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院士名录 >> 正文

桐庐电力职工连续作战送光明
转自: 时间:2009年08月25日08:56

特大暴雨中受损的电力设施恢复生产

    最后三根倒杆是在河流对面,这是我们最困难的一次‘运输’,大家脚步一定要稳,步调要一致,用力要均匀!”桐庐芦次石舍村芦次126线114号杆后段抢修现场,桐庐供电局数十名抢修人员正拉着一千多斤重的电杆趟着齐腰的河水艰难地渡河。经过桐庐局抢修人员连续鏖战,8月17日,芦次126线主线恢复供电,山区人民重现光明。
  13日傍晚,桐庐地区出现强雷暴雨天气,造成山洪暴发、山体滑坡,桐庐县电网受创,经该局抢修人员奋力抢修,14日傍晚5点,除龙门3668线正在抢修,还未通电,以及芦茨126线114#杆后段因道路和电杆被水淹没暂时无法抢修外,全县其余受灾地区已全面恢复送电,遭受重创的新合乡也由桦桐259线经雪水281线转供恢复送电。
  14日下午,天气稍有好转,该局领导与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芦茨126线114#杆后段进行现场勘查,受“雷暴”影响,芦茨126线114#杆后段受损尤为严重,该段线路高、低压电杆倒杆、断杆共12基,受损线路长达约2000米。经勘查后,该局对事故进行现场分析,连夜制定全理抢修方案。
  15日一早,洪水退后,该局立即组织四十余名精兵强将分别前往芦茨两个故障点进行抢修。由于通往该故障点的20省道主干道路塌方,抢修装备和材料不能直接到达,为在洪水过后第一时间恢复供电,该局只能从经兰溪、浦江方面绕道行驶三四个小时后达到芦次,分秒必争抢修受损线路。
  “到达现场后,抢修人员做好安全措施后,对倾斜的电杆进行扶正,同时着手新立电杆的准备工作。由于部分电杆在河道的一侧,而通过河道旁边根本没有路只有高高的河坝,大家只能用麻绳一头固定,做好安全措施后,依次顺着绳子沿着河坝向下进入到故障点。”这几天,为赶时间赶抢修进度,大家吃住都在现场。没有桌椅,大家就就将饭菜端到了抢修车后座,把抢修车当起了“临时饭桌”,凑合着吃饭。
  16日下午,一条10多米宽的河流拦在抢修人员的面前,3根断杆在河流的对面,吊机无法进入,要渡河去抢修不难,可要将生达一千多斤的电杆一根根人工搬运到河对面,可是困难重重。“为了能与时间赛跑,大家将绳索把电杆绑定,10余名抢修人员齐刷刷地排成两队,拉着一千多斤的电杆蹚入水中,一步一滑地前进着。”3个小时后,所有抢修材料运输到位,打洞、立杆、拉线……抢修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经过连续三天的奋战,傍晚5点左右,芦茨126线114#杆后段事故抢修全部完毕,该条主线已恢复正常供电。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