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烟气脱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脱硝试点进入规划
6月3日,在第十一届国际环保产业展览会暨环保产业报告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环保处处长赵鹏高说:“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烟气脱硝的经济政策和电价政策,并于今年开展试点工作。”
回首我国环保发展历程,政策的激励和保障作用不言而喻。在脱硫电价政策的激励下,我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硫减排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鉴于此,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环保部考虑通过相应的经济杠杆继续推进电力行业脱硝工作深入开展”。
“是否需要强制脱硝,需要综合考虑。”业内专家对记者说,“脱硝不仅仅是新型环保技术,还要考虑电力企业的经济成本和相应的财政投入。”
搞环保 很差钱
2007年以来,我国电力行业脱硫治理成绩不俗,其背后的一个重要支撑就是电价优惠政策。
根据200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疏导电价矛盾规范电价管理的通知》中的规定,安装脱硫设施的燃煤机组上网电价要比未安装脱硫设施的机组每千瓦时高出1.5分钱。该政策出台后,我国脱硫机组总装机容量出现井喷式增长,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也从2007年开始转入下降轨道。由此可见,经济杠杆在环保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力量之大。
到底该补多少钱?
搞脱硝电价,已是大势所趋。到底该补多少钱?却是众说纷纭。对于业内,这是一个牵扯到很多因素,也决定着多方利益的关键数字。为了探个究竟,记者走进拥有全国首批脱硝机组的湖南华电长沙发电有限公司,听到了业主方的声音。
距离长沙市区约40千米的长沙发电公司,现运行两台60万千瓦超临界火电机组,工程总投资50.9亿元,有15.4%用于环保设施建设,于2008年6月23日通过国家环保部环保竣工验收。投运以来,该公司1号机组脱硫效率97.5%,脱硝效率52.3%;2号机组脱硫效率97.8%,脱硝效率52.2%,均超过设计值。可以说,环保是该公司的一大亮点,也是不小的经济压力。
该公司总经理李又红给记者算了一笔账:“长沙电厂脱硝设施总投资为15100万元,其中设备费13800万元,安装、土建费1300万元,其他费用900万元,年折旧费1006万元(按运行15年计算)。脱硝系统年运行费2100万元,包括催化剂更换费900万元(按每四年更换一次催化剂折算),还原剂(氨)消耗费800万元,运行人员费用100万元,运行能源消耗费用300万元。由于脱硝系统初期建设投资的1.51亿元资金,全部源自银行贷款,每年增加财务费用约924万元(15100万×6.12%,按降低后贷款利率折算)。如此算下来,脱硝设施的建设运行给我们厂新增加的成本费用大概4030万元。另外,湖南省年火电机组平均利用小时普遍不高。2009年湖南省经济委员会给我们下达的电量计划,仅维持在3100小时左右。最后算下来,每度电成本增加1.3分应该是一个基本价格。考虑到不同煤质和脱硝设备运行情况,数字还会有所变化。如果燃烧的是劣质煤,要达到环保要求,就得投入更多的费用来脱硫、脱硝,不仅增加运行成本,也让环保设备面临更高挑战。如果后续项目脱硫、脱硝系统设计裕度加大,也必然会导致项目初期投资的提高。”
通过这个粗略的计算,我们或许可以看到脱硝电价的冰山一角。另外,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王志轩也在一直呼吁:“制定脱硫、脱硝电价,要针对全国各个地区不同的生产情况,给予区别对待。目前的‘一刀切’定价,会造成有的电厂‘吃不饱’,有的电厂有富裕的情况。”
不管价格如何定,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发电行业已经进入了微利甚至是负利润时代,已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局面下,如果脱硝的经济负担不能得到有效削减,不仅企业的环保热情难以有效发挥,而且火电厂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受到影响。
机制配套要加速
根据《节能发电调度办法(试行)》、《节能发电调度试点工作方案》和《节能发电调度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我国已在贵州、四川、广东、江苏和河南五个省份开展节能发电调度试点。
对此,李又红对记者说:“我们很期待这个政策的推广,让环保、高效的机组多发电,一方面可以提升清洁电力的比重,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环保机组的利用小时数,帮助企业扭亏为盈。”
作为发电企业,要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追求经济效益是根本出路。在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用经济头脑来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成了大多数企业的必然选择。无疑,要调动企业开展节能减排和废弃物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就必须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某厂生产厂长对记者说:“对于火电企业,开展节能工作的积极性肯定比较高。为什么?节能是从现有的成本中省钱啊。直接收益立刻就可以看到。搞减排就不然,具有一定的被动性。原因也很简单,减排要花钱啊,而且是不断地投入。”
由此可见,要进一步提高火电企业减排的积极性,必须建立起更加符合企业和社会利益的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