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回物资转运的最长山路

云广线路33标段小运距离特别远,困难特别大。
当前,云广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建设正在向着6月15日全线贯通的目标全力冲刺。在处于广宁境内大山区的施工工地,云广直流线路工程33标段——青海送变电工程公司项目经理牛鑫介绍,他们投入1400余人、运输车辆40余台、骡马400多匹,轮班施工日夜鏖战,从严把好安全、质量关,千方百计加快施工进度,竭尽全力确保实现6月15日全线贯通的目标工期。6月6日、7日,我随他们亲身体验了工程建设中的甘苦滋味,“潇洒”走了一回物资转运的最长山路。 6月7日这天,我5:30起床,近6:20吃过早饭和牛鑫乘车出发。 山区路况很差,颠簸了26公里后,我们来到了肇庆市广宁县洲仔镇罗塘村。 再要进山,就只能步行了,路太窄,只有拖拉机才能勉强找个宽一些的地方错车。近7:30,负责物资转运的队长张建军带领我们出发了。 张建军边走边介绍,他和几位同事都是5月中旬从新疆其它工地调过来支援这里的。因为种种原因,这里线路经过了两次改线,工程量巨增。现在共有13基铁塔同时施工,合计混凝土浇铸量1477立方米,石料、塔材等运输重量4420余吨。 “这条路实在是太重要了,大卡车进不来,物资要卸下来再转运,一多半的物资要经过这里转运。”张建军一边指挥几个民工修路一边介绍,“现在得尽量把路面填修平整,一方面保证运输快速通畅,一方面确保人车安全,关键时候更不能翻车。我们专门安排了40多人修路。前几天下大雨的时候,路面被轧成了稀泥。我们就铲掉稀泥,露出干土;反复几次后,路面就比原来低出了近一尺。山上渗下来的水多、太湿的地方我们就铺上石子,一共铺了约200多立方米的石子。” 今天是多云天气,但气温高、闷热。山路又是上坡,不多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休息了两次,两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抵达了处于一个山脚下的物资转运站。 转运站分为两个地方,一个依靠骡马转运沙子,一个依靠索道转运塔材和石子。前者小,狭长约40平方米;后者大,方圆约100多平方米。 在大的转运站,几十名施工人员在忙碌着,拉动索道的柴油机在“突突突”地吼叫着。施工人员有的在卸下拖拉机运来的石子,有的在搬运塔材,有的把塔材打捆装上索道运上山。 一位四川籍工人介绍,他们一般是早晨5点多天一亮就开始干活,晚上7点多天黑了才收工。他指着远处山上说,浇注基础的往往干通宵。 抬头看,只见山上横着还有一条索道在运输塔材。牛鑫介绍说:“这是咱们今天见到的第三条索道。我们一共搭建了10多条共计7公里多长的索道。索道可以运输石子和小的塔材等等。大的主材还是得靠人抬,最远的要运到H6号塔,约4公里,运上山约4个小时;最近的也要1个小时。” 在小的转运站,十几个民工轮流给骡马装沙子,几十匹骡马排队进出,训练有素、秩序井然。骡马也是像人一样,天一亮就开始干活,天黑了才收工。上午驮得多,近100公斤,来回趟数多一些;下午驮得少一些,来回趟数也要少。 这个“马帮”的一位青年人介绍说,这些天骡马们也累坏了,400多匹骡马累伤摔伤的就有10多匹。可别小看了这些骡马,电力工程建设往往离不开它们,它们可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的。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再上山。据了解,山上工地有的在浇注铁塔基础,有的在搬运塔材准备组塔。不一样的是工程进度,一样的都是热火朝天、快马加鞭。 下山时路本该好走一些,但下雨了。没有想到会下雨,我们没有准备雨具。我们急于赶路,虽然避了两次雨,但还是被淋成了“落汤鸡”。 中午12点多,我们原路返回,在雨中回到越野车上。屈指算来,来回行程近18公里。这是我工作中步行最远的一次,也是所见到的电力工程建设中物资转运的最长“小运”距离。

施工人员在更换牵引绳转盘,提前做好架线准备工作。
(编辑:龚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