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学子园地 >> 正文

社会的担心是多余的 80后:我们不是"垮掉的一代"
转自:羊城晚报 时间:2009年08月21日08:50

    当年的“小屁孩”们走上职场,为人父母,时间证明了他们———

    近日广东商学院教授江冰做客“岭南大讲坛”时,以一位“80后”女孩的父亲和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总结“80后”的诸多特点 (详见8月16日《羊城晚报》A2版),再一次将“80后”推到风口浪尖。“80后”究竟是什么样的?

    “社会对80后的担心是多余的,我们也可独当一面!”记者在对“80后”的采访中,这是最普遍的声音。

  “80后”创业者: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

    Anny生于1983年,2006年从广外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外资广告公司,一做就3年。目前,她已成为广告领域的“专业人士”,深受上司器重。

    谈及江冰教授总结的“80后六怕”,Anny只是淡淡一笑:“我相信事实会证明一切,正如在美国曾经被视为‘垮掉的一代’的年轻人后来成为了美国社会的中坚,我们也会让事实来说话。”

    今年6月,智联招聘以“80后职场生存状态”为主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曾被批为“垮掉的一代”的“80后”已在职场上遍地开花,迈向社会的主流: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中,均有超过30%的“80后”成为“公司骨干”、“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有超过80%的“80后”被访者认为自己在职场中站住了脚跟。

    29岁的杨帆三年前成立了自己的网络设计公司,如今,公司的业务已覆盖全省准备走向全国。这名“80后”老总手下还统领着一群“80后”员工。对于“80后”的“早晨是由中午开始”、以及“闷”与“闷骚”的评论,杨帆表示“不予赞同”:“我身边认识的一些‘80后’创业者,早早地立志要做上市公司,要做百年企业,要做世界级的企业,要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中占领足够影响力的地位,要做一份体现人生价值的事业,同时也有 ‘80后’在民生、公益等领域努力奋斗,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个小时,甚至有时候达到了16个小时。”他说。

    “80后”父母:宝宝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有了宝宝之后,感觉自己也像脱胎换骨了一样!”今年26岁的珊珊是个“80后”,今年2月当了母亲之后,她的生活就以孩子为中心。“原来我可是个工作狂,周末有时间就会和朋友出去玩。现在我觉得有一个完美温馨的家庭是最重要的,宝宝开心就是我最大的快乐”。

    今年3月,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全国10613人(其中96.6%的人是80后)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58.3%的人认为“80后”会是称职的父母,38.9%的人表示不能一概而论,仅2.8%的人对“80后”缺少信心。

    作为年轻的父母,他们对于育儿的问题,有着更为时尚的见解。

    调查显示,82.6%的人认为父母应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81.2%的人认为要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注重孩子心理成长;74.2%的人认为应鼓励和引导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养儿方知父母恩呀!父母的爱都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现在社会进步了。怎样让宝宝懂得惜福是我们‘80后’父母需要考虑的问题。”珊珊说。

    “80后”公民:热心公益对生活有独特思考

    今年6月,广东商学院校园里再次拉起了多条醒目的横幅:“毕业了,带不走的,捐给山区的孩子。———如果你有些情感带不走,就珍藏在内心深处吧!如果你有些物品带不走,就捐给山区的孩子吧!”这是“80后”阿信带领的向日葵天使志愿团队的“倡议书”。

    2007年暑假,向日葵天使第一批志愿者长途跋涉来到贵州油杉河小学,在那里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生活。随后,第二批,第三批……阿信和他的团队完全把心扑到了支教上。“到山区支教,不仅可以帮助山区的孩子,也是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追求。”阿信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群“80后”年轻人已经前赴后继地走上了社会公益道路。“我们的家庭环境都不错,平时或许有些娇气,但经过这几年的磨练,了解到竞争的残酷,更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一位多年追随红十字会等正规公益机构组织的“80后”小伙子如是说。

    “2008年,社会对‘80后’形成了新的认识。四川汶川发生大地震、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这两件事中,志愿者扮演了史无前例的重要角色,而志愿者中绝大多数都是‘80后’。”这是今年7月一次媒体活动上,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秦国英以及《读者》杂志社主编富康年对当今“80后”的评价。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