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基本常识 >> 正文

临时用电配表流程应设计循环模块
转自: 时间:2010年04月07日09:12

   自去年4月,国家电网公司“SG186”工程营销业务系统上线运行后,在装表临时用电业务办理环节中,当用户结清电费和缴纳租金,经供电所验收确认三相四线表计、漏电保护器、临时用电箱完好无损,双方对表计示数核对确认无误的前提下,按照“拆表销户”流程向下一环节传递,直到传票完整归档,算是整个临时业务办理结束。从近1年的实际操作和运行状况来分析,发现这类表计不能重复循环使用,而是“一次性”使用后,就结束了其“寿命”,从而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表源浪费严重。以江苏泰兴马甸供电所为例,去年4月份以来,共办理装表三相临时用电业务103件,每一件业务归档后,就要作拆表报废处理。按照市场平均价折算约2万余元。以此类推,小到市公司、大到省公司直至国家电网公司,这一数目就相当可观了。同时,大大增加了基层供电所对表源的供应量与报废量,增加了企业运营及管理成本,与公司开展的“三节约”活动不相适应。
  其次:降低了劳动效率。因为临时用电箱数量有限,必须周转使用。用过的表计要拆回,新表计要重新安装,反反复复,增加了装拆时间,在人手本来就紧张的情况下,无形中增加了工作负担和重复劳动。
  与此同时:增加了部分客户的意见。有时表源供应吃紧,造成临时用电业务办理时限拖延,部分用户看好了建房动工良辰吉日,因为缺表,少数客户心存不满。尽管,业务员耐心解释说服,难免个别客户不理解。
  笔者建议,修改完善营销系统中关于装表临时用电流程,在配表、结算环节,设计增加同一表计可以循环使用的模块,避免表计一次性使用后产生报废处理;也可以增加所长或班长对结算表底数的确认审核,使该流程更完善、规范、更贴近实际,更便于操作。从而,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有效缓解表源紧张局面,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及时兑现服务承诺,最大限度满足用户的用电需求。


(编辑:曾燕)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