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基础篇 >> 员工管理 >> 正文

带薪“亲子假”:看上去很美
转自: 时间:2010年03月29日09:53

等到孩子满18个月再上班———杭州一家婴童用品企业近日宣布:公司女职工生育后,可以在国家规定的3个月产假之外,额外享受15个月的带薪“亲子 假”。

超长“亲子假”喜忧参半。面对激烈的职场竞争,不少白领妈妈因为企业或者自身的原因,连法定假期也不能休满。产假之外的亲子假有没有推广的可能?休 假延长会不会影响职业发展?

逃不脱炒作的嫌疑

小满(文员)

杭州一家婴童用品企业宣布:公司女职工生育后,可以在国家规定的3个月产假之外,额外享受15个月的“亲子假”,等到孩子满18个月再上班。令准妈 妈和新妈妈们羡慕煞。

我很想知道,这家企业有多少女职工,尤其是有多少准备生小孩的女职工。如果只有那么几个,此举逃不脱炒作的嫌疑。

休“亲子假”期间,工资待遇怎么算?好像是说“带薪”。带薪是什么意义上的带薪呢?在许多岗位,工资现在是底薪加上业绩提成。休“亲子假”了,是拿 底薪呢,还是拿底薪加公司平均奖,还是拿底薪加自己上年的平均奖?如果只剩下底薪,现在许多单位的底薪就是按最低工资标准算的。在上海,现行的最低工资标 准是960元。如果房子贷款没还清,家里又添了张嘴,这点钱,敢休“亲子假”吗。

休“亲子假”的妈妈,一休就是18个月。她的工作毫无疑问会被别人替代。等她休完“亲子假”,她还能找回原来的位置吗?有一种可能,单位说,你可以 休“亲子假”,生了孩子的妈妈马上表态:不不不,我休完产假马上来上班,马上来上班。在中国,岗位总比劳动者少。一个位置后面,不知有多少人候着呢。这样 的情况下,有自知之明者哪敢宽心休它个一年半。在劳动力缺乏的英国,2008年曾计划将产假由9个月延长为一年,但是遭到了担心前途受到影响的职业女性的 反对,最终没法实施。

当然有一种情况例外,就是这位新妈妈是“搞得定”的,知道回来后肯定有位置的。

联合国有过规定,母亲应该给孩子哺乳24个月。而我国现行的规定是,产假90天,婴儿一周岁之前母亲享有哺乳假。在每班劳动时间内给予两次哺乳时 间,每次30分钟。杭州这家公司出台“亲子假”规定,可以说迈出了“与国际接轨”的一步。管他是不是作秀,总归是种进步。

但是保护妇女的法规出台得越多,用人单位对录用妇女越“慎重”。孕期、产期、哺乳期,用人单位不能辞退女职工,女职工在这些特殊时期的合法权益受到 法律保护。现在笨到在这些特殊时期把女职工辞掉的单位不多了,但想着法子让你做不下去,自己走路的单位不少。还有的干脆从一开始就不招女性,省得日后麻烦 了。

如果哪一天来个国家规定,女职工生孩子可以连着休上18个月,相信连服装厂都会对男缝纫工“思贤若渴”了。


“不差钱”才能安心休假

小q(文员)

请恕我怀揣小人之心,斗胆问一句:“带薪亲子假,其薪几何也?”

是不问岗位职级,都能拿到全勤时的相同收入?还是只有微不足道的基本工资,奖金、福利全部取消?要知道,同样是“带薪”,这两种方式却是有极大差别 的。就拿我们公司来说,一线跑销售的员工如果扣除业绩奖,税后工资可是只有两三百元的。

看看身边的女性朋友,生育年龄都普遍推迟,超过30岁的“高龄产妇”比比皆是。

30岁上下,正是职场经验和个人体能处于“黄金搭档”的时候,无论男女都是事业的跃升期。在此关键时刻,退居二线长达一年半载,无论对于升职,还是 加薪,都是“亲者痛仇者快”的憾事。尽管,如今很多年轻的父母都将宝宝推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但怀胎十月和哺乳期,毕竟是职场女性难以回避的空窗期。 当老板发现地球离开你依然可以转动的时候,你还有什么理由和价值继续霸占一个暂时无法胜任的岗位呢?

