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加快集团战略转型
——对话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
上半年,在电煤价格高位运行,受金融危机影响社会用电量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作为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中电投如何应对,交出了怎样的答卷?7月12日,在中电投年中工作会议即将召开之际,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近年来,在电煤价格高企的情况下,中电投的结构优势得到了业界的高度关注,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陆启洲:中电投确实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结构特点。一直以来,集团公司党组在发展问题上有一个共识:发展是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企业不能盲目追求规模上做大,必须认真统筹规模、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并十分注重各产业的协同发展。近年来,中电投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电源结构调整;二是产业结构调整。
电源结构调整方面,中电投坚持低碳发展、清洁发展。截至6月底,中电投水电装机容量达1213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占到总容量的22%,在五大发电集团中居第一位。从投资的方向看,1至6月份,中电投核电、水电、新能源投资占电力项目的44%,将来清洁能源的投资比例还会更大幅度地提高。到2015年和2020年,中电投清洁能源比例将分别提高到25%和50%,我们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发展规划,正在推进和实施。
中电投的另一个结构优势是核电,我们是国内具有核电控股建设开发资质的三大运营商之一,山东海阳核电一期工程将于8月底开工,这个项目是我国第三代核电AP1000自主化依托项目,国家对我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海阳核电规划建设6台125万千瓦机组,机组投产后发电量接近三峡电站,将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核电站。同时,共同控股建设的红沿河一期工程已提前开始核岛安装,随着国家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实施,中电投将迎来核电发展的黄金时期。
记者:您刚才讲第二个调整是产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那些方面?
陆启洲:中电投组建初,百分之百是电力资产。而到今年上半年,我们的煤炭产能达到4320万吨;电解铝产量45.25万吨,中电投已成为央企第三大煤炭生产企业和国内第二大电解铝生产企业。同时,我们正在推进蒙东、宁夏、青海、贵州、新疆、黑龙江六大产业集群建设,中电投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我认为,必须背靠资源,面向市场,结合实际推进,不能拍脑袋。中电投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是以电为核心,煤为基础,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这里我特别强调协同发展,比如,我们在黄河上游实施水-电-铝产业链协同发展,为什么走这样的路子?因为黄河上游水电资源丰富、电价较低,发展高载能电解铝能够消纳富余电量,不仅增加了水电的发电量,也使电解铝获得了成本优势和比较优势,同时,打通水-电-铝产业链有利于专业化协作,并降低各个链条之间的交易成本,这完全符合国家有关金属产业振兴规划的要求。
再比如大东北区域的结构调整,我们依托蒙东85亿吨的煤炭资源,打造煤-电-铝产业链。为什么要这样搞?因为蒙东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如何发挥煤炭的基础性作用,要看区域和资源的实际情况。蒙东煤炭以褐煤为主,发热量较低,我们建坑口电厂,实现资源就地转化,电力如何消纳?我们发展高载能电解铝产业,这样就形成了煤-电-铝产业链,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抗风险能力提高了,成本也降下来了。
蒙东的中、高热值煤如何利用?我们有序推动煤-电-铝产业与现代物流的整合与衔接,通过对煤炭提质把它送到一次能源资源较少的华中、华南和华东地区。我们控股建设的锦州至赤峰铁路已开工建设,控股建设的锦州港也即将开工,最终将与我们已建成的赤峰-大板-白音华铁路连接,这样就形成蒙东煤炭下海南运的大通道,从而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煤炭资源的配置,既有利于形成中电投煤-电-铝-路-港完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还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跨区域煤电联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这条大通道建成后,我们将拥有铁路、港口、仓储等稀缺的物流资源,可以讲,中电投未来的主营业务还要加上一个现代物流业。
记者:最近,我参加了中电投的几个会议,您多次讲中电投正处于由单一发电集团向综合能源集团转型期,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陆启洲:转型实际上是产业结构调整的结果,刚才讲,煤、电、铝已经成为中电投的三大主业,铁路、港口也在积极推进,我们的主营业务已经与刚刚组建时发生重大变化。如果从目前的产业分布讲,中电投现在已经是综合能源集团,但我们还是把目前定位为转型期,为什么这样定位?因为目前看,各个产业的规模上去了,但产业链还没有完全打通,产业间的协同还没有实现很好的衔接,各个行业企业文化的融合也要有一个过程。
记者:一般而言,转型会有很多的困难和问题,中电投由单一发电集团向综合能源集团转型的情况怎样?
