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华电乌溪江水力发电厂一次班,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这是个阳光的生产一线班组集体。这个敢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先锋团队,用他们辛勤的心血和汗水,创造出了“先锋”业绩。在2006年至2008年的 3年里,完成急难险重的工作项目32项,安全生产无事故,捧回了浙江省电力系统创建学习型组织示范班组、全国劳服企业、小企业优秀质量“信得过”班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质量“信得过”班组、浙江省电力行业优秀班组、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班组等荣誉。
敢打硬仗 勇当先锋
2008年年初,罕见的连续暴雪冰冻之后,地处浙西深山区的该厂湖南镇电站被冰雪彻底包裹。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冰雪灾害,在抗灾保电的关键时刻,一次班成员本着“灾情就是命令,责任重于泰山”的信念向灾害亮剑出击。他们放弃了包括春节在内的所有假期,每天对户外的开关、变压器等设备至少巡回检查四次。在黄坛口电站的该班员工,冒着漫天飞舞的冰雪,手持令克棒敲打清除户外设备上长达二三十厘米的冰挂,与冰雪灾害展开了艰苦的抗争。2月2日一大早,猛烈的暴雪压倒了湖南镇电站进厂公路旁碗口粗的树木,被压垮了的树木横倒在进厂公路上。路边山坡上大大小小的乱石经冰冻加速风化,也纷纷滚落到进厂公路上,生产通道受阻。为开辟一条进出厂房的畅通无阻的通道,该班的娄晓云、崔巍等员工,拿上砍柴刀、铁锹、绳子等工具,加入抗冰雪保发电的行列,清理起进厂公路上横七竖八的树木和乱石。他们打通了进厂公路后,再次主动请缨,去清除坝后厂房公路上的缆索桥上的冰雪。横跨乌溪江的缆索桥长300多米,桥上积雪已冻成五六厘米厚的冰层,又硬又滑。刺骨寒风裹挟着大片的雪花袭来,喘气都得背着风向。上桥除冰,一不小心就滑倒摔个跟头。他们咬牙坚持清扫。清除了冰雪,再在桥面铺上草垫,直到坝后厂房通行无阻。
2008年7月24日,正是迎奥运保发电的关键时期,又是迎峰度夏的用电高峰时刻。这天傍晚五点,湖南镇电站一号主变C相低压引线检测到温度过高,需立即进行抢修,排除缺陷。该班副班长尹迎春带着吴志勇、王勇等几个员工,连晚饭都顾不上吃,立即投入抢修。当时主变压器温度有60多度,热得烫人。他们在闷热如蒸笼的1号主变室里挥汗如雨地工作,又热又饿,汗水湿透了橘红色的工作服。他们连续苦干4个小时,终于排除了缺陷,确保了设备尽早投运。
湖南镇电站五号机定子线棒缺陷处理,是一场硬仗。由于工期很紧,班长李培尧把工作人员分成两拨轮流上阵,一拨累了下来休息,一拨接着顶上去干。他们连续半个多月每天工作到深夜。中饭、晚饭都在现场吃,累了就和着连体工作服随便找个地方靠一靠,打个盹。大家在“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班组传统精神鼓舞下,安全优质地完成了120根线棒的更换工作,提前20天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打了个漂亮的胜仗。新安江电厂来指导线棒更换的师傅们见状竖起了大拇指,直夸他们个个都是“劳模”。
管理创新 赢在细节
李培尧是个爱整洁的班长,别看他在工作现场经常穿着油渍麻花的工作服,得空他就找块布擦擦皮鞋上的尘土。他带出了一次班整洁而井井有序的班容班貌,于细微之处见精神。
走进他们班组,办公桌和物品井然有序,安全帽挂成齐齐的一溜,俗称娃娃衣的连体工作衣,定置摆放,俨然一幅“标准化作业图”。翻翻班组管理台帐,各种设备的技术数据、工作记录、有关图纸、各类文件齐全,书写清楚规范。
为节能降耗,提高工作效率,他们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将其融进日常的工作细节中。主变大修按检修规定,主变油全部抽空后在湿度65度时,主变空油时间不能超过8小时,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不停地抽油,滤油,然后连夜打回主变,频繁地拆装滤油机进出油管,不仅工人们来来回回疲于奔命,而且漏出的变压器油造成浪费,还污染了环境。2008年,他们为减少变压器油消耗,提高工作效率,成立了攻关小组。大伙集思广益,现场讨论,图纸画了一稿又一稿,最终在滤油机及管道上加装了两个三通,五个球阀,通过操作球阀来控制主变的抽油和进油,不再频繁地拆装进出油管,避免油在拆装管道中的跑冒滴漏。当年湖南镇电站3号主变大修中,他们成功实施了此项创新措施,消除了变压器油浪费现象,高效环保。为此,获得了厂部嘉奖。
