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专刊首页 >> 电力知识 >> 绿色电力 >> 正文

国家电网发布首个企业绿色发展宣言
转自: 时间:2010年04月21日10:14

坚强智能电网2020年推动实现碳减排105亿吨;对实现我国碳排放下降目标贡献度超过20%

4月19日,中国企业首个绿色发展白皮书——《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在北京发布。《白皮书》显示,预计到2020年,国家电网公司将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通过全力提升消纳清洁能源能力,助力电力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未来十年可推动实现二氧化碳累计减排105亿吨,对实现我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目标的贡献度超过20%。

  国资委研究局局长彭华岗在发布会上指出,《白皮书》向政府和社会公众传递了国家电网公司推进绿色发展的理性声音,提出了社会榜样型企业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的基本范式。

  《白皮书》提出,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要全力发挥输电作为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之后的“第六种运输方式”的强大功能,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提供“节能”这一除石油、煤炭、水能、核能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

  《白皮书》系统诠释了国家电网公司的绿色发展战略,指出绿色发展就是坚持走实现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产生活的环境友好、应对气候变化、增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它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产生活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为特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白皮书》系统阐述了坚强智能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绿色平台的强大功能,指出国情、资源禀赋、技术特性和经济性决定了坚强智能电网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的唯一方式。《白皮书》显示,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通过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到2020年可消纳清洁能源4.11亿千瓦,比2005年增加3.2亿千瓦,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10亿吨。研究表明,2020年跨区输电方式与省网范围内消纳方式相比,可提升电网消纳风电规模一倍以上。

  行动调查:

绿色家园的“守护者”

 ——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行动调查

本网记者 颜新华 报道 

 调查动机:候变化问题作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同选择。近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积极践行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作为国家能源产业链核心环节的国家电网公司,通过加快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建设以特高压为核心的坚强智能电网,使电力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能力和电网接纳清洁能源能力不断提高,走出了一条电力助推国家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为探寻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行动的全貌,近日,本报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为契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清洁能源发展呼唤特高压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原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历史上,每一个高电压等级电网的出现,都是由水电开发催生的。今天我国水电的快速发展,更需要特高压来实现大容量、远距离的输送。”

水电只是近年来我国清洁能源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风电、核电、太阳能发电的齐头并进,共同推动了我国电力工业绿色发展战略由规划目标转为现实成绩。

 截至2009年底,我国水电装机达到1.96亿千瓦、风电装机超过2000万千瓦、核电装机达到906万千瓦。

清洁能源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却遭遇了“车多路少”的尴尬。以风电为例,根据国家电监会发布的《我国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亏损,还有近1/ 3的风电机组处于闲置状态。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速度大大超出原来的规划预期,最近四年我国风电并网容量增速连续达到100%。对此,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胡兆光表示,尽管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电网公司都已承诺接纳内蒙风能发电,但是目前风能发电突飞猛进,已经远远超过了电网承诺的容量。

“在当前的电网状况下,一旦风电场同时发电,当地电网将立即瘫痪。”胡兆光解释,中国风能资源丰富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而这些地方又是电网最弱的地区,因此中国风力发电将面临电网不堪重负的问题。

这只是当下面临的难题,而更加让人忧思的是,根据国家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意味着,到2020年,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比重必须达到三分之一以上,装机容量为4.95.7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3.5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达到8000万千瓦左右、风电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合计达到1.5亿千瓦左右。

如此大容量的清洁能源装机,考验电力人的不仅仅是清洁能源如何发得出,更重要的是如何集约高效“送得走”。

因为我国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76%的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西部和北部地区,95%以上的风能资源集中在“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而2/3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地区。

“我国的资源禀赋、国情、技术特性和经济性决定了建设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是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远距离输送和大范围消纳的唯一方式。”《白皮书》为解决这一难题指明了方向。 

