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500千伏线路首次利用机器人进行试验性巡视
本网通讯员 周芙 报道
5月15日,位于福建泉州的500千伏厦泉Ⅰ回线路72号塔基现场,一个机器人正用两只带滑轮的长“手臂”从杆塔顶端沿着地线爬行。这是福建500千伏线路首次利用机器人进行试验性巡视,为将来的大面积推广使用积累了实战经验。
利用机器人巡线是福建省电力公司的重点科技项目之一。由于输电设备长期暴露在野外,受到持续的机械张力、电气闪络、材料老化的影响易产生断股、磨损、腐蚀等损伤,所以必须进行定期巡视检查和检修,但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给超高压线路的运行、维护和检修带来多种困难。多年来,福建公司普遍采用的是人工巡线法,但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多,效率较低,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2008年,福建公司首次采用了直升飞机巡线,虽然取得了预期效果,但因成本高,受天气因素影响大,难以普遍推广。经过综合比较,福建公司结合线路分布的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因素,联合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国家机器人重点实验室研发巡线机器人。
“我们计划使机器人的平均爬线速度达到每小时1-2.5公里,一次持续工作8小时。这将比人工巡线的效率高几倍,省钱近百万。”据该项目的责任单位厦门超高压局局长王智敏介绍,机器人带着滑轮的“手臂”能在输电线路上行走自如,遇到障碍物时能自动调整“手臂”翻越,行走时摄像头可以180度旋转,实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并能利用携带的传感仪器使用视觉检测等技术对杆塔、导线及绝缘子、线路金具、线路通道等实施检测,将拍摄的结果回传到地面监控台或储存在硬盘里,便于指导后期的人工检修。
据介绍,线路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可以减轻工人“千里巡线”的劳动强度,降低超高压输电的运行维护成本,还可以提高巡检作业的质量和科学管理技术水平,对于增强电力生产自动化综合能力,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机器人巡线项目已进入现场试验阶段,并仍在不断改造和完善中。
【相关资料】
作为福建公司机器人巡线项目的责任和试点单位,厦门超高压局结合生产实际开展了科学细致的研发试验。
以该局管辖的闽西南超高压电网为例:该局共有超高压线路约976公里,途径高山大岭的达90%以上。假如利用直升飞机巡线,仅巡一个全程就需耗费近200余万元,并易受恶劣气候条件的限制;若采用人工巡线,按两人一组,每组巡视3公里计算,一年的巡视费用约234万元,而采用巡线机器人巡视,3人一组操作设备,平均每天巡视10公里,每年可节省约9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