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校园文化 >> 正文

十年艰辛磨一剑 桃李芳菲报春来
转自: 时间:2010年01月06日09:20

  11月30日上午,音乐教育系十年系庆暨“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音乐教育国际研讨会开幕式在学院音乐厅隆重举行。前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携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杨贵仁、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基础司司长郑富芝、教改中心主任朱穆菊等教育部有关司局领导出席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关部门领导还有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文化科技司司长于平、外联局党委书记侯湘华,财政部副部长张少春、科教文司副司长吴国生,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长刘京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杨孟,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张宇,中国音乐家协会党组书记徐沛东等。我院党委书记郭淑兰,院长王次炤,副院长周海宏、江小艾、叶小纲也悉数到场。部分兄弟院校院领导、音乐教育系负责人,十余位外国音乐教育专家以及我院部分老教授、老专家也应邀出席活动。音乐教育系副系主任汤琼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首先播放了一段介绍、回顾音乐教育系十年历程的电视短片。音乐教育系成立于1999年,十年来,它系统引进国际先进音乐教学体系,并将之于中国本土音乐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颇有影响的办学风格。音乐教育系这棵新芽已经茁壮成长并已开花结果。

  之后,与会领导分别致辞,向音乐教育系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祝贺。

  王次炤院长指出,成立音乐教育系是为了适应国民音乐教育亟需高水平专业人才的需要,也表明了中央音乐学院办学理念的转变。学院不仅要为国家培养高级的专门音乐人才,同时也要为我国国民音乐教育做出贡献。音乐教育系从成立开始,就把目光投向国际音乐教育领域,用国际化的视野来审视中国音乐教育。该系通过吸收国外音乐教育的先进理念和先进方法,积极研究和探索中国音乐教育的学科体系。经过10年的努力,已基本确立了中央音乐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框架和教学体系,并在实验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该系是我院教学改革的一面旗帜。无论是双语教学的良好气氛,还是专业课程的实践环境;无论是视唱练耳教学的实用性探索,还是作曲理论的综合性讲解,都成为我院教学改革最生动的一面。10年来,音乐教育系在系主任高建进教授和名誉系主任廖乃雄教授的带领下,没有辜负教育部领导的期望,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社会活动等方面做出了十分突出的成绩。他衷心祝愿音乐教育系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绩,并希望在与全国各兄弟院校音乐教育系的交流和合作当中共同建设我国音乐教育学科的未来。

  章新胜副部长对音乐教育系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并从“音乐教育与国民素质”,“音乐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实施全纳教育,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三个方面,阐述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全文另发)



  王文章副部长认为,音乐教育系自创立之日起,就站在了一个很高的平台上,一个国际视野的坐标上,探索音乐教育发展的新模式。10年来,它走的是一条创新之路,也是一条稳健发展之路。他表示,虽然中央音乐学院已划转到教育部,但是文化部依然会一如既往地支持音乐教育的发展。他强调此次活动的主题——“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是我们共同的理想和目标,他希望大家携起手来,使这一美好愿望早日实现。

  徐沛东书记认为,音乐教育系之所以能够在短短的10年里就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主要是在于这个团队的创新精神。作为全国最高音乐学府,能够主动为国民音乐教育培养新型人才,为社会服务,是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是国民的权力,音乐教育家的理想,也是每一个音乐人的责任。他表示,中国音乐家协会将更加努力地开展工作,同时也祝愿音乐教育系明天更辉煌。

  郭淑兰书记表示,出于对提高国民音乐教育师资水平的社会责任,10年前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教育系,但是在精英型的专业音乐院校如何办好音乐教育系,如何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新型国民音乐教育师资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10年来,音乐教育系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探索了一条融国际先进音乐教育理念与方法的中国特色音乐教育发展之路,并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她代表学院党委向音乐教育系领导和全体教师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她也向曾大力支持音乐教育系成立和发展的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等领导部门和有关专家,一并表示感谢。

  最后,音乐教育系系主任高建进以“我们的理想——‘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为题,通过PPT向与会者汇报了该系成立十年来的情况。她的发言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专业音乐教育接轨国民音乐教育,其中谈到了音乐教育系的成立经过,对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研究,以及新型师资培养目标的确立。二是引进与创新国际先进教学体系,通过调研,音乐教育系找到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根本问题,创新了学校音乐教学体系,改革了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组编了新体系教材,组建了新型合唱团,并建立了新体系教学实验基地。她认为,“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科达伊)是创自欧洲、闻名于世的达尔克罗兹、奥尔夫、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改革开放的中国完全可以借鉴欧洲人已经成功走过的路,通过音乐教育改革,“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 !

  与开场时富含丰富节奏律动的歌曲《听-动》相呼应,大会结束时,音乐教育系学生再次演唱了一首抒情歌曲《New is the day》。

  在此次系庆期间(11月29至12月2日),音乐教育系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展演活动,包括5场外国专家大师班,6场本系教师的教学演示,1场专家讲座(主讲人:名誉系主任廖乃雄教授)和3场音乐会(无伴奏清唱剧《桃花扇》、外国合唱作品音乐会和中国合唱作品音乐会)。此外,泉州市木偶剧团还为系庆献上了一台精彩的泉州提线木偶戏。

  “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不仅是“中央院”音乐教育系的办学目标,也是全国音乐教育工作者共同奋斗的理想。在最后一天的联谊交流会上,来自全国各地的观摩学者和外教专家进行了自由发言。大家普遍认为,“中央院”音乐教育系的发展之路,对于我国传统的音乐教师教育模式是一种突破与创新,南京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管建华教授更是就此提出,普通学校音乐教师教育应该建立一套独立于专业音乐学院的课程、教材和评估体系。而另一方面,把奥尔夫、科达依、达尔克罗兹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融为一体,并与我国民族传统音乐相结合,对于这三大音乐教育体系而言,也是一种丰富与拓展。而就这一点,国际科达依学会主席格里夫先生也给予了高度评价。科达依的理想是音乐无国界,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而要实现这一理想,就需具有开阔的胸怀,创新的精神和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而也正是有了这些,音乐教育系才能够十年艰辛磨一剑,桃李芳菲报春来。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