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人物专访 >> 正文

连坤在:初为人“师”收获多
转自: 时间:2009年09月18日08:52

厦门电业局送电部 连坤在

    从今年三月被聘任为厦门电业局送电线路运行与检修专业的内部培训师起,已经半年过去了。还记得刚开始时,激动、兴奋、忐忑……平生第一次为“师”,我的肩上无形中多了一份责任。半年来学当为人师表,收获颇多。
    我第一堂课主讲的课题是“导线、避雷线弧垂的观测、计算和校核”,我翻阅了《架空送电线路实用计算》、《线路测量》、《110kV-220kV线路设计规程》等大量的专业书籍,并就“这个课程对学员有什么价值?他为何要听我介绍这个内容呢?”这两个问题在前期准备阶段不断的思考,不断体会,不断揣摩。我从大量的理论公式中总结出线路运行中计算导地线最大弧垂、最大风偏的简化经验公式,归纳出从图纸中查找相关数据快速计算出环境温度下导地线弧垂的方法,以及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规律档柜用简易插入法求解弧垂的方式等。书籍的专业知识是系统和多元的,我通过整理提炼和精心准备,一篇联系工作实际的精美的PPT课件诞生了。当我走上讲台的时候,面对讲台下曾对我谆谆教导的师傅、切磋技艺的同事、求知若渴的新人,我一时竟有点紧张,镇定之后,我的一言一字、一举一动不敢有丝毫的闪失。针对线路专业人员老师傅技能强、理论弱和新人员专业知识丰富、现场经验不足的特点,我理论联系实际,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娓娓道来。因为运行中的导线弧垂对建筑物的距离的冗长计算,以及现场环境条件下弧垂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一直困扰着一线班组的运行人员,对学员来说,他们的亲身经历和第一手资料,往往更有生命力,也更令人信服,抓住了大家的心思后,我进行了更大胆的即兴发挥, 进一步引导学员产生需求,把学员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变成课堂上的焦点,在大家观看我“演出”的同时,我也把培训的内容顺利的传达给了他们。
    课程结束后,我特地留了几分钟时间和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学员们(特别是一线班组的师傅)意犹未尽,和我探讨如何用PDA设备巡检系统现场记录、计算弧垂,如何用EXCEL设备简化计算弧垂等,课堂肃静而热烈。最后,按程序我让大家填写“厦门电业局电力技术培训中心教学评估表”,大部分学员给我的总体评价是“优秀”,我略有不安地试探学员:“该不会是想鼓励和安慰我吧,我适合当‘老师’吗?”一位几十年工龄的老师傅说:“适合,因为你很有创意!”第一堂课给了我难以磨灭的印记和自信。
    初为人“师”,我的体会是培训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培训师通过上课可以了解到专业上的许多问题,学员也会教你许多东西,触动你去学习、去总结并吸取经验教训,结果不仅增加了知识储备,还煅炼了口才和心理素质,且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学习和提高,培训师的岁月,是收获的季节!


(编辑:银红丽)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