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英才在线 >> 院士名录 >> 正文

抄表员眼中的宁波营销变迁
转自: 时间:2009年09月30日08:39

从手工抄表卡到现代化的营销管理系统
——一位抄表员眼中的宁波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时代变迁


    今年51岁的赵伟宁回忆起28年前刚做抄表员的情景时声音洪亮,满脸自豪, “那时我们穿着中山装式样的深咖啡色的确良工作服,戴上有电力标志的鸭舌帽,骑着公司发的28寸自行车走街串巷,别提有多神气了。”侃侃而谈中,这位浙江宁波电业局的老抄表员细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宁波电力营销管理工作的时代变迁下,他每日工作中“亲密伙伴”的悄然变换。
    上门收费时代:手工抄表卡与单机运行的计算机
    “80年代以前,我的师傅用的电费账簿上,每页首行包括户名、地址、电表号等信息,还都是用毛笔写的繁体字。进入80年代,账簿上所有信息都用钢笔写了。”1981年,23岁的赵伟宁成为宁波电业局的一名抄表员。当时,该局用电管理所电费班里跑外勤的抄表员有20人,共同负责宁波市区东至福明、南至段塘、西至高桥、北至庄桥的所有用电客户的抄表与收费工作。
    每月前十天的早晨6点,赵伟宁骑上自行车,车兜里装上一个手电筒、2至3支钢笔、一本抄表卡就上路了。当时每位抄表员负责十本抄表卡,每月抄表约1200户,居民用户每月抄一次表。上午抄完一本抄表卡上的用户电表,回到单位就将近中午了,抄表员接着把抄表度数记入账簿,随后还要开电费发票,并在发票上盖上个人图章。那时抄表员记账、内勤人员核对账目都得用到算盘,很多电费班员工就成了珠算高手。抄表员在完成外出抄表工作后,就得上门收电费了。赵伟宁说,只要他拿着喇叭往墙门里大声一喊,在家的居民看到胸前背着黑色双肩皮包,带着电力工人帽子的他,就会纷纷出来缴电费、取发票了。
    1983年,计算机开始初步应用于电费计算。当时,宁波电业局用电管理所有2台PC1500,使用BASIC语言,内存仅120K,没有软盘,也没有硬盘,只有磁带,专门用来计算大用户电费。“计算完后,发票也不能打印,仍要靠手工抄录。当时的计算机仅仅起到简单编程的计算器用途。”赵伟宁回忆说。1985年末,该局用电管理所从国家电力部领来一台IBM-PC/XT计算机,CPU是8086,内存512K,并且有了一只10M的硬盘,采用CCDOS操作系统,利用dbaseⅡ数据库。“当时这样的计算机要3万多元一台,开始应用于宁波市区所有电力用户的电费计算,发票也可以打印了,但仍是单机运行。”

    网点收费时代:抄表机的试用与用电管理信息系统的联网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家用电器进入宁波市普通百姓家庭,合表用电开始一户一表改造,居民用电量和用电户迅猛增长。1993年,抄表员的随身物品里出现了一个新式武器——抄表机。
    “最早使用的抄表机从国外进口,价格要5000元,试用时,整个宁波市只有5只。”赵伟宁兴奋地说。1995年开始,国产抄表机普遍代替了传统的抄表卡。尽管此后抄表机更新了几代,变得越来越轻便,抄表员仍然需要用手按抄表机上相应的数字记下用户的电度数,赵伟宁称当时的抄表机为“存储机”。1991年,抄表员收取的电费已经从早先的每天两三百元,增加到每天七八千元。为了保障电费的安全,抄表员不再上门收电费了。抄表员第一次抄表后,第二次上门时就只为用户送去电费通知单,由用户到供电营业厅和部分银行网点缴费。
    与此同时,该局用电管理所里的计算机也实现了内部联网和数据共享。算盘逐渐被计算机代替。“1989年,局用电管理所有了一台3+网络服务器,计算机人员在这台服务器上,利用MFoxbase数据库开发了业扩、计量、用监、电费这四块电力营销核心业务的应用。”赵伟宁说,计算机内部联网后,实现了业务卡、抄表卡、表计卡和电费台帐的数据共享和同步维护。但此时计算机的安全可靠性还不高,手工的“三卡一台帐”和计算机双轨运行。1991年,网络服务器功能已非常强大,该局用电管理所的营销人员开始应用NOVELL网共享“用电管理信息系统”。“1998年,我局采用develop2000开发工具,在Unix平台上,利用Oracle数据库成功开发了用电管理信息系统。手工台帐全部被计算机替代,手工传票变为电子传票,营销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工作流程公开、透明,用电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赵伟宁欣喜的说。

    个性化服务时代:红外线抄表与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不断升级
    进入21世纪,抄表员的分工更加细化,居民用户与大工业客户等托收用户分别由专人负责。此时,负责居民用户的抄表员的工作量已经发展到每人每月抄表4500至5500户。居民用户电量开始每两个月抄一次。2007年底,抄表员手中有了最新一代的红外线抄表机,只需对着电表轻轻一按,抄表机显示屏立刻显示用户的用电数,并现场打印出电费通知单,抄表员可随即把它放入用户信箱,省去了再多跑一趟的麻烦。
    2001年,浙江省电力公司开始全省推广使用“浙江电力营销信息系统”。2007年,该系统进行了更新升级。系统功能越来越完善,安全可靠性不断加强。“浙江电力营销信息系统的统一推广,实现了全省用电营销工作流程的统一、票据格式的统一和组织机构设置的统一。目前,我局95%以上的营销工作都依赖于这套系统。”赵伟宁说。今年9月24日起,该局的电力营销信息系统又一次全面升级,10月9日将完成国家电网“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的上线运行,营销工作将进一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管理。
    “如今,老百姓缴电费的方式也更多样、更方便了,既可以直接到供电营业厅用现金或POS机刷卡缴费,也可以在全市21家联网银行现金缴费,还可以办理公用事业缴费一卡通进行银行自动扣款。”赵伟宁介绍说。此外,建设银行也已开通网上银行缴付电费业务,交通银行自助缴费机更是遍布宁波市大型社区、商业中心等公共场所,为居民提供全天候自助式服务。一卡通客户当月电费数据下账、银行扣款成功后,还能立即收到手机短信提示信息。
    “从手工抄表卡到红外抄表机,从单机运行的计算机到国家电网“SG186”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工具和技术的变迁、升级,不但方便了我们的工作,也见证了宁波电力营销事业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赵伟宁喜悦得说。截止到今年8月底,宁波电业局共有各类电力客户310.16万户,2008年全口径售电量达到了342.97亿千瓦时。


(编辑:龚建英)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