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价20万元请人帮忙,只为找一份“月薪3000、有编制、稳定”的工作,值不值?连日来,湖南某网站上一则开天价请人帮找工作的帖子,引来了广大网友的热议。更为雷人的是,悬赏找工作的主角,竟是一名热门专业的女硕士生。(9月5日《武汉晚报》)
堂堂硕士生还要花重金请人帮找工作,这不是炒作、炫富吗?对此,网友们纷纷提出批评,指出女硕士可凭借高学历的“知本”和20万元的“资本”去创业,或者找一个体现自身价值的工作,不必计较所谓的“编制”、“稳定”。还有人指其玩腐败潜规则。应该说,这些说法不无道理。但是我对此有不同看法。在我看来,女硕士悬赏求“编制”不仅是炒作,更是对当下现实就业语境的无奈,其对“编制”的向往恰恰表达了求职者的就业焦虑心态。
就我的理解,能够同时满足“月薪3000、有编制、稳定”三个条件的就业岗位并不多。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与水电、石油天然气等垄断企业。表面上看,拿20万元悬赏找有编制的工作有点不值,但是从长远来看,女硕士如果悬赏求职成功,这20万元将给她带来十分丰厚的回报。
先来说说热得烫手的公务员岗位。来自人力资源部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国公务员考试共有64万人通过审核参加考试,考录比约为46∶1;2009年的全国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更是达到百万人,各职位平均竞争比例为73∶1,最热门职位的竞争率为4000∶1.公务员职业吸引力之大可想而知。虽说公务员薪资待遇不算很高,但是上班炒股、边玩游戏边接待农民工之类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而且公务员社会地位高,工作稳定体面,还有职有权。有报道说,公务员的车辆违章,机关可以协调交警部门免除扣分;有地方的公务员还可享受公费按摩待遇。公务员权力福利如此雷人,年薪十万的白领人士恐怕也只能自叹弗如。
事业单位的含金量尽管稍逊于公务员,但是与“逢进必考”的公务员岗位相比,入职条件相对宽松一些,也更利于暗箱操作、内定人选,不少地方事业单位俨然成了权力的后院。比如,湖北省黄冈市人事局近日发布公告,高层次技术人才子女报考事业单位可加分。在“一岗难求”的当下,其吸引力可以窥见一斑。对于不追求权力、官位的女性来说,事业单位也是理想的就业归宿。何况,事业单位正在进行绩效工资改革,就笔者了解的信息,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福利待遇将大幅提高,向公务员待遇看齐。就拿教师与医生两个职业来说吧。教师不仅有令人羡慕的寒暑假,教育乱收费居高不下的信息也让人浮想联翩。医生一手拿患者的红包,一手拿药商的回扣。花20万元换取如此丰厚的回报,显然不是亏本生意。
水电、石油、天然气等垄断行业,其完备福利系统也足以吊起求职者的胃口。比如,垄断行业普遍享有免费福利能源与子女就业世袭特权。在全国取消福利分房的大背景下,中石油通过利益输送以市场价三成的“团购价”向员工提供住房。就是垄断行业福利特权的一个佐证。
机关事业单位与垄断企业还有其他单位不具备的“稳定”优势。对此,高薪白领只能望其项背。白领吃的是青春饭,越年轻越有竞争资本,随着年龄的增长,除了少数佼佼者之外,大部分白领的职业魅力会下降,一旦企业产生危机,企业裁员、淘汰率很高。即使不被炒鱿鱼,薪资也会走下坡路。而机关事业单位与垄断行业“旱涝保收”,工作人员吃的是资历饭,在论资排辈的游戏规则里,工作人员职务、工资级别待遇随着工龄增加而增长。
从这个意义上讲,女硕士悬赏谋求“编制”,实际上代表了一种实用主义利益诉求,动机不难理解。社会舆论引导求职者树立多元化择业理念,不迷信“编制”,固然很重要。但是女硕士迷信“编制”折射出的职业伦理问题让人深思。国家发改委正在讨论“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虽然社会分工千差万别,收入分配不可能“一刀切”。但是改写“编制”老皇历,从政策上引导社会公平分配,应该可以做到。如果社会分配体制逐步完善,“编制”福利特权收到制约,“编制”或许会逐步走下神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