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线谱山歌 赤心写忠诚
———记鄱阳县供电公司莲花山供电所所长王武松
2009年1月25日,大年三十。
18时,鄱阳莲花山供电所所长王武松正吃着年夜饭,手机突然响了。
值班员报告:九流坑村用电负荷过高,村里的变压器烧了。王武松把碗筷一搁,起身就走。
“外面下这么大雨,吃完饭再去啊”,他老婆见状说。
“没电,别人怎么过年啊?”王武松话没说完就骑车冲进了雨里。
此时,年正浓,不时传来清脆的鞭炮声,空气中还弥漫着大菜的香味。到海拔720米九流坑村有12公里的山路,坡陡路滑,王所长带着一名电工,骑了半小时的摩托车才到达山顶。两个人顶着北风,在冰冷的雨水里,足足干了2小时。22时许,在电灯亮的那一刻,寂静的夜里,九流村的村民动情地唱起了山歌……
当王武松疲惫地回到家,已经深夜11点多,倒床就呼呼大睡,就这样过了个大年三十。这些,对家人来说,已习以为常了。
人少担不轻
王武松,1962年出生,1992年入党, 1998年调入莲花山电管站工作,第二年农网改制后被任命为供电所所长,一干就是十年。
十年来,王所长带着他的4名电工,承担着莲花山方圆126平方公里47个自然村、1800多户的供电管理。莲花山乡只有8000多人,在有着150万人口鄱阳县中只是最小的乡,虽说只有一条62公里的10千伏线路,低压线路也仅有40公里,可线路都穿梭在深山密林中,村子又分散四处,日常管路相当困难,想管好更难。在王武松地带领下,莲花山供电所在安全管理、电网改造、营销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作为供电所的负责人,最让他王武松牵挂的就是莲花山的高、低压线路。根根银线就象线谱,从他的心底出发,牵连着莲花山的家家户户,线谱延伸到哪,山歌就唱到哪。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看到山里星星般亮起灯光的时候,是一天最开心的事;最焦虑的事就是哪家停电了,不管何时何地,事大事小,随叫随到。多年来,王武松凭着山里人的朴实民风,以无私的精神,诠释着一名党员、一名供电人对客户的忠诚,树立了供电人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当地干群的赞誉。大家都亲切喊他“武松所长”。
与蛇虫过招
莲花山生态环境良好,动植物品种丰富,各种飞禽走兽栖息在山上,随处可见。王武松巡线检修时常常有飞禽走兽“做伴”,有几次奇遇也让他终身难忘、惊魂不已。
2006年一个夏天,王武松在杆上作业,下杆转身的那一刻,一条银环蛇在离他仅一步之遥竖立着,舌信子红红的,蛇鳞闪闪发亮,样子很凶,处于进攻状态。莲花山的毒蛇很多,武松也经常碰见,但从没这么近距离的“亲密接触”。银环蛇是剧毒蛇,被它咬上一口会要命的。一般银环蛇也不主动袭击人,也许是误入它的的领地,惹恼了它。手无寸铁的武松站着一动都不敢动,烈日下身上直冒冷汗。蛇与王武松两个大眼瞪小眼,也许是警告,对峙了5分钟,蛇才离开。王武松就觉得这5分钟比50分钟还长,当他迈脚时,发现两个脚印被汗浸湿了。
还是这年秋天,一次巡线时,王武松和几名电工一起清理树障时,不小心捅掉了野蜂窝,受惊的蜂群向他们发起攻击,王武松的脑袋被蜇成了筛子,不是抢救及时,差点丢了性命。但吉人天相,这一蜇,竟治好了他久治不愈的关节炎。大自然的“恩惠”,使他更爱这片山林。守护好这里的线路,为了山里夜晚星星般的亮灯,再苦再累也值得。
和冰魔鏖战
2008年年初的一场罕见的雪灾奇袭赣鄱大地,莲花山也未能幸免,50年未遇的冰雪将莲花山裹得个严严实实。莲花山所有线路、电杆都结了冰,断线、倒杆,电网遭受严重损毁。全乡断电!这下把王武松吓坏了,一辈子没见过这样的阵势。由于进山的路被冰封住,靠外界驰援已无可能,只能自救,打一场硬仗。
灾情就是命令,7天7夜,王武松带领4名所电工,死拉硬扛设备材料,顶着寒风雨雪,攀爬在平均海拔600多米的山上,穿行于冰凌中,除冻冰、巡线路、砍通道、排障碍、恢复线路,往返于各村。电杆上都是厚厚的冰,登杆比平时困难得多,平时半个小时能完成的工作却要花上两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每次干完活,个个都衣鞋湿漉,皮肤冻得通红。他们每天都干到深夜,大家才手牵手,一步一步摸索着下山。这一切,山里的干群都看在眼里,疼在心底。
受灾最严重的的是位于海拔720米的潘村,电网被冰雪破坏严重,2月1日一早,当他带着员工到达潘村时,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村民们有的端着楼梯、有的拿着竹篙,自发的帮助他们敲打导线、电杆上的冰块。于是在冰天雪地上演了一场电工与村民共同抢修线路的感人场面。用潘村村长的话说:“这些后生为了我们通上电真是豁出命了,有这样的电工队伍是我们山里人的幸福,我们一家人,一同出点力,也是在帮我们自己”。
2月2日,农历腊月二十九,莲花山乡的受损的电力线路全部修复,王武松带领电工师傅们,提前一天完成了上级公司下达的大年三十前打通线路的任务。
“黑灯瞎火过年是他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莲花山乡里的干部说。
2月3日,莲花山通电了,年夜饭时,山村里的鞭炮格外脆,山歌分外亮……
莲花山四周是五座突起的山峰,酷似五个莲花瓣,中间的低谷形似花蕾,莲花山乡由此得名。山上的白云寺位于花蕾之中,将佛教文化物化到自然景观。加上这里四季分明,山清水秀,逐渐成为休闲的旅游目的地。旅游的开发,也为莲花山的电业发展带来了机遇。
“莲花山开发到哪,我们的供电线路就延伸到哪,服务就延伸到哪,同时要当好服务‘三农’的先锋”。王武松常告诫他的“战友”。
十年如一日,王武松想别人之所想,以党员的标准履行供电人的社会责任,从不声张,默默奉献,以忠诚缔结客户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