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青青校园 >> 院校新闻 >> 正文

【广外】大学应培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高素质公民
转自: 时间:2010年01月06日09:22

  中国青年报:您曾经多次强调大学生要成为高素质的全球化公民,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

  徐真华:几年前我曾到美国马里兰大学学习,他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领导素养的全球化公民。我想这和美国的国家战略是相符合的。后来我又去了马里兰州蒙哥马利学院,这是一所社区学院,女校长在跟我交流时表示他们要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和不同种族环境下,都能有效工作的世界公民。

  我认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似乎还未意识到这一点,虽然也提到高等教育要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但在人才培养层面上未提出来,还是过多地站在原来的框框里考虑问题。今天,我们应该站在全球化的高度来思考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遵循经过东西方教育强国的实践已经证明了的人才培养规律办教育。中国作为一个正在走向全面复兴的、负责任的大国,高等教育有责任让这一代年轻人具备全球化意识、领导素养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唯其如此,新一代的中国知识青年才能在全球化的竞争中有话语权。不站在这样的文化高度,只能受制于人。

  我始终觉得中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提得太高,我们恨不得把每个学生培养成专家,有的学校老说自己培养了多少领袖式的人物。我认为大学的培养理念应该回归教育的本质——提升公民的素养。大学要培养一大批进入社会后能贡献自己力量的合格公民。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成为政界领袖、学界权威、商界大腕,但他们在社区应该是友好的邻居、在企业应该是合格的职员、在政府机关应该是称职的公务员、在家庭是孝顺的儿女及负责任的丈夫或妻子。有了这个好的基础,无论他们在哪里工作,都可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培养高素质公民也是高等教育必须坚守的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我们的学生走出去,对和谐社会才有价值,对世界才有贡献。

  中国青年报:公民教育是和社会发展,文明程度同步的。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许多年轻人通过网络实施救助,所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公民的意识和行动。学校怎样做才能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备公民意识?

  徐真华:公民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当前社会上普遍缺乏公民意识。我觉得从我们的国情出发,公民教育要从上而下,国家要有相关法律规定,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能为国家、为人类贡献智慧和才能的高素质公民,围绕这个目标要有实施的细则,慢慢地就可能改善。

  从学校层面来讲,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我做了10年校长,比较中西教育总结过三句话:我们的教育比较重视学生学什么,比较忽略学生怎么学。欧美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内容比我们少,但会启发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的教育比较关注学生思考什么,国外的教育是更多地关注学生怎么思考。我们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基本是一个模式,国外则更具多样性,通过介绍不同的学派引导学生比较鉴别。我们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带来很大的弊端,即学生的思想普遍缺乏弹性,也缺乏质疑精神;我们的教育比较注重学生做什么人,国外比较注重学生怎么做人。所以我提出我们的学校要努力实现三个转变,对学生要更多地注重思想方法的训练、行为规范的培养。

  现在我们要求学生要有公德心,垃圾不能乱扔,馒头没吃完不要浪费,乘车要礼让老人,和老师上电梯要让老师先进,做到进退有序,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培养学生对社会的爱心、责任。

  公民教育的作用是潜移默化的,是在不知不觉中体现出来的。我曾经跟学生举过这样一个例子:1994年我到加拿大做访问学者,晚上10点多钟,我从学校上完课回来,在公交车站的玻璃房里一边等车,一边和一个加拿大人聊天。结果公交车经过车站时没看到我们就开走了,我打开候车室的门就追,结果没追上。回来后,那个女乘客告诉我,你不用追,就在这里等,她已给蒙特利尔交通委员会打了投诉电话。交通委员会的人告诉她,马上派车去送漏乘的乘客回家。我想,这就体现了一种公民至上的意识,这就是法,已经深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当法变成自觉行动,社会才是和谐的。

  中国青年报:我想公民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理念,还应包括权利意识、合作精神等等,这些东西在学校的管理中怎么具体实现呢?

  徐真华:我们在学校管理上进行了一些改革。2006年,我们实行了二级学院的目标管理体制改革,缩小了管理跨度,给了学院更多自主管理的权利,另外我们搞了一个目标管理体制的细则,明确了二级学院实行党政联席会议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因为我们认为二级学院是一个教学科研的组织实施单位,院长通常是学术背景比较过硬的人,一般是正教授、博士,他知道教学该抓什么,科研该怎么做,人才队伍该怎么建立,让他来抓学院建设会比较科学。

  为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民主管理意识,我们建立了学生跟校长喝咖啡、下午茶的对话机制。请学生吃饭,宣传部出公告,要招投标。学生首先要搜集整理校园生活、学习等方面的问题,形成书面文字提交给相关部门,经过筛选,学校会选出有思想、有见地的学生作为代表,跟校级领导进行面对面交流。很多学生成为代表后,还有一个民主召集人的身份,他除了自己提意见,还要搜集班级年级同学的意见。现在这个活动每学期一次,已经形成制度化的东西。通过校级最高领导和学生直通的管道,实现了信息无损耗的沟通,解决了很多问题。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学生勤工俭学的实践基地,把20多个经营实体交给学生自己来做。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和创业意识。


(编辑:韦唯敏)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