陆启洲: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搞了这么年的电,管电应该说是经验比较丰富,我们的组织结构、人才结构也都是按管电设置和配备的。现在呢?不仅有煤,有铝,有物流,还要向海外发展,这些领域我们没有经验,统筹管理这些产业的经验更是缺乏。
因此,集团转型必须从组织、人才结构上进行必要的调整。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这方面的工作。从集团层面看,我们建立了专业化管理部门,配备专业化管理人才,完善专业化管理制度;人才方面,我们在利用好集团现有专业管理人才的同时,还要积极引入社会人才,提高我们的专业化管理水平。
有了专业化管理水平还不够,还必须建立集团各个产业统一协调管理的运作机制,我们现在有煤、电、铝、路、港等产业,跨行业运作需要跨行业的管理和协同。目前看,同时具有五大行业管理经验的人才,企业内没有,社会上恐怕也没有,需要我们在转型的过程中加快培养。我们还要加快提升市场化管理水平,煤炭市场已完全开放,电解铝产品高度国际化,我们长期搞电,市场化运作的经验不足,我们必须加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提升把握市场的能力,规避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这些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不足。
转型期还要进行不同产业、区域企业文化的融合。有人认为,企业文化是务虚的事情。其实,我们接触一个新的行业,首先接触的就是文化,每一个行业都有独特的文化和积淀,有一个长期以来形成的共同价值观,有一个约定俗成的管理、思想行为习惯。这几年,我们不断地进入新领域,有一个深切的体会,跨行业发展需要企业文化的融合,需要对不同产业思想、文化、制度进行认知、磨合、整合和优化,而这确实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今年电煤价格高位运行,受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发电量也下滑幅度很大,中电投集团上半年经营情况如何?
陆启洲:上半年,我们与其他发电集团一样,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电煤的问题大家都比较清楚,有一组数据可以对比一下:2007年,中电投的利润是45亿元,2008年一下就成了亏损69.5亿,巨亏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煤价格上涨。上半年,电煤价格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但还是超过了发电企业的承受能力。
机组利用小时下降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经营压力。由于发电企业存在巨额固定成本和财务费用,按照财务管理中经营杠杆和财务杠杆原理,如果发电量上涨,会使利润增长的幅度大于发电量增长的幅度;反之,如果发电量下滑,会使利润下降的幅度远远大于电量下降的幅度。上半年,发电企业的发电量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对利润的影响非常大。
记者:中电投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
陆启洲:在严峻的经营形势下,今年,中电投继续深化对标管理,全面启动了标准化管理推进年活动。我们以标准化管理为抓手,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着力提升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水平。通过强化预算管理,严格控制费用支出;加强业绩考核,传递责任和压力;重点治理亏损源,积极减亏扭亏;开展集中招标,降低采购和工程费用支出。特别是利用国家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大规模调整债务结构等措施,大幅度节约财务费用。1至6月份,我们同比减亏了6.22亿元。
记者:您怎样判断下半年发电行业运行形势?
陆启洲:六月份以来,我国社会用电量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一方面是经济运行企稳回升电力需求增加,更重要的原因是高温导致空调负荷快速攀升,有人形容空调负荷是“候鸟”,季节性影响大,这个增长不稳定。另外,下半年预计还有5000万千瓦新机投产,即使社会用电量有一定的增长,5000万千瓦新机组的产能发挥出来,可能也会造成在役机组实际发电量下降。我认为,在目前电煤价格、电价和电力市场情况下,火电行业整体扭亏有难度,但集团层面扭亏我看是有可能的,因为其他盈利产业可以弥补火电的亏损。尽管如此,火电亏损的问题还是要加快解决,否则不利于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中电投下半年的重点工作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陆启洲:我们的重点工作是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电源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集团战略转型,全面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具体工作目标讲,我们的首要任务是扭亏为盈,我们将利用集团的结构优势,充分发挥水电、煤炭、核电、金融板块的利润支撑作用,为扭亏增盈提供支持。我们正在针对火电亏损问题,进一步加强煤炭采购管理、加大小火电关停力度、开展节能改造等措施,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铝业板块的亏损比较大,我们研究制订了11项扭亏增盈措施,并逐条落实,目前电解铝生产成本实现国内领先,亏损额已呈逐月下降的趋势,6月份以来,铝锭现货价格基本能够维持在13500元/吨,基本接近电解铝平均成本价,随着下半年大用户直供推进,电解铝扭亏有一定的希望。
我们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是保稳定、保民生。这几年,中电投集团关停的小火电机组比较多,目前已经达到604万千瓦。机组关停后人员安置、资产处置等存在有许多问题,特别是人员安置难度大,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下一步,我们将通过科学发展创造更多的安置岗位,千方百计安置小火电关停企业职工,绝不将一名员工推向社会,这是中央企业重要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