天就换到另一个部门继续走访。

    “一进公司就来挑毛病,和传统的观摩、打杂型实习大不一样,我有点措手不及。”姚方亮回忆说,为了能挑出毛病,自己不断地向正式员工提问,了解工作的每一个细节。

    “成立学习班,并且自己选出班干部,就是让大家学会自我管理。”客户服务中心的副总经理张静说,“给各部门挑毛病,是为了让他们了解客户服务中心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后,从个人的角度提出一些新想法,看看自己能为企业做什么。”

    两周后,见习生都已经走遍了五个部门。按照“项目管理”的见习计划,客户服务中心组建了为期一个月的“四川移动客户满意提升项目组 ”,见习生和正式员工各有20多人,下设3个课题组,分别是“呼叫中心资源合理化配置课题组”、“客户服务质量提升课题组”、“多渠道联动服务营销体系课题组”。

    一个月的课题组结束之后,大学生们进入一线岗位,在剩下的一个多月见习时间里,把课题组的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检验成果是否能解决问题。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