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感言: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年,作为企业劳模的我感到压力和骄傲,今后我要勇于创新、扎实工作适应国家和企业的需要。
1991年,李京泽从技校毕业分配进入华能淮阴电厂,成为一名焊工,从此便与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身为全国劳模的父亲言传身教、谆谆教诲。从父亲的身上,李京泽看到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他暗暗下定了决心。在十几年如一日的勤学苦练中,他用常人难以付出的勤奋与敬业,焊接出了一名当代工人的成功之路。
2005年,华能淮阴电厂三期扩建工程进入到紧张的设备安装阶段,李京泽负责扩建机组的焊接质检工作。由于工程所用进口钢材较多,以往的焊接工艺和材料已不适合现在的要求,他几乎放弃了所有的休息时间,跑现场、翻资料、请教专家,对施工现场的焊接及热处理工艺逐项审查,依靠自己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查出大量焊接质量问题,在对5号炉末级再热器焊接过程的检查中,及时发现安装单位所用焊接材料与母材不相匹配,严重违反了焊接工艺要求,给机组投产带来安全隐患。为了保证机组投产后的安全运行,在他的监督下,不合格焊口全部予以返工处理,并帮助施工单位拿出解决方案赢得了施工单位的由衷钦佩,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工程的焊接质量。
“金钢钻”
2006年华能淮阴电厂3号机组后屏再热器要进行割管检查,材质为TP304H钢,此钢种属进口材料,因其现场充氩困难,焊接质量又不允许返工,必须一次合格,一直以来是焊工头疼的工作,又是李京泽,迎难而上,毫不犹豫地接过了任务。在查找了大量资料和各种数据后,经反复现场试验,运用了多种焊接工艺及方法,经过详细的技术数据对比,多次实验后他放弃了原始的充氩方式,大胆采用原先没用过的方法,即焊缝起始层封气室法充氩、中间及盖面层跟踪充氩的办法,并在随后的焊接过程中运用,焊口全部一次合格,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2007年2月,4号炉省煤器联箱管爆管。经过仔细检查分析发现是管座角焊缝存在未焊透等缺陷,是由于制造厂直接采用管座插入式焊接方法造成的,如果再按照原工艺焊接方式进行施焊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焊接缺陷产生这一问题。凭着多年的焊接经验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他大胆采用了骑座式焊接形式并且用氩弧焊打底、电焊盖面的焊接工艺方法,终于高质量地完成了检修任务,得到同行的一致认可且射线合格率100%,为机组的检修节约了大量的时间。
“好帮工”
近几年,李京泽两赴淮北张庄煤矿和淮阴发电厂,南下浙江锅炉厂、华能四川太平驿水电站等地支援检修工作,每到一地,李京泽都以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和高超的焊接技艺,赢得大家的佩服和尊敬。
四川华能太平驿水电厂进行高压油管的安装工作工艺要求很高,对焊接质量也有着严格的要求,焊口要求百分百进行探伤检查,一个微小的气孔都必须返工重新施焊。加之工期短,一度给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果采用以前老的焊接方法又慢质量又不好,于是他把在外学习到的国外先进焊接方法——摇摆焊运用到此项工作中,提前三天完成了任务,并且焊口探伤合格率高达98% 。
凭着过硬的技术,李京泽的高压焊口的合格率始终名列前茅,每年仅减少停机次数就为厂里节省了几百万元。他在工作中开展了“大口径管道焊接退磁方法的研究”、“大厚度铸钢件裂纹补焊工艺”、“巴氏合金焊接工艺研究”“磨辊自动堆焊法”等科研活动,解决了实际焊接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有力地保证了焊接质量。他参与制订了《华能淮阴电厂焊接工艺设计书》,为淮阴电厂的焊接工艺规范提供了有力的依据,使整个工程的焊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李京泽是平凡的,但他用平凡谱写了一曲多彩的青春之歌。他先后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高级技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2009年5月,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