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精英历程 >> 正文

王志远:老农电工的几多“想不到”
转自: 时间:2009年08月04日08:43

    今年虚岁已届花甲,现任奉化供电局城郊供电营业所所长王志远,回顾他从事40年来的农电工作经历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想不到”。
    1969年当大电网通到奉化后,王志远所在舒家乡新岙村是奉化第一批通电村之一,刚满20岁的他被村里推荐为村电工。老王说起当村电工之初,在师傅的指导下经他之手安装一户一户亮起电灯时,那份从小心里就向往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生活理想,电灯亮起真的会在他手里得以实现,他说“那是从小做梦也想不到的事”。
    1975年,随着农村用电的陆续普及,老王进了乡里的机电站,他说当时全乡16个行政村,加上乡政府所在地,每个月抄表收缴的电费仅仅只有2000多元,人均每月用电还不到1千瓦时。那时,每千瓦时照明电价只有0.165元,农村收入低还是用不起电。
    他说记得在1978年,乡里有个名叫舒金松的人,买了全乡第一台9寸黑白电视机,当时这一新闻轰动了全乡,一到晚上乡里乡亲们围着那台小小的电视屏幕人山人海的场景至今深深地镌刻在他的脑海里。令他想不到的是改革开放30年来,现在那户农家不是拥有二三台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空调也是家家都有。去年他们所全年供电量3633万余千瓦时,农村人均用电达到了781千瓦时,比刚通电时增长了600多倍。
    说起农村用电的变化,这位王所长更是一连串说了几个想不到。当年,计划经济时代为了能让家家能用上电灯,没有足够的导线和电杆,用过破股导线、自己动手用毛竹代替钢筋浇注过电杆、买不到灯泡接过串联小灯泡。他说这种不安全的用电现象并不是无知和幼稚,而是没过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是根本无法想像的一种无奈。直到1984年,农村开展推广“一室四化”用电改造,这种现象才陆续有了好转。
    1988年开始浙江省推出了“农村用电标准化村”建设,这也是为了适应农村用电发展,提高农村用电安全管理水平的一项务实政策,“政府补一点、个人集一点、集体出一点”的标准化建设政策使农村用电逐渐走上了正轨之道。1999年起被誉作为“德政工程”的全国“两改一同价”改造更是惠及了数亿农民兄弟。农民用电也能象城里人一样享受同网同价,这对从事农电工作多年的王志远来说也是以往不曾想象过的事。城乡用电一体化,他所在的电管站随着行政辖区的撤扩并,成了奉化市最大的一个电管站。
    王志远负责的城郊供电营业所地处奉化城郊,近些年随着城区的不断扩大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营业所管辖的30个行政村的用电发展之快出乎他的预料。他说:“本以为经过新世纪初农村电网改造后,农村配电建设可歇一口气啦。想不到这几年迅速富裕起来的农民兄弟,再不像当年那样不舍得用电,空调、冰箱、电热水器的大量使用,低电压成了农村用电最大的障碍。多亏的是从2007年起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经过3年来已有20个行政村通过电气化村验收,剩下的10个行政村也将在今明二年内全部改造完成。”
    谈起从事农电工作40年来的感受,王志远说自己也没想到能坚持到今天。他说4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可对个人来说却是过了大半辈子,尽管个中的甜酸苦辣常人可能不理解,可每次看到农村用电的新变化,当每次完成一项农电工程,心里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也正是这一种成就感激励着自己这些年来默默耕耘在农电一线上。面对今天农村用电新景象,即将退休的他说无法想象今后农村用电会发展成什么样,但他相信,随着时代进步农村用电也必将会与时代同步发展。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