现有特高压绿色效益初现

“去冬今春,华中地区供电紧张,通过特高压试验示范工程紧急支援的功率达248万千瓦,日均电量约5000万千瓦时,已成为我国南北方向一条重要能源输送通道和南北水火互济运行、实现跨省跨区资源优化配置的工程典范。”据华中电网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自2009年正式投运以来的一年间,已累计输送电量91亿千瓦时。

此外,于2009年年底全线成功带电的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投运后,可将四川、西北清洁能源源源不断输往华东,为上海世博会的可靠稳定供电提供强有力的绿色动力。

而随着技术条件的日益成熟,是否需要在全国大范围建设特高压成为包括决策层在内的社会各界关注的共同问题。汪恕诚在“两会”期间填写本报编制的《2010年两会电力经济形势调查问卷》时,在“全面发展特高压的条件是否已经成熟”一栏中,毫不犹豫地在“是,应该全面推广”的选项下重重地划下了一道勾。

“技术已经成熟,又有如此急迫的现实需要,当然要推广。”汪恕诚对本报记者说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已达成共识,通过特高压坚强网架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对包括煤电、清洁能源等在内的各种资源形式进行配置,为实现我国各类大型能源基地开发和电力高效送出提供了物理平台,将显著提升我国能源综合利用效率。

研究表明,2020年跨区输电方式与省网范围内消纳方式相比,可提升电网消纳风电规模近一倍。然而,据《国家电网绿色发展白皮书》分析,我国风电大规模发展和并网存在风电出力的反调节特性和有效预测困难,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会影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以及缺乏统一规划、技术标准和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电能质量难以满足用户需求等亟待突破的瓶颈。

“电网的坚强程度、智能程度和系统调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风电等间歇式能源的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国网能源研究院张运洲院长提出了解决之道,在规划建设大型水电、风电基地的同时,同步规划设计并网方案和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提高风电设备技术创新,实现风电场的功率可预测性和可控性,加快抽水蓄能、燃气电站等调峰电源的建设步伐,加强跨省跨区输电网络的建设,加快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张运洲向记者描绘了清洁能源发展的未来图景:内蒙古西部地区、内蒙古东部地区、甘肃河西走廊地区、河北北部、吉林、新疆、江苏沿海地区将建成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海上风电将得到大规模开发;西北部地区将建设大规模太阳能发电基地;核电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核电起步建设;西部地区继续大力发展水电,金沙江流域、四川、云南的水电资源将成为我国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西藏外送水电也将大规模开工建设。

同时,根据规划,2020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及跨区、跨国电网输送容量将达到3.73亿千瓦以上,其中通过特高压传输的容量为2.5亿千瓦以上,这必将为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提供坚强的电网支撑,为清洁能源规模集约送出打造便捷高效的“电力高速路”。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已有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国家将建设特高压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将特高压发展纳入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

而张云洲的建议更为明晰,希望国家能尽快批复“两纵两横”特高压交流后续工程开展前期工作,尽快核准建设陕北(蒙西)~长沙、锡盟~上海、皖电东送工程等项目,陆续开工建设溪洛渡~浙西、宁东~绍兴、哈密~河南、酒泉~湖南等特高压直流工程,“十二五”期间全部建成投产,实现将西部、北部地区丰富的能源资源大规模输送到中东部地区,促进清洁能源的加快开发和充分利用,推动我国电力发展方式转变,以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智能电网推动绿色发展的四大跨越

特高压是国家电网公司是优化资源配置、传输清洁能源的电力高速公路主干道,而坚强智能电网则是其全面实践绿色发展战略的电力高速公路集成网。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的总体部署,将在2020年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而这一个坚强智能电网将在四个方面,推动电力绿色发展的大跨越:全力提升消纳清洁能源能力,助力电力系统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动电力装备业和全社会节能,加快电动汽车发展,2020年将比2005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亿吨,对实现我国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目标的贡献度超过20%

在提升消纳清洁能源能力上,2020年相对于2005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的水电装机增加约15660万千瓦,核电装机增加5018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增加1820万千瓦,风电装机9725万千瓦。按照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风电年利用小时数分别为3500小时, 7500小时、1400小时和2000小时测算,上述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约达1.14万亿千瓦时,替代燃煤约3.66亿吨标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0.18亿吨。

