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一把椅子,拿着一个钻头,浙江青田县山口镇山口村小平坑自然村村民靠着祖传的石雕手艺,闯出了一条致富道路。现今,先后有60多户村民陆续走出深山创业,腰包鼓了,生活富了。 小平坑原本是一个偏远的贫困小村庄,海拔600多米,全村没有一幢像样的房子,村民开门见山,出门爬岭,买点食用盐都要步行两个多小时到山下的集市上才能买到。山上耕地少,林地多,村民缺少收入来源,始终富不起来。 村民傅玉普回忆起以前的苦日子说,生产生活最大的不便就是没有电,户户点的都是煤油灯,个别村民还舍不得买煤油,时常把毛竹在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晒干点火照明。但全村人人都会做石雕,小平坑村民由此产生外出创业的念头。 “村里不通电,天一黑就没办法做石雕了。想尽快发家,就要搬到山下去,才便于石雕生产销售。”小平坑村村民傅连普说。傅连普下山创业三年,就在山下盖起了新楼房,收了6个徒弟,自己当上了老板。 改革开放后,小平坑村有60多户村民搬到山下做起石雕生意。这60余户村民中少则一年赚七八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富裕起来的村民纷纷在山下盖起新楼房,有的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2006年9月,作为青田最后一个通电的自然村,电线终于架到了小平坑。工程队架设电线时,留守的老人提着开水,一趟一趟地给工程队送去。通电那一天,村里人放起了鞭炮庆祝。提前买回电视机的村民,一直收看电视节目到深夜。 如今,留守在小平坑的都是些老人,这些老人很眷顾现有的生活。留守老人林祝香今年83岁了,在山下成家立业的儿孙们三番五次地要接她到山下享福,她都不愿下山。林祝香笑呵呵地说:“现在,电通上了,电器都有了,自己种点水稻和青菜,儿孙时常会送来鱼、肉,这样的生活舒坦。”
(编辑:龚建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