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35℃~25℃、上海37℃~28℃、南京35℃~28℃……进入夏季,气温骤然上升。滚滚热浪中,劳动者 “高温权益”是否得到了有效保护?企业和劳动者是否了解工作时中暑等病症的定性?本报记者深入企业,走进工地,采访了企业相关负责人和职工——
员工
权益有无 “望天收”
时间:7月7日中午11点;
地点:北京市北护城河堤;
人物:北京市某保洁公司保洁员张国政。
来自河南省尉氏县的张国政加入保洁员队伍只有3个月的时间。 “北京这边的天气跟俺老家差不多,我没什么不适应的,就是这身 ‘制服’穿在身上热得难受。”他指了指身上厚重的黄色环卫服,坦率地告诉记者。当记者询问是否领到高温津贴时,张国政明确表示没有。“我们每个月工资就是1050块钱,不分天气和季节。”他同时告诉记者,公司并没有因为天气炎热而发放高温福利。“我们天天都是这样,渴了就喝些自己带的白开水,热了就到树底下歇一歇。”
时间:7月8日下午3点;
地点: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街道一建筑工地;
人物:建筑工人宋师傅。
高大的身材,黝黑的皮肤,沾满灰尘的T恤,不断落下的汗珠。见到宋师傅时,他正在炎炎烈日下推着一辆装满水泥的小推车。 “我们这种工作特别怕高温,天一热就容易中暑。公司为了防止出现这一问题,每天都会给我们熬很多绿豆汤,发两瓶藿香正气水。另外公司还对工作时间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午间户外作业时间。”当记者询问是否了解工作时中暑属于工伤,以及按照国家规定,在高温下工作要发放高温津贴时,宋师傅表示知道这两项规定。但他表示,单位从没发过高温津贴。 “拿高温津贴的都是些吃国家饭的人,我们这样的农民工哪有?”
时间:7月8日中午1点;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街道某小区保安亭;
人物:山东枣庄籍保安许金安。
5平方米左右的空间,没有空调、电扇,狭小的保安亭内,40多岁的许金安正坐在小凳上摆弄着一部收音机。朴实的他告诉记者,为了防暑,公司每天都会给他们送来绿豆汤,同时还允许他们把保安亭挪到附近比较阴凉的地方。对于高温补贴,他表示从未听说过。同时由于认为自己不大可能中暑,因此对中暑是否属于工伤的问题他也从未关心过。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劳动者都对高温下有可能出现中暑等问题给予了关注,并对公司的熬汤送药行为表示感谢。同时记者发现,对于工作时中暑是否属于工伤这一问题,大部分劳动者都不能准确肯定地回答出来。此外,在高温津贴问题上,劳动者 “望天收”心理非常严重。 “我们在公司面前处于弱势,平常老老实实干活,月底能按时领到工资,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至于高温津贴,谁都想拿,但谁也不会提。”张国政的话颇能代表大多数劳动者的心声。
企业
是否发放看心意
北京市某保洁公司:
记者来到张国政所在的公司,该公司办公室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中暑是否属于工伤自己并不了解,他同时表示,由于公司效益不佳且保洁人员分布松散,单位目前还没有为他们发放高温福利。此外他表示,这种现象在保洁行业里十分普遍, “你可以去打听一下,真正发放高温津贴和福利的有几家?”
北京振远护卫中心:
据该公司办公室负责人赵先生介绍,该公司两年前曾出现过押运员中暑事件。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出现,该公司明确规定,夏季缩短轮岗时间,每天按时为安保员送绿豆汤。他同时表示,由于安保押运属于微利行业,公司目前只能按照每人每月100元的标准发放高温津贴。当记者询问是否知道工作时中暑属于工伤时,赵先生坦言: “我感觉应该是,但不敢肯定。”
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
据该公司工会主席王合明介绍,为防止员工夏季施工时中暑,该公司一方面将预防施工中暑的各种办法告诉员工,一方面在工地备好了饮用水、药品、毛巾等物品。同时,根据各施工地的气候特点,还调整了施工时间,抢抓早晚等较凉爽时间段进行施工。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于7月2日颁发了 《江西省送变电建设公司关于发放二○○九年度防暑降温费的通知》,明确规定在施工现场工作的职工和人事代理人员,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为整个暑期 (7、8、9三个月)每人720元。其他职工(含离退休人员、人事代理人员)防暑降温费发放标准为整个暑期每人600元。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多项有关劳动者 “高温权益”的法规和通知,但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和处罚机制,这些规定和通知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众多企业中,能按时发放高温津贴并提供完善高温福利的,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很多企业尤其是高温作业人员较多的私营企业,“高温权益”尤其高温津贴只是劳动者眼前一朵美丽的 “水中花”。同时记者发现,不同企业高温津贴差距较大,低者每月不过数十元,高者却达到了上千元。
“政府不处罚,员工不要求,这样的情况下,高温权益就成了企业可给可不给、可少给可多给的一份心意。”一企业人力资源总监向记者这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