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企业“细胞”注入新活力
——湖州电力局全面加强班组建设侧记
本网通讯员 王佳 报道
9月以来,浙江湖州电力局深入贯彻国网公司和省公司工作要求,相继出台《实施生产一线特殊岗位津贴暂行办法》、《加强生产一线班组机构设置和班组核心岗位管理的实施意见》等办法,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突出以人为本,深入推进企业一线班组建设和管理,为企业“细胞”注入新活力。
健全机制 夯实管理基础
生产一线班组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安全生产、管理创新和创造效益的重要基础,是企业组织员工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单元。“如何建立组织架构,建立怎样的组织架构,更好地夯实班组管理基础,实现生产一线班组管理集约化和专业化,是我们探索深化班组建设的重要方向。”湖州电力局人力资源处负责人告诉笔者。
在不久前出台的《加强生产一线班组机构设置和班组核心岗位管理的实施意见》中,该局根据省公司管理要求,结合企业当前实际,对班组机构设置与核心岗位配置、班组核心岗位的任职资格与职责和班组机构设置和核心岗位配置的申报和管理做出明确的定量界定,增强了各项规定的可操作性,体现了班组建设标准化管理要求。该项工作负责人向笔者举例:“比如在班组长岗位设置上,《意见》对8人以上的班组、15人及以上、30人及以上的班长人数设定都进行具体规定,对班组长年龄等问题结合实际做出要求,具有更强的可行性。”
与此同时,《意见》坚持以落实岗位责任为核心,体现了集约化的管理要求。在实现班组长、党小组长、工会小组长“三位一体”制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了班组长的管理职责和履职能力,对班组长在安全、生产、质量、成本及基础管理中的具体职责逐条规定,并就相关职责实行动态考核管理,明确考核指标,对考核不合格者立即解聘。
奖励倾斜 一线留住员工心
为了更加合理调节人力资源流向,湖州电力局通过修改既有办法,自9月起实施《生产一线特殊岗位津贴暂行办法》,对一线班组进行奖励倾斜和岗位补助,加大薪酬的导向和激励作用,调动一线员工生产积极性,使他们更加安心于生产一线工作。
韦舒天是线路工区的一名青年员工,两年前进入湖州电力局,从事线路检修工作。一得知《暂行办法》出台,韦舒天就特别高兴:“虽然我在一线工作比较辛苦,但单位给我们增加了津贴,让我们这些刚进单位不久的员工更加安心留在一线工作,学习知识,增长技能,为以后发展打好基础。”据了解,湖州电力局通过制定《暂行办法》对从事10千伏及以上带电线路作业的输电线路工、配电线路工给予带点线路作业津贴,按照线路电压等级制定相应的津贴标准,每天5-30元不等。同时,在《暂行办法》中,该局对包括带电线路在内的5种特殊岗位发放津贴补助,明确规定了特殊岗位津贴种类、计发范围、标准及日常管理程序。
该局薪酬专职告诉笔者:“有些岗位比较艰苦,留不住员工。现在通过给予一定的补贴,在薪酬上适当倾斜,使与员工能够更加安心于本岗位。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一线部分工种、岗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问题。”
文化育人 激发班组新活力
今年以来,湖州电力局深入开展“班组文化建设年”活动,全面打造班组制度文化、安全文化、激励文化和节约文化,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激发班组新活力,推进班组建设走向深入。
据了解,该局班组以建立文件清单的形式对班组各项标准、制度进行梳理和完善,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各项流程。通过加强班组的监督考核,认真落实变电检修、变电运行和线路检修现场安全作业规范,加强现场作业的标准执行力度,增强员工的自学性,努力打造湖州电力规范、统一、执行力强的班组制度文化。
随着“三节约”活动的深入开展,湖州电力局班组的节约文化也得到充分体现。在修试工区,每个班组都制作了好几只节约箱,统一收集手套、绝缘带、土毛巾等进行回收再利用。在线路工区,新设立的班组‘节约监督员’对班组节约动态进行时实监督。而安吉县供电局的青年员工则发挥聪明才智,利用剩余导线和工程废料制作处了重量轻、移动性强的接线箱,为变电检修提供了更加安全可靠的电源。
在2009年度浙江省优秀质量管理小组成果发表会上,南浔供电分局莫蓉分所“缩短调换杆架式配电柜熔座时间” 以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操作性强荣获成果发表会一等奖,并作为20个推荐成果之一参加全国交流。在班组激励文化建设中,该局通过搭建展示平台,组织优秀QC成果发布会,鼓励班组人员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激发班组创新热情,培育基层员工创新能力,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