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建立实习生招聘机制
刚升入大四的学生陈林最近在忙着写简历,为找工作做准备,但让他郁闷的是,在实习经历这一栏中所能填的材料寥寥。他说靠个人力量去找实习单位太难了,自己读的是经管专业,从大二开始放暑假前,就在网上找了三四十个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单位,挨个打电话过去询问要不要实习生,结果基本遭到了拒绝。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会帮学生安排实习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校方解决的只是部分,并不能完全满足所有学生的需要。为此,一些学生建议,企业能否如招聘正式员工一样建立实习生招聘机制。同时,有关专家也提出建立 “大学生实习工程”,由政府出资给学生实习买单。
实习比工作还难找
因为大多数单位在招聘时非常看重实习经历,于是大学生都想利用暑假得到实习机会,为自己的简历添一个筹码。但是,记者采访中发现,大学生实习难与就业难一样,成为大学生的新困惑。
一位大三的学生告诉记者,现在暑期找实习单位除少部分通过专业老师安排落实外,其余只能各显神通自谋出路。没有熟人牵线的学生就只能家里蹲了,或者找完全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比如市场调查、推销员等等。“我们大部分同学都是靠亲友推介才落实了实习单位。”上海大学新闻专业一位学生这样说,“由于是托关系找的实习岗位,接收单位并不重视,每天基本上没什么事做。”这样既无法接触到更深层次的内容,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所在,是达不到实习目的的。
国企不愿招实习生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多数的国企和民营企业没有招聘实习生计划,要想进入国企实习的基本都得依靠关系。一位国企的人事负责人说,现在岗位基本饱和,并没有很多具体的事情给实习生做,更何况实习生上岗时间只有短短的两个月,甚至有的只有一个月,他们并不能很好的熟悉工作,有些工作交给他们也不放心。
但相反外企却非常重视实习生计划。同济大学软件学院的满烨懋今年暑假成为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的一名实习生,他说,自己没有通过门路,而是在网上找到了这样的实习机会,并通过竞争获得。“在为期一周的实习生培训中,我和其他同学一起努力,策划并实现了推广Windows7操作系统的创意项目展示,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实习中,我和组里的同事一起高质量地完成了Windows7部分技术支持资料的编写和验证,获得了导师及同事们的赞赏。”满烨懋很自豪地说。
记者了解到,微软、宝洁、西门子、思科等单位都有暑期实习计划,通过面试和笔试挑选中意的学生,实习结束后,一些优秀的学生会被公司留用,签订用工合同。微软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负责人事招聘的人员告诉记者,他们每年通过网络发出实习生招聘计划,今年收到了超过300份的申请,向其中80名申请学生发放了笔试邀请。而针对每一个参与实习的学生,公司会有不同的人才发展的培训项目。另外对一些很有潜质的新人,还有专门的计划让他们能够快速地发展。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留住好的人才,也让大学生对企业有足够的了解,降低学生的跳槽率。
建议建立实习生招聘机制
针对很多国企不愿招实习生的困局,一些大学生在网上发帖建议国企也能像外企一样建立大学生实习计划,帮助大二、大三的学生进入各类企业或机构实习,培养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最终实现就业。一些业内专家也提出,企业应该建立实习生招聘机制,而不是通过门路内部消化实习生。实习期最长不超过一年,实习生与用人企业签订实习协议,用人企业可根据员工表现及企业实际情况与实习生提前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在实习期间,对招收录用应届毕业生的企业,给予其若干元的实习补贴,对提前录用为正式员工的,也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毕业生有足够时间适应工作的同时,让企业也有充分时间考察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