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受实惠农民接受省内媒体采访。
本网讯 通讯员 陈裕成 郭东福 王世民 报道 6月11日,由新华社福建分社、中国新闻社福建分社、法制日报福建记者站、福建日报、福建人民广播电台、福建电视台新闻中心、东南新闻网、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等9家重点媒体记者组成的人大采访团实地参观了卓岐村,纷纷将镜头和话筒对准这个国家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的“示范村”,聚焦卓岐村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带来的崭新变化。 卓岐村是个典型的侨村,全村有762户3200多人,海水养殖业较为发达,紫菜、海蛎等海产品成为村民的一大经济收入来源。该村是龙海市建成的第一批新农村电气化“示范村”,于2007年11月通过验收。顺着村里整洁宽阔的村道,两旁是错落有致的别墅,望着一根根新立的水泥电杆,一条条闪亮的高低压线和崭新的变压器,当地干部群众个个赞不绝口。记者们跟随村干部沿着新线路走了一圈,居民小区内的各种电力设施簇新齐全;在村务公开栏上面对用电电价、收费标准、服务程序进行了公开。漳州市人大代表、该村党委书记王晋江告诉记者:“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改造,不但满足了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而且使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我们村的用电量翻了两倍,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空调、冰箱、电视等电器,电气化建设带给卓歧村的,不仅仅是充足、稳定的电力供应,它还促进了我们侨村的和谐发展,去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亿8千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近6千元左右。”令记者们惊叹不已, 该供电公司总经理方鹏飞介绍:自2007年以来,公司共投入1700多万元专项资金,对6个乡镇、82个行政村进行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近50万农民享受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带来的实惠。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农村低压配网建设与改造工作,重点对农村电网存在的双电源、容载比、线损高、电压低与进接户线过细等薄弱环节进行改造,尤其是加大对农村进接户线的整改力度,安装规格统一的电能表箱,消除局部配网“卡脖子”现象,确保农村居民用上“放心电”,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龙海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了省、市、县三级考评验收,成为我省首批新农村电气化县。按照龙海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至“十一五”期末,龙海市另外8个乡镇也将达到“新农村电气化镇”标准,到时龙海市全部农民都能分享到新农村电气化带来的实惠。
(编辑:龚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