在降低电力损耗上,2005年国网线损率为6.58%,假定2020年国网线损率约为5.7%,据规划2020年公司经营区域内供电量约达49759亿千瓦时,则公司2015年相比于2005年线损降低节约电量可达43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0.14亿吨,减排二氧化碳0.39亿吨。

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上,2005年全国发电煤耗343/千瓦时,在坚强智能电网发展模式的推动下,2020发电煤耗可达305/千瓦时。据规划2020年公司经营区域煤电装机可达9.36亿千瓦,则发电煤耗降低可节约1.89亿吨标煤,减排5.24亿吨二氧化碳。

在发展电动汽车方面,在坚强智能电网的推动下,假定2020年相对2005年电动汽车新增3000万辆,可替代燃油3550万吨,考虑到2020年的发电结构,通过以电代油可实现减排6870万吨。

“综合以上四方面减排效果,在坚强智能电网带动下,相比于2005年,2020年将比2005年减排二氧化碳16.5亿吨。根据相关规划,分别测算20112020年逐年的减排量,最终测算结果20112020年,相比于2005年,公司可推动减排合计约为105亿吨。”国家电网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记者算了一笔“绿色账”。

在加快电网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绿色发展的同时,国家电网公司积极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推进“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绿色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2009年资金集中度提高至98.6%;全面推行标准化建设和典型设计,积极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开展“节约一分钱,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寸导线”降本增效活动,20052009年累计完成集中招标金额6710亿元,节约资金523亿元。

国家电网公司还积极推进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公司充分发挥电网功能和公司对产业和社会的的带动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遵守环保法规,确保环保投入,2009110千伏及以上电网建设项目环评率达到100%,特高压交、直流示范工程环保投入累计超过58000万元。推广绿色施工,减少电网建设对环境的扰动,减少施工沿途植被砍伐和土方开挖量,认真做好施工结束后的环境与植被恢复工作,避让风景区等环境敏感目标;加装降噪设备,有效控制噪声;推行电力设施景观设计,促进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广泛开展电网环保宣传,全面落实国家电磁标准;公司作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电力供应与服务合作伙伴,全力保障奥运会、世博会电力供应,开展上海世博园智能电网试点示范,服务绿色奥运、绿色世博。

解读:

“第六种运输方式”与“第五种能源”

——《国家电网公司绿色发展白皮书》解读

本网记者 颜新华 报道

“建设坚强智能电网作为能源配置绿色平台,能够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全力发挥输电作为继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之后的‘第六种运输方式’的强大功能,构筑‘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提供‘节能’这一除石油、煤炭、水能、核能四种主要能源以外的‘第五种能源’。”这是本次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绿色发展白皮书给人们提供的耳目一新的观点。认真解读白皮书的每一个篇章,我们能看到一个负责人央企向政府和社会公众传递企业界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和理性声音。 

阐释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考

本次发布的《白皮书》在国内首次提出了“绿色发展”的明确含义,指出绿色发展的核心,就是要保障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推行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走增进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它以追求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生产生活的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或无污染为特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

《白皮书》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能源资源供应、生态环境容量、温室气体减排三大严竣挑战,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势在必行,全社会必须携手推进绿色发展。坚强智能电网是加快清洁能源发展,建立“输煤输电并举”的国家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应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战略支点。

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公用事业企业,充分发挥坚强智能电网的战略支点功能以及公司对产业和社会的带动力和影响力,制定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任务

在绿色责任篇中,《白皮书》指出,国家电网公司立足国情和世界能源变革趋势,深入认识电网功能和公司属性,确定推进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四大责任。

打造绿色平台,适应国情和世界能源变革趋势,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造能源配置绿色平台,推动清洁能源的大规模集约化开发和能源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促进能源结构调整,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实施绿色生产,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环境代价,建设和运营坚强智能电网。转变公司发展方式,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司运营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共建绿色产业,充分发挥公司对电力产业的带动力,通过加强沟通合作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绿色发展共识,凝聚产业绿色发展合力,共同设建绿色的电力生产链、电力消费链、电力装备链,最大限度地激发电力产业的绿色发展潜力。