安全生产,一个细节或许就是成败的关键。湖南镇电站10.5千伏母线道,因电磁感应形成“涡流和环流”从而产生热量和电量损耗,自1979年电站投产以来,每到夏季大发电时节,不仅环境温度高,加上母线和遮栏因电磁感的发热,温度竞高达50℃以上,对人身和设备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多年来,专业人员和一次班为解决这个“老大难”,想了多种办法,如加强母线道通风等,但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彻底消除此项设备缺陷,他们和专业人员群策群力,通过借鉴厂家和兄弟单位经验,提出采用非导磁材料来重新制作遮栏,并将遮栏高度从1700毫米增加到2200毫米。2008年11月,一次班安装制作了新遮拦。就凭着更换遮拦材料,并将其提高50厘米这样一个细节,遮栏高度偏低、母线道发热严重的多年痼疾,一朝根除。
先锋团队 “和谐之家”
“我们一次班是个‘大家’”。这是班长李培尧常说的一句话。
在繁重的工作中,经常出现工期长、强度大的情景,当员工身心疲惫的时候,往往也是安全意识松弛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李培尧就拖着同样疲劳的身体,兄长般地“唠叨”起来,叮嘱班组成员安全生产这根弦不能松。无论大修小修,无论工作多忙,现场的每一个检修点,他都尽可能地走到,保证工作现场的安全措施和技术措施落实到位。平时的工作中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员工不能违反的他首先从自身做起。他常说“只有‘大家’安全了,我们每个人的‘小家’就幸福了。安全一定要摆在第一位置,如果保证不了安全,宁可停工不干”。
该班的工作记录本上附着一张“联络图”,记载着19个班员的联系电话,据说这已经是第8个版本了。“联络图”可以根据员工变动而一再改版,但正如员工王勇所说,“我们一次班互帮互助这个老传统一直没丢。”谁家有难事,大家伸手帮一把;员工家有红白喜事,大伙或前去祝贺,或上门帮忙;大家在一起的时间比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还多,彼此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不是家人亲如家人。班里有位老师傅家庭困难,思想包袱重。逢年过节,即使再忙,班长也要到这位师傅家中去看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排解思想包袱。班组成员青工多,工作经验欠缺,但思想活跃,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快,李培尧和老师傅们就积极引导青工立足岗位钻研技术,同时创造各种机会加紧青工培训,使他们尽早掌握检修技能,能够独挡一面。
班员们都说:“我们一次班的兄弟们都是好样的,再苦再累,一有任务,都会挺身而出,要说没有怨言,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兄弟们都能够任劳任怨,以大局为重,以厂为家。”
“我还能坚持,我要去现场看看!”被大家拖进医院检查的副班长尹迎春还念叨着湖南镇电站五号机的增容改造工作。他已经记不清自己在5号机旁干了多少个日夜,也记不清有多少个节假日没有和家人团聚了。只要5号机一天没上去,他的心头就总像悬着沉重的石头,永远也睡不踏实,食不甘味。5号机的改造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连续高强度的工作让这个钢铁汉子病倒了。兄弟们拉着他去附近镇上卫生院挂了盐水,打完点滴他就返回工作现场。当疼痛再次袭来时,兄弟们架着他上了值班车,到衢州市医院检查身体。医生嘱咐他做全面检查,他却跟医生说“等我们厂五号机上来了,我再来检查。”为了让他安心地在医院养病,班长李培尧和几位班员连夜陪着他作了各种身体检查。一次班这个先锋团队、和谐的员工“家庭”,就是这样凝聚起全班员工的心,在艰巨繁重的任务面前,用大家的智慧和双手搭起通往胜利的桥梁,在一次次的互帮互助中,克难攻坚,完成任务,展现出工人先锋号的亮丽风采。
获得华电集团公司“工人先锋号”荣誉的一次班如今又踏上了新征途。他们深知“工人先锋号”不仅是荣誉,更是责任。他们庄重承诺,“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把它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