虽然,社保可以保证产假期间的工资不缩水。但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采取绩效工资的计薪方式,那么,在国家规定的产假以外,女性因为生育带来的业绩下降 以及收入的相应减少,便是难以避免的。我的一个朋友,在怀孕前后,每月交纳四金和个人所得税后的收入只有三位数,连给孩子买奶粉都不够,而这段时间恰恰又 开销很大。倘若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怎么下得了生孩子的决心?

前几天,朋友玲说,她很想回到最初工作的政府机关,找个比当时更加清闲的岗位。最初我们都不相信,觉得她随口开玩笑———要知道,她现在的年薪可是 过去的四五倍啊!

后来,大家理解了———玲已经赚得够多了,她先生的年薪还是她的三倍!既然家里“不差钱”,她乐得轻松,找个清闲的岗位混日子,把心思好好放在培养 “祖国的花朵”上。

如果丈夫收入足够养家,妻子便可安心休长假乃至离开职场,可惜不是所有的妻子都能这般潇洒。

职业的“性别”

瑞娥(杂志编辑)

职业有“性别”吗?大多数时候,主流观点是“没有”,因为男女平等。

而现实中,部分职业是有性别的。比如护士、空姐基本属于女性职业;搬运工、大厨基本上是男性职业。

还有一类划分比较隐性,而且有中国特色。比如中国女性格外喜欢当公务员、进事业单位、进国企,除了稳定,对于生育问题的考虑也是重要原因。

“杭州某企业,女职员可以享受18个月的带薪‘亲子假’。”当我把这条新闻告诉QQ群里的老同学们,好几位不以为然,她们单位休两年甚至三年带薪 “亲子假”都没有问题,有的单位还欢迎她们多休一段时间。

“我们科室的活儿,十个人可以干,六个人可以干,估计裁到三个人也应付得来。缺谁都不觉得人少……”小丽说。她在一家大型国企的闲散部门上班,不仅 清闲,工作内容也是十年如一日,估计休息三五年再回去上班,也不会担心无法胜任工作。

相比于铁饭碗,许多私企的产假弹性很大。对于一般女员工,老板巴不得她生完孩子,就此告别公司,反正很快就能找到替代她的人。至于业务骨干,老板自 然希望她坐完月子就出山。然而也不敢相逼,大致会让她休半年到一年的带薪产假。对于介于两者之间的女员工,老板往往会说句活话,让她随便休(无薪产假), 什么时候觉得有空了,再回来上班。老板觉得,这样的熟手,以后回来上班当然不错;即使不回来,这几年间估计公司也已经培养出几个熟手了。

外企竞争激烈,知识技能更新也很快。在这类企业上班,即便给你放一两年产假,你多半也不敢休满。不然回去以后,物是人非,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一把年 纪,要和一帮初出茅庐的新手一同进修,还不如换家公司,“重新做人”,免得丢面子,影响心理健康。

对于尚未生育的女性,铁饭碗无疑是最有诱惑力的职业选择。而捧上了铁饭碗,对于提升她们在恋爱市场上的魅力值,也大有裨益。毕竟生育是个人生大问 题,候补丈夫们对此也会有所考虑。


一年半后,还有你的位子吗?

金桂(职员)

歇一年半再上班,还带薪?这要么是一个广告式的传说,不定是哪个策划高手,为这家企业做了个不花钱的广告,以此来吸引大众的眼球。要么就是企业招不 到人,拿这个优惠条件说事。

休一年半,有可能,但带薪,是万万行不通的。

作为一个休过产假的女同胞,为什么说这个广告推行不开,理由如下:

企业是生产单位,每个歇产假的女职员或女工都歇一年半,还照样开支,企业背不起这个负担,现在一个人的月薪,白领五六千元,普通员工至少也得 2000元,一年半下来,一个人多则六七万元,少则两三万元,企业要是育龄妇女扎堆,就得把企业“歇”垮了。

