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下的是军装,保持的是本色
徐友章
说到董登友同志,他其实没有什么英雄事迹,也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只是一个勤勤恳恳工作在甘肃天长供电公司城南变电站的他, 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憨厚诚实,然而了解他的人都十分尊重他、夸奖他,因为他对任何事都是那么的一丝不苟,“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则是他的本色。
三次“三等功”
1974年,不满20岁的董登友同志参军入伍。满怀着保卫祖国的远大理想,他接受着革命部队大学校的培养锻炼,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建功立业。作为军人,在部队期间,他时刻铭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刻苦学习政治理论,苦练军事技术。他当过炊事员,担任过炊事班长。对这样的工作他有的老乡觉得很没面子,然而董德友同志却认为在部队什么工作都需要有人去做,当好员工合格的炊事员,同样也是部队的需要。认真做好领导交待的每一项工作,才是军人真正的本色,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从此在家连普通面条都煮不好的他,和油盐酱醋柴交上了朋友,和锅碗瓢盆刀结下了友谊,《菜谱》等相关烹饪书本是他每天的必学科目。不懈的努力,不仅得到了部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夸奖,他还分别通过了三级、二级厨师的考核,成长为一名政治上合格,技术上过硬的好战士,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到所在部队的嘉奖,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3年的穿着军装的生涯,给董登友同志培养了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品德,也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度老花镜
1988年底,董登友同志怀着对部队的无限眷恋,转业回到地方,并被安排到天长供电公司,从事变电运行工作。军装虽然换成了电力工作服,但那不变的人格品质再次伴随着他在新岗位上20多年的实践学习,使他从一个对变电运行一无所知的门外汉转变为运行岗位上的生产骨干。
董登友同志刚到变电岗位工作时,面对复杂的变电运行工作,压力很大。然而,他有着积极向上,刻苦学习的精神。通过业务培训,同志们的帮助,自己的刻苦钻研,他的业务水平快速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胜任了变电运行工作。在学习上他积极主动,不懂的业务问题总会虚心请教。随着科技的进步,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变电站实行电脑“五防”操作,微机保护,他也能做到与时俱进,率先掌握,55岁的他经常戴着200度老化镜和20多岁的小青年一起练习电脑、学word、制excel。他常常说道:“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在今年公司组织的中级工,高级电工技能考试中,他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并拿到了中级工证书。
他当班时,按时巡查设备,曾多次发现设备缺陷,及时汇报处理,有效的避免了设备事故的发生。在众多的操作中,他按操作规程去执行,从未违章,无论严寒酷暑,董登友同志都能按规定穿上工作服,监护服,绝缘鞋,带着安全帽,按操作票的顺序逐项操作,并全过程录音。2009年5月5日,1号主变由运行转检修,牵涉到负荷转移,倒闸操作量很大,一个多小时的操作,顺利地完成了操作任务.此时已是汗流浃背.他工作作风严谨,不但对自己严格要求,对身边的同事也同样严格.在2009年6月2日10kV旁路127开关由冷备用转运行操作中,副值的安全帽戴得不规范,他立马批评,及时纠正,体现出他对同事的关爱。在担任主值和班主安全员后,他积极配合班长做好站内的安全工作。只有是上级工作任务,他总会百分之百的完成,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常说:“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要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要对社会负责,对单位负责,对家庭负责。”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的突出表现受到公司上下的一致好评,曾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
30年的“永久牌”
也许有人会说董登友很“小气”,其实那是因为别人不了解他。一辆旧自行车已经跟随他30多年,车坏了他自己修,也记不清换了多少个轮胎,真可谓是真正的“永久牌”。他身上永远穿的是军装和工作服,哪怕是在女儿结婚时也只是穿着单位统一发的西服。然而,在奉献社会方面,他却是一个热心人。几十年来,每当别人遇到困难时,他都会主动慷慨解囊,乐于助人。不管是救助孤寡老人,还是帮助解决西部缺水问题,也不管是教育助学捐款,还是帮灾区受灾同胞重建家园,只要有人有困难,他都会毫不犹豫,积极主动的伸出援助之手,尽管是杯水车薪,但确把爱和温暖传递人间。自参加工作以来共捐款4000多元,衣物50多件。有人说他傻,他确憨憨的说:像我们这样快60岁的小老头,名牌衣服和普通衣服一样穿,我们现在的生活要比小时候不知好了多少倍,我把节省的钱拿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是我们父辈传下来的美德,不能从我老董这里失传了。
如今,在变电运行岗位上一干就是20年的他,稍短的平顶头上已露出银丝。我们说时代需要英雄,更需要千千万万像董登友同志这样在平凡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企业才会充满活力,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我们的祖国才会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