弘扬绿色文明,发挥中央企业推进绿色发展的社会表率作用,弘扬绿色发展理念,激发社会绿色发展潜力,凝聚社会绿色发展合力,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明确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绿色平台篇中,《白皮书》明确国家电网公司推进绿色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造强大的能源配置绿色平台,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清洁能源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的绿色平台,能够最大限度地消纳清洁能源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保障能源可持续供应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煤炭资源清洁有效开发利用的绿色平台,能够推动西部和北部的煤电基地建设,有效利用占煤炭资源比重55%的低质煤,优化煤电区域布局,创造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

坚强智能电网是推动电力资源高效节约利用的绿色平台,能够全面提升电力系统和全社会的电能利用效率,节约电力装机容量,降低单位GDP能耗。

坚强智能电网是应对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双重挑战,能够统筹区域环境容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推动温室气体排放。

 展现推进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

在绿色行动篇中,《白皮书》指出,国家电网公司立足国情和电网企业实际,部署绿色发展战略,探索实施和持续改进全面绿色管理,推进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绿色管理,推动自身、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

公司积极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打造能源配置绿色平台,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能源供应。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运行一周年;四川向家坝-上海奉贤±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为上海世博会提供绿色电力;申报特高压电网关键技术专利283项,其中发明专利139项。智能电网建设全面起步,组建了智能电网推进专门机构;开展了117项智能电网关键技术研究;建设智能用电技术研究检测中心;启动上海世博园、风光储一体化、电网调度一体化、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化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试点项目。积极促进清洁能源发展,保障风电及时并网和全额收购并网电量,公司经营区域并网风电装机连续四年同比增长一倍以上,2009年底并网风电装机达到1539万千瓦;建设国家风电研究检测中心和国家太阳能研究检测中心,深入开展新能源并网技术研究,积极推动风电开发与风电并网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积极参与风光储输等新能源发展的开发示范工作;加快跨区跨省电网建设,提升对清洁能源的大规模消纳能力

公司积极转变公司发展方式,推进“四化”(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全面实施绿色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同时积极推进产业和社会绿色发展,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评论员文章:

勇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

  本网评论员

    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绿色发展白皮书,是电力行业推动绿色发展的一件大事,充分体现出国家电网公司坚决响应中央号召、加快转变电力发展方式、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决心和行动。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严峻挑战的形势下,作为社会榜样型企业的国家电网公司,以高度的责任感,创造性提出了企业绿色发展的全新内涵和全面战略,开辟了电力行业推动绿色发展的全新道路,勇做绿色发展的先行者,为电力行业乃至全社会的绿色发展作出了榜样。
  一段时期以来,电力绿色发展的更多视角集中在发电侧,强调发展清洁能源,深化节能减排,忽视了电网在推动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随着近年来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水电难以大容量、长距离输出,风电上网困难、大量机组闲置等问题日益凸显,使我们更加认识到电力绿色发展不仅是清洁能源的“上马”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送得出”的问题。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已越来越普遍地成为人们的共识。
  清洁能源大规模、集约化发展,煤炭资源清洁有效开发,电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都需要坚强智能电网的有力推动。我国80%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南地区,95%以上的风能资源集中在“三北”地区和东部沿海,三分之二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所以,加快发展特高压,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异常重要;积极推动煤炭资源就地转化、集约开发,推动煤电基地建设,是提升煤炭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大气污染排放的有效途径;加快建设特高压电网和坚强智能电网,打造能源输送“电力高速路”,构建“输煤输电并举”能源运输体系,将有利于推动电力绿色发展,不断提高机组利用效率,减少输电损耗,创造节能这一最清洁的“第五种能源”,前景十分美好。


(编辑:曾燕)
在线投稿 关闭窗口


 快速搜索