我把这条消息指给上司看,上司笑着说:“别跟我耍花花肠子,这主意听着顺耳,其实,是给你们女同胞下套呢。哪个企业也不可能赔本赚吆喝,要是强制推 行,那只有一个招:以后招聘不要女士———咱惹不起,躲得起,不沾你们总行吧。”

上司说的是笑话,但隐含着企业的无奈。现在确实有不少企业都不愿意要女生。有一次,我参加一个中型招聘会,旁边一个单位的人事主管,说出大天来也不 要女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女的额外负担太重,来公司干不了两年就结婚,一结婚,就怀孕,过去妇女能顶半个天,怀孕期间,照常上班的占绝大多数,休产 假56天,上班之后马上就能顶一个人使。可现在,从怀孕就得照顾,领导整天提心吊胆,生怕有闪失。照顾10个月,休满了产假,上班之后,那心就飞了,晚来 早走,还说不得碰不得,又加上男女同工同酬,钱少一分都不行。我来的时候,主管千叮咛万嘱咐,宁可一个不要,也不要女生。”

话说到这份上,真让人挺寒心,重男轻女,确实不对。但反过来一想,企业也有企业的难处,生产单位讲究成本核算,如果付出的薪金和回报不成比例,他只 能另想招儿。

从另一个角度说,如果产妇休法定3个月的产假,其工作,同事们可以互相帮衬着。三个月嘛,很快就会过去。如果一歇一年半,必定得找人顶替。等您休完 了亲子假,一年半之后上班了,新人早就成了岗位骨干,这个位置还可能是你的吗?

什么事情都得讲究适可而止。要是因为实行“亲子假”,挤兑得女同胞们都找不着工作,那也是个麻烦。

休产假,如啃甘蔗……

金秀(教师)

俗语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才会穷。我好心好意将这段话批发给业已成家的“野蛮”女儿,却遭到不屑和抢白:“快收起你那老黄历,啥穷不穷的, 寒碜不寒碜啊?现在都什么年代啦?哈哈!应该是吃不穷、穿不穷,当了房奴才会穷。再说了,我是白领我怕谁?”

女儿底气很足,我无话可说,还是让生活来慢慢教育她吧。这不,去年女儿有喜了,一夜之间变了一个人,回娘家的话题,离不开即将面世的宝宝和怎样休产 假。

女儿美滋滋地说:老板说啦,只要不影响工作,生孩子的女员工,在法定假基础上一律增加5个月的亲子假。连头带尾休8个月哩!

我帮女儿算账:4月份的预产期,要是休8个月,可以休到年底12月。

不过要注意老板那句话的前提:“只要不影响工作”。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不影响公司的工作,二是不影响个人的职业前途。给老板打工,中庸一点不 会错。况且,年底是公司辞旧迎新的关键时刻,很多微妙的人事调整都在这段时间进行,于是我提出自己的战略性建议:提前一个月上班,掐准年底的时间节点,让 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听了我的话,女儿变回了乖乖女,大呼老妈言之有理:现在当白领不容易,少休一个月假期没有啥,争取工作岗位的主动权才是上策。

哼哼!什么我是某某我怕谁,说说而已,生活就是一部教科书,节骨眼上还要老妈拿主意。

最近,女儿又乐颠颠地告诉我,她的产假加亲子假的一揽子计划已经申报给公司HR,对她主动少休一个月假期的报告,领导赞赏有加,表扬女儿有事业心来 着,呵呵!HR不知道孩子身边有高参,女儿自然偷着乐。

其实,不管俗语怎么变,凡事都要踩准节点跟上趟,学会算计终归不会错。好有一比,休产假就像吃甘蔗,国家法定假期,就像甘蔗的中段,自然很甜很温 馨,而单位“奉送”的那一段亲子假,就好比甘蔗的下段,虽然渐入佳境,更甜更酣畅,但吃起来要掌控节奏、适可而止,如果不便把接近末梢的最后一截“啃” 完,就要学会放弃一点点。


(编辑:曾燕)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