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福建省将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如火如荼,既消除了用电“瓶颈”,又服务了“家电下乡”,村民们尽情地享受着电气化带来的好处。7月13日,笔者走访了全国文明村———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了解“家电下乡”后的用电情况,所见所闻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笔者走进常口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条条宽敞的水泥路布绕全村,一座座楼房整齐地排列着,新架设的电力线路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与村庄周围翠绿的湖水青山相映成趣。 笔者信步走进村民王云装修豪华的三层小楼里,只见空调、彩电、电冰箱、电饭煲等家电一应俱全。随行的该村副主任倪星财告诉笔者,村里60%农户如今都用上了这些家电。 见客人来了,小王便热情地招呼我们喝茶。了解笔者的来意后,小王激动地说:“现在用电可大不一样了,电网牢了,供电服务也好了,前几天狂风大作、暴雨如注,村里也没有停过电。” 快到中午时,小王的母亲罗大妈准备做饭。今年69岁的罗大妈,说起用电的好处,她感受颇深:“农村电网还没改造时,电是不好用,也用不起,做饭都是烧柴火,煮一餐饭要2个多小时。如今,我们也和城里人一样‘享电福’,用电饭煲蒸饭,电高压锅做汤,电磁炉炒菜,很方便,半个小时一餐饭就做好了。” 原来,今年将乐县供电公司投资20余万元,对常口村实施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将该村两台变压器容量从原来的80千伏安都增容到125千伏安,并对低压线、表下线进行了改造,新架设集束绝缘导线2.8公里,解决了供电设备过载、超载等问题,确保“家电下乡”用电需求。
“带客人过来喝擂茶!”在该村村民余晶家里,她以当地最高的待客礼节,用醇香的擂茶招待我们。我们发现她捣擂茶不再是用木棒和擂钵,而是使用电动擂茶机。余晶说:“用电动擂茶机快捷又省力,擂茶的味道一样甘醇,现在用电有了保障,很多村民都买了电动擂茶机。” “老方不在家吗?”该村副主任倪星财问。 “他在楼上玩电脑呢。”在余晶家二楼的书房里,我们见到了50开外的余晶丈夫老范,他正用那双粗糙的大手笨拙地敲击着键盘,认真查询互联网上的致富信息。老方说:“如今,有了可靠的电源,家家户户有电视看,有的也买了电脑,我经常上网看看,孩子们也能够早些学习电脑知识,缩短和城市孩子的差距。” 随后,笔者一行在该村转了一圈,看到不少农家的楼房都安装了空调,有个别人家甚至装了两、三台。当天,村民沙世仁从“家电下乡”销售点买回了一台电冰箱,他摸着刚装好的冰箱笑着说:“原来我们村变压器容量不足,电压不稳定,家里总开关的保险丝经常烧断。现在电好用了,家电都能用得上,用电出现故障只要打个电话就行,跟城里一个样。” 该公司高唐供电所技术员吴应春告诉笔者,自“家电下乡”后,随着农村家电的日益增多,该所千方百计满足村民用电需求,成立了3支服务小分队,主动帮助村民维修户内用电线路,并留下联系电话,村民在用电上有难题随叫随到,第一时间解决村民的用电困难。 走东家,串西家,不知不觉已是夜幕降临,只见一排宫廷式的环村路灯瞬时亮起,闪烁在绿树花丛之间,倒映在村旁人工湖寂静的水面上,显得安详富丽。五彩斑斓的夜灯则把常口村露天广场照耀的如同白昼,一群男男女女在这里翩然起舞,高音喇叭里飘出的《好日子》歌声在山村上空回荡。
(编